多措并举清理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制度建设尤为重要!

多措并举清理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制度建设尤为重要!
2023年11月10日 09:33 新浪网 作者 吴其伦

  文/吴其伦

  欠钱还钱,这本是一个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有时候它偏偏就是实现不了并成为一种社会性普遍问题。

  近期,到各地考察,发现社会面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好多地区频频出现政府拖欠企业资金的事情。据说,有的政府为了逃避欠款,还花招频出:第一,政府不想还钱,于是声称接下来要再接工程,而后借此逃避清偿责任。但再接工程只能增大欠款数额,企业生存面临更大困境。第二,许多政府或者央企国企店大欺客,和企业方签订前取货、后付款的延迟性付款手段,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而政府或者央企国企在收货后又百般借口推迟,甚至吹毛求疵找寻货物瑕疵,而后压价砍价,支付远低于合同中签订的金额。

  近年来,账款拖欠问题对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不利影响日益突出,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一些长期收不回的账款,很容易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同时也要看到,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其运行需要各环节有序连接、高效畅通,长期拖欠账款不仅关系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预期,还会传导至产业链的上下游,最终影响到经济复苏动力、就业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全局。因此,对这一问题不可小觑,必须从国家层面上加以重视。

  拖欠企业钱款这本身就是一件丧失信用、缺乏诚信的违法之事,而本身附带有官方属性的政府、央企与国企的欠款行为更是恶上加恶。官方本应当带头守法、带头守信,现实却是官家带头践踏社会规则与法律,这显然是恶劣至极。央企国企本身就已经占据着国家大部分的优秀社会资源,怎么能进一步作出侵犯企业利益的事情呢?

  企业账款不能按时收款甚至彻底无法收回账款,这对企业的打击是巨大的。如今全球经济滑坡,企业经营本就面临极大困境,政府优惠不足、融资慢、融资难、成本上涨等因素令企业方的重担重上,在这种情况下还拖欠账款,对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无疑起到毁灭性打击,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种打击并非仅仅止步于企业内部,而是会不断向下传递——企业生存得不好,就会进一步压榨劳动者,加班、996、降工资等随之而来,一个人做两个人的工作量,而后伴随的是被顶替位置的那一个就业岗位的消失。就业环境变差,消费便会降低,生产就会受创,而后创新便得不到实现,最终生育率持续走低,社会矛盾更多激化。

  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其运行需要各环节有序连接、高效畅通。长期拖欠账款不仅关系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预期,还会传导至产业链的上下游,最终影响到经济复苏动力、就业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全局。

  对于这个不容小觑的问题,国家重视起来了。

  9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方案》。这一会议当中指出必须要解决好企业账款拖欠问题,因为这事关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预期,事关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所以必须高度重视。 会议指出:省级政府要对本地区清欠工作负总责,抓紧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解开企业之间相互拖欠的“连环套”,央企国企要带头偿还。要突出实质性清偿,加强政策支持、统筹调度和监督考核,努力做到应清尽清,着力构建长效机制。

  此前,一些省级政府办公厅也印发通知,明确进一步强化根治欠薪和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着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营商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但几乎未见成效,通知沦为空谈。

  这一次,已经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个部门明确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是下半年的重点工作。近期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的《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特别提出,将由审计部门接受民营企业反映的欠款线索,加强审计监督,让民营企业清清楚楚地知道被拖欠账款可以向什么部门反映。国家发改委还在《关于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通知》提出,将违约失信信息、各地按要求梳理的拖欠账款信息、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统一计入相关主体名下形成政务信用记录。按照统一标准将经认定的违约失信信息实时共享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随着《行动方案》的出台,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的速度无疑会加快,从而促进推动解决企业之间的相互拖欠问题,保障企业及时回笼资金,为企业纾困解难。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这次的行动方案是否会像从前一样雷声大、雨点小,最终沦为昙花一现呢?想要解决钱款问题,那么如何构建政府清欠企业账款的长效机制呢?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现实问题呢?

  这次的行动方案是否会像从前一样雷声大、雨点小,最终沦为昙花一现?

  这个问题无法定论,主要要看怎样事实。首先我们要明确,失败的政策为什么会失败?为什么会雷声大、雨点小,最终沦为昙花一现?原因在于指出问题的时候想法很丰满,而落实到行动的时候现实很骨感。只管提出策略却不管监督落实,于是好政策也成了懒政,从上级到下级层层懈怠和敷衍,最后彻底不了了之。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加强监督的必须的,只有严格部署监察工作,真正做到不懈怠、不偷懒、不形式主义,要把这件事当做为自己家办事一样,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最终成效。

  如何构建政府清欠企业账款的长效机制?

  想要建立长效机制,自然需要严格立法,要依靠法律来进行约束。

  我国经过国务院第99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0年7月1日公布了《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指出为了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制定本条例。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服务支付中小企业款项,应当遵守本条例。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但收效不尽人意,为了不步了前尘,必须法依规加大对责任人的问责处罚力度,以更加严格的手段、更全面的部署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不得以内部人员变更,履行内部付款流程,或在合同未作约定情况下以等待竣工验收批复、决算审计等为由,拒绝或延迟支付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款项。

  中央必须要求各级政府与央企、国企建立拖欠账款定期披露、劝告指导和主动执法制度。要强化商业汇票的信息披露,不断完善票据市场信用约束机制。必须完善拖欠账款投诉处理和信用监督机制,加强对恶意拖欠账款案例的曝光,引用社会舆论的力量维护政策的有效落实。此外还要完善拖欠账款清理与审计、督查、巡视等制度的常态化对接机制,做到各环节通畅。

  在上级对下级的考核中,必须设定营商环境改善的指标,在营商环境指标中明确规定是否拖欠市场主体的欠款,从而促进地方政府和国企真正重视问题的解决。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现实问题?

  如今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现实问题有很多,但主要集中于两方面。

  一方面,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小,缺乏抵押品,且大多数没有自有品牌、信誉低,加上管理混乱,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银行等机构很难了解企业真实可靠的企业经营状况。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贷款机构难以做出正确的风险评估,因而无法向小微企业注入资金。而融资的门槛又高,于是部分小微企业转向民间信贷市场进行融资。但民间信贷即使能够满足短期的资金需求,可成本却极高,这为小微企业带来畸高的财务风险,反而加剧了小微企业长期的资金压力。

  另一方面,法律不健全且落实差,政策支持不足。我国为民营企业提供的切实有效的政策支持不多,政策效果不显著。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调查显示,不到一半的小微企业并不了解政府颁布的各项优惠政策,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小微企业享受到了各项优惠政策。

  所以,想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现实问题,必须对症下药。

  第一,既然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那么就优化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降低融资门槛,给予其更大的优惠政策。资金就是企业运营的血液,只有有了充足的资金,企业才能高效运作。

  第二,既然法律不健全且落实差,政策支持不足,那么就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落实,增加政策支持。要确保扶持政策范围明晰、实施细则明确、执行部门对政策的理解统一、政策信息的传递渠道通畅,并覆盖至全部小微企业。此外,现有政策主要集中在金融和税收两个方面,在创新能力不足、人力资源短缺、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方面的支持没有给予足够关注。弥补这一短板,才能促进民营企业良性发展。

  根据国家发改委近期部署,目前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审计署、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已经联手加大对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的清理力度,重点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审计部门应当接受民营企业反映的欠款线索,加强审计监督,确保政策通畅落实。此外,还有多措并举为民营企业提供更为友好、便捷、高效的扶持政策,从而让民营企业展翅成长。(此文发于《财富时代》10月刊)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