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青岛启动中医药文化宣传月 展馆里中医药老物件 最老两千多年

青岛启动中医药文化宣传月 展馆里中医药老物件 最老两千多年
2019年05月21日 21:48 人在摄途作者:人在摄途

  

  5月21日,青岛西海岸新区2019年中医药文化宣传月活动在慧丰国际广场启动,皓博堂中医文化产业园同时开园。青岛西海岸新区将利用6月份一个月时间,以“弘扬祖国医学,服务百姓健康”为主题对中医药文化进行宣传,在新区群众中形成“中医生活化、生活中医化”的健康养生理念。图为青岛皓博堂中医药文化产业园拍摄的民国时期的十二生肖铜药勺。

  

  小编受邀参加了中医药文化宣传月启动暨皓博堂中医文化产业园开园活动,在参观中医药展馆时,展馆内展出的中医药老物件引起了小编极大的兴趣。这里从汉代到民国的中医药老物件都有,有铜质的、青铜的、陶瓷的,还有铁制的、木制的和纸质的都有,最古老的的有两千多年了。图为青岛皓博堂中医药文化产业园拍摄的民国时期的纯铜龙药碾子。

  

  这些老物件在中医药几千年的发展历史长河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现在还可以适用,如给中药称重的戥子、药碾子、药杵和药臼等。这些平时难得一见的老物件很多可与文物相媲美。图为青岛皓博堂中医药文化产业园拍摄的民国时期的铜虎掌。

  

  5月21日,青岛皓博堂中医药文化产业园拍摄的民国时期的铜药勺。顾名思义,药勺是用来舀汤药用的,这个很好理解。

  

  5月21日,青岛皓博堂中医药文化产业园拍摄的民国时期的药喷壶。药喷壶,这个小编还真不知怎么个用法,但估计是通过挤捏喷壶的两面,将中药汤汁挤出,至于为什么设计成这样,有知晓的小伙伴不妨给大家介绍一下。

  

  5月21日,青岛皓博堂中医药文化产业园拍摄的明代青铜小药瓶。明代的青铜器,现在已是铜绿斑斑了,明代至今也有好几百年了,这样很正常。

  

  5月21日,青岛皓博堂中医药文化产业园拍摄的清代铜摇铃。这个摇铃我们在电视剧《大中医》里见过的,街头游医摇晃铜铃招徕顾客用的,铃声清脆,家里有病人的一听就会出来找游医给瞧病。

  

  5月21日,青岛皓博堂中医药文化产业园拍摄的东汉药勺子。东汉至今得有两千年左右了吧,保存的真不错,这个药勺子喂药丸子或者汤汁都是可以的。

  

  5月21日,青岛皓博堂中医药文化产业园拍摄的铜质药壶。这药壶跟酒壶还挺像的,估计比一般酒壶要大很多。这个小编忘记拍摄药壶的年代了,估计也有几百甚至上千年了。

  

  5月21日,青岛皓博堂中医药文化产业园拍摄的清代青花药钵。瓷器在中国历代用途很广,中医药上当然也不会缺少,这陶瓷的药钵和药杵也保存了几百年了,如果舍得,现在拿起来还能用。

  

  5月21日,青岛皓博堂中医药文化产业园拍摄的清代青釉印花小药瓶。这种小药瓶现在似乎还有在用的,如速效救心丸包装还有用这小瓶子的。

  

  5月21日,青岛皓博堂中医药文化产业园拍摄的骨质和黄花梨压舌板。木质和骨质也是自古以来就是老祖宗常用的劳动工具,用在中医药上也就顺理成章了。现在的一次压舌板也还有木质的。

  

  5月21日,青岛皓博堂中医药文化产业园拍摄的民国红木药盒。这个松鹤图案的红木药盒虽然年代不是很久远,近百年的红木和雕刻工艺也还是很珍贵的。

  

  5月21日,青岛皓博堂中医药文化产业园拍摄的民国木药臼。民国时期的木药臼看起来有机器加工的痕迹了,现在还是可以用的。

  

  中医药文化当然离不开医书,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医书流传后世,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等等都是医学瑰宝,图为5月21日,青岛皓博堂中医药文化产业园拍摄的清代医书《医宗金鉴》,也是难得的中医学文化遗存。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