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以“植物动物”命名的奈曼旗地名,好接地气

以“植物动物”命名的奈曼旗地名,好接地气
2019年03月29日 17:12 新浪网 作者 诺恩吉雅V

  【沙石柳画按】

  奈曼旗的许多地名,均有深远的含义,编者最近得到一本《奈曼地名典》,现摘录其中内容,与您分享。

  以“植物动物”命名的奈曼旗地名,好接地气

  摘录:以“植物动物”命名的奈曼旗地名

  1、巴日嘎斯台嘎查巴日嘎斯为柳条,台为有,意即有柳条的地方或柳条多的地方。是原章古台苏木的一个行政村。清朝中期建屯,位于固日班花苏木政府西南方向。

  2、巴日嘎斯台嘎查明仁苏木的一个行政村。辖3个自然屯,东巴日嘎斯台、西巴日嘎斯台、巴日嘎斯台。位于明仁苏木政府西南方向。

  3、前包特“包特”为“幼树丛或一撮榆树”。前包特嘎查为新镇的一个行政村。1810年始建屯,位于新镇政府西北方向。

  --后包特。后包特为原朝古台苏木的一个自然屯,与前包特相对应,位于新镇政府西北方向。

  4、包屯艾勒“包屯”与“包特”意同,为幼树丛,“艾勒”为“村屯”,是白音他拉苏木的一个行政村。该村原名叫图斯拉其苏默(庙),叫白了称图斯拉西庙,清代时奈曼王委派其图斯拉其(协理)在此建庙而得名之,1958年根据村西的一片小榆树丛命名为包屯艾勒,该嘎查位于白音他拉东北方向。

  5、包德日干图嘎查“包德日干”为“万年蒿”,当地人叫“蚂蚱腿”。分有东包德日干图嘎查和西包德日干图嘎查两处,是明仁苏木的两个行政村。于1936年形成自然屯,位于明仁苏木政府以西方向。

  6、大林子原苇莲苏乡的一个行政村。1920年立屯时只有十几户人家,后来为当时的驻开鲁县的兴武旅长(热河省辖)垦荒种地而大批农民来此地,很快变成了大屯子。那时的荒地全是长满着杨柳树,所以根据当时的环境起名叫大林子至今。位于老哈河东岸白音他拉苏木政府西北方向。

  7、大树营子原平安地乡的一个行政村。民国初年成屯,因当时在屯东南有一棵大柳树而得名为大树营子。位于八仙筒镇政府西北方向。

  8、大柳树原昂乃乡的一个行政村。1910年建屯,以当时村周围的许多老柳树得名。位于大沁他拉镇以北偏东方向。

  9、大榆树新镇乡的一个行政村。清朝末年有位姓曹的人在此居住,当时得名曹家营子,1958年更名为大榆树至今。位于新镇以南偏东方向。

  10、德日斯“德日斯”及“芨芨草”,是多年生草,固沙耐碱,对人类生活用途较大,全草根、梗、叶都有所用。有的地方也叫“鲜卑芨芨草或羽茅”。此地过去称“德日苏达朗”,意为长芨芨草的梁岗,后将梁岗省去称为德日斯嘎查。是新镇的一个行政村,1880年左右建屯。位于新镇以北偏西方向。

  11、鄂日英图“鄂日英”为“大头蒿”,“图”为“有”,意即“长大头蒿的地方”。是原衙门营子苏木的一个行政村。于1933年形成自然屯,位于八仙筒镇以西偏南方向。

  12、哈拉盖土“哈拉盖”为“焮草”也称“蝎子草、赨麻、哈拉海”。在本地生长的焮草为药材,治疗风湿症和糖尿病处方中入味。在青龙山镇、义隆永镇、图勒恩塔拉等地都有“哈拉盖土”之地名。该屯位于义隆永以南方向。

  13、哈日干图“哈日干”在山沼地、沙漠地区生长的学名“锦鸡儿”俗称“老虎刺”

  ——土城子乡的哈日干图村,包括上下两个哈日干图村,村委会驻上哈日干图村。这里的“哈日干”所指为锦鸡儿。辖8个自然屯,上哈日干图、大沟头、下哈日干图、奈曼庙、三岔沟、东三家、西三家子、哈日干沟。清朝末年建村,位于沙日浩来镇政府以南偏西方向。

  ——新镇有哈日干图,指杏树,为地名。

  ——沙日浩来镇有哈日干图,指杏树,为地名。

  ——原昂乃乡有哈日干图,指锦鸡儿或老虎刺,为地名。

  ——原浩特乡有哈日干图,指锦鸡儿或老虎刺,为地名。

  14、哈日特斯格“哈日”为“黑”,“特斯格或德斯格”为优若藤,是灌木,多年生,抗旱耐寒。有白、有灰。灰色的一般被称为黑—即哈日特斯格。形状象锦鸡儿,但没有刺儿。哈日特斯格嘎查是黄花塔拉苏木的一个行政村,以植物命名,1936年形成自然屯,位于黄花塔拉苏木政府的东北方向。

  15、海拉苏“海拉苏”为“榆树”。以植物名命名,是原章古台苏木的一个行政村。过去称格根衙门生产大队。“格根”就是满语的“格格”,意为公主、小姐。衙门应称“衙莫”,墓冢之意。就是格格的坟墓之意,它与鄂驸营子相对。后被人误会为“亮堂的衙门”,蒙古语“格根”为“亮堂”,“衙门”是行政机关之意。长时间大范围误解,应纠正。海拉苏嘎查于1860年建屯,位于大沁他拉镇以东偏北方向。

  16、呼拉斯台“呼拉斯”为芦苇,“台”为“有”,意即“有苇子的地方”。奈曼旗共有三个呼拉斯台嘎查,其中治安镇两个,分东西呼拉斯台各一个,固日班花苏木有一个呼拉斯台嘎查。

  ——西呼拉斯台嘎查。是治安镇的一个行政村。民国5年开始形成自然屯,以附近的苇塘得名,位于治安镇政府以南偏西方向。

  ——东呼拉斯台嘎查。是治安镇的一个行政村。1745年在此地修了一座庙,以庙东的苇塘起名叫呼拉斯台庙。尔后逐渐形成了村落。东呼拉斯台嘎查也就承用了呼拉斯台这一名称,庙名转成村名。位于治安镇政府以南偏东方向。

  ——固日班花苏木的呼拉斯台嘎查。1936年并户立屯时叫麻吉艾勒,意即芝麻营子,以种植芝麻的特征命名,1947的改称呼拉斯台营子,以其附近的苇塘命名之。该嘎查位于固日班花苏木政府以南方向。

  17、介哈日麻台“介哈日麻”为马蔺(实,马莲),马蔺科,多年生,本地盛产。是黄花塔拉苏木的两个行政村,以马蔺草命村名,清末建屯。分西介哈麻台和东介哈麻台两个嘎查,位于黄花塔拉苏木政府以南方向。

  18、吉格斯台嘎查“吉格斯”为“菖蒲”“台”为“有”,意即有蒲草的地方。是原巴嘎波日和苏木的两个行政村。分大吉格斯台和小吉格斯台两个嘎查。约1930年建屯,以蒲草命屯名。该嘎查位于大沁他拉镇西北方向。

  19、老邦图嘎查“老邦”为“萝卜”,意即爱长萝卜的地方,以萝卜命村名。是固日班花苏木的一个行政村。1936年建屯,位于固日班苏木政府以南方向。

  20、迈吉干筒村“迈吉干”为“歪侧”是方言。“筒”为“密林”。是以一棵大侧棱树作标记而称之。“筒”字是本地区独有的用词,它是古奈曼人的惯称。古乃蛮崛起的故地乞彦河八水之一,名为“萨宾筒”。“萨宾”为河床,“筒”为密林。这一表示密林的“筒”跟着古乃蛮人的东迁来到奈曼旗扎下了根。确实,左右邻旗汉回满没有一个用“筒”字来表示密林的。“筒”在蒙古语中是“黑或暗”的加强词,如“筒哈日”,意思是阴森森的黑。迈吉干筒村是八仙筒镇的一个行政村,1922年形成自然屯,位于八仙筒的西南方向。

  21、毛敦艾勒过去曾叫“迈吉嘎毛都”同八仙筒镇的迈吉干筒一样,以一个粗大而又侧歪的树命名的。“毛敦”为“树”以屯西北角的一棵大歪树命名的。是黄花塔拉苏木的一个行政村。清代,在其附近修建一座庙称衙门庙,1780年左右建屯,位于黄花塔拉苏木政府以北偏东方向。

  22、毛都“毛都”为“树木”。原朝古台苏木的一个行政村。分西毛都、东毛都、腰毛都三个自然屯。现在用西毛都为村名(东毛都归伊和塔拉)。1919年建屯,辖3个自然屯,太平、西毛都、腰毛都。位于朝古台以北方向。

  23、沙力干图“沙力干”为“针茅”“图” 为“有”,意即针茅多有之地。针茅系多年生草本,适应于干旱原野上生长。沙力干图嘎查是原朝古台苏木的一个行政村,1888年建村,辖2个自然屯,西沙日干图和东沙日干图,位于新镇以北方向。

  24、沙日包特“沙日”为“黄”,“包特”为“榆树丛”,意即黄花榆树丛。沙日包特嘎查是原章古台苏木的一个行政村,清朝末年建屯。

  25、沙日勒吉台“沙日勒吉”为黄蒿,“台”为“有”。意即黄蒿多有之地。是原昂乃乡的一个行政村。清朝末年成屯,位于大沁他拉镇以北偏东方向。

  26、三棵树明仁苏木的一个行政村。村北长有三棵古柳而得名。据传那三棵树是当初的拴马桩子成活长大的。位于明仁苏木政府以西方向。

  27、舍布日图“舍布日”为“花秸草”,“图”为“有”,意即长有花秸草的地方。原朝古台苏木的一个行政村。辖2个自然屯,大舍布日图、小舍布日图。位于新镇以北方向。

  28、苏都“苏都”为“地榆”,中药在止血药方中使用,平时可当茶煮着喝,凉性饮料。苏都嘎查原奈林苏木的一个行政村。民国初年建屯,位于治安镇政府西南方向。

  29、太山木头“太山木头”的正读应该是“太尔辛毛都”意为“园子里的树”,“太尔辛”为“园田的”,“木头”正读音应为“毛都”,意为“树木”,1890年时,该地格根(活佛)食的园田里长成了一棵榆树。由此得名太山木头。位于黄花塔拉苏木政府以北方向。

  30、套力波“套力”的正读应为“鬼赖”,意为“鬼子”,“波”为“波日”的汉译音,为“肾”,意即“鬼子肾”,是蒙古语对文冠果的俗称,是根据文冠果的形状所起的比喻名,称谓广泛。套力波村是原南湾子乡的一个行政村,辖三个自然村:大套力波、小套力波、南楼。位于青龙山政府以南偏西方向。

  31、图勒恩塔拉“图勒恩”为“柴禾”,“塔拉”为“甸子”。早年教来河发洪带去的黑粘土沉积形成一个碱性甸子,后又成了孟和河流经之地。当年是灌木茂密的生活区,其周围的百姓从那里砍柴而得名图勒恩塔拉。1937年正式建屯,有南北两个图勒恩塔拉,位于八仙筒镇西北方向。

  32、苇莲苏“苇莲苏”为蒙古语“乌来苏”汉文记载,意为“杨树”。当年以老哈河流域的大片杨树林而得名。从1920年开始逐渐形成村落,位于大沁他拉镇西北方向。

  33、苇来苏台“苇来苏”为“杨树”,“台”为“有”,意即有杨树的地方,现在当地称杨树为“浑突儿”的为多,“苇来苏”之称日渐变淡,甚至有不少青少年不知道“苇来苏”就是杨树。苇来苏台嘎查是八仙筒镇的一个行政村,1934年形成村落,位于八仙筒镇西北方向。

  34、乌兰章古“乌兰章古”为“刺果”。当地盛产刺果而得名。分东西乌兰章古两个村,均为八仙筒镇的行政村。1934年形成村落,位于八仙筒镇以北方向。

  35、乌龙台“乌龙”正读应“乌伦”,是赖草(也称宽穗碱草),是较好的饲草,固沙能力较强。“台”为“有”。意为有赖草之地,是原章古台苏木的一个行政村,民国初建屯,位于固日班花苏木政府以西方向。

  36、乌兰吉台“乌兰吉”为“茅草或白茅”,“台”为“有”,意即“有茅草之地”。是原昂乃乡的一个自然村,位于。

  37、新树林原平安地乡的一个行政村。曾用名姜家伙房生产大队。民国初年叫姜文池的人买地设地铺建伙房,尔后逐渐形成自然屯,取名姜家伙房,1965年以村北新生的500亩成林地更名为新树林。位于八仙筒镇西北方向。

  38、杏树园子是原土城子乡的一个行政村。清朝末年有一家姓李的定居此地,开地人工种植杏树而得名。辖8个自然屯:库利图、南冷汤、北冷汤、靠山屯、里羊角沟、北杏树园子、南杏树园子、外羊角沟。其位于土城子东北方向。

  39、桠日嘎代为灌木,木质硬实。位于大沁他拉镇西淖尔图浩来村东南,此地现无人家居住,已成为将被遗弃的地名。“桠日嘎代”这一灌木在本地已绝迹。

  40、伊拉麻图“伊拉麻”为“桑树”,“图”为“有”,意即“有桑树之地”,黄花塔拉苏木的一个行政村,并且是苏木政府所驻之地。1770年建屯。

  41、榆树屯新镇乡的一个行政村。1958年曾是朋寺营子生产队。清朝末年这里有座塔子庙,掌管庙的喇嘛叫朋寺克,以该喇嘛的名字命屯名。朋寺克为藏语,藏文意为“圆满”,该屯位于新镇以北偏西方向。

  索布日干苏默(塔子庙) 索布日干苏默,汉译为塔子庙,法名尚经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四月,旗民集资共建。该庙还建造了一座佛塔,故称塔子庙,塔子庙位地新镇乡榆树屯村境内。距新镇西北8公里,该庙奉奉的佛爷是千手千眼佛,伪满后期尚有48名喇嘛26户庙属户。据说从民国初年起,该庙曾附设蒙文“小学”,为少年喇嘛和俗人子弟教习蒙文。

  塔子庙形成村落后称索布日干苏默或朋斯克因艾勒,口语化后称朋斯营子。因该庙主持喇嘛叫朋斯克,故以人名命村名,1961年更名榆权屯。

  42、榆树堡原平安地乡的一个行政村。民国初年热河省姜厅长在此占地设地铺,得名姜家地铺,1965年根据村西一棵大榆树形如雕堡,故起名榆树堡。位于八仙筒镇西北方向。

  43、扎散包特“扎散”为“杖子或屏障”,“包特”为幼榆树丛,意即“幼树丛杖子,屏障或幼树杖子”。清朝末年建屯,位于大沁他拉镇东北方向。

  44、章古台苏木“章古”为“苍耳”,“台”为“有”1740年建胡硕庙成屯,1947年以村东南的章古台甸子更名为章古台。1947年曾为奈曼旗第七区,尔后称乡、公社、苏木。原章古台苏木辖27个嘎查(村),有二千四百多户人家。苏木政府驻地章古台嘎查。1740年所建之胡硕庙是从包庭塔日雅村迁居此地,庙的汉名为经缘寺,历经风云的白塔就是该庙的大塔,本地正重修经缘寺。

  45、樟木沟原白音昌乡的一个行政村。1680年起村名为张麻子沟,1965年更名为樟木沟。位于新镇以南方向。

  46、阿格特固日班花苏木的一个行政村。“阿格特”为“骟马”。清朝时期各地按规定向旗王爷交好马进贡,有一匹最好的骟马走到此地突然病死。人们开始称此地为“骟马死的地方”。时间长了便简化成骟马—阿格特。如此演化—简化—成了地名。该嘎查村位于固日班花苏木东南方向。

  47、后班鸠沟原白音昌乡的一个行政村。斑鸠沟分后斑鸠沟、前斑鸠沟,前斑鸠沟又分前斑鸠沟上营子、前斑鸠沟腰营子、前斑鸠沟下营子。这些都以地名保存了下来。此地清朝乾隆年间形成村落。由于沟深林密,斑鸠鸟在此栖息,故以斑鸠命了村落。本村辖2上自然屯,后斑鸠沟、后斑鸠沟西沟。位于新镇以南方向。

  48、包古图“包古”为“鹿”,“图”为“有”,意即有鹿之地。过去是喇民塔拉生产大队的一个生产队,1983年建包古图嘎查。是白音他拉苏木的一个行政村。包古图地处巴嘎波日和古生态区的东端,那里獐狼野鹿满山满嶺,以鹿命名叫包古图屯。清朝末年建屯,位于白音他拉苏木政府以西方向。

  49、包特高营子“包特高”为“骆驼羔子”,是明仁苏木的一个行政村。饲养骆驼的人都知道,母驼产羔总要选择产地位置,这个地方曾经是被骆驼选为产地的地方。当时叫降包特高的地方,后来简化成了“包特高”,此地形成自然屯后也就沿用了包特高这一惯称,清朝末年形成自然屯,位于明仁苏木政府以西偏南方向。

  50、薄等沟“薄等”正读应“薄日格等”,意为“老雕”,即老雕栖息的地方。是原白音昌乡的一个行政村,辖7个自然屯,薄等沟一队、薄等沟南台、薄等沟北台、苇子沟、付家梁、东梁、东梁西沟。清朝嘉庆年间建屯,该村位于新镇东南方向。

  51、朝恩花“朝恩”为“狼”,花为“岗”,意即狼栖息的梁岗。是八仙筒镇东红升村现在位置的原名,古时曾经是狼栖息之地。

  52、嘎海花“嘎海”为“猪”,“花”为“岗地”,意即野猪栖息之地。是原章古台苏木的一个行政村,清朝末年建屯,其位于大沁他拉镇以东方向。

  53、古日古勒台“古日古勒”为“锦鸡或野鸡”,“台”为“有”,意即多有锦鸡之地,是原衙门营子苏木的一个行政村。1882年形成自然屯,以锦鸡命屯名,位于八仙筒镇西南方向。

  54、合热营子“合热”为“乌鸦”,意即乌鸦多的地方。以乌鸦命村名,是黄花塔拉苏木的一个行政村,1880年建屯,位于黄花塔拉苏木政府以南偏东方向。

  55、龙尾巴沟原南湾子乡的一个自然村,位于青龙山以东方向。

  56、洛僧筒“洛僧”正读应“蠦森”,意为“众龙”,“筒”为“密林”,意即众龙密林之地。一百多年前此处有多个水泉,水泉被奉为龙王,龙王蒙古语也叫蠦森,加之屯前的密林,合二为一被称为“洛僧筒”。洛僧筒是明仁苏木的一个行政村,位于明仁苏木政府以西方向。

  57、蟒石沟“蟒石”正读应“蟒思”,意即众蟒。蟒石沟的名称来历是与牦牛河的名称来历一样。蟒石是人名,过去在此近处住过叫蟒思的人,由此得名。蟒这个动物是最古老的信崇物,是图腾,它先于龙图腾。后来有一个较大有部族称自己为蟒奴德,意为信蟒的众人。现在本地区姓马的基本都是那些蟒信仰者,他们还分左翼右翼,牦牛河流域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源地。蟒石沟村是原白音昌乡的一个行政村,清末年建屯,辖7个自然屯,有后薛家店、沟门子、酒局子、北台子、河北、新窝铺、蟒石沟。该村位于新镇西南方向。

  58、毛盖图“毛盖”为“蛇”,“图”为“有”,意即多有蛇之地。毛盖图这个名称在本地区颇多,奈曼旗称毛盖图的行政村就有三个。

  ——原太山木头苏木有东西两个毛盖土。位于大沁他拉镇以东偏南方向。

  ——原衙门营子苏木的毛盖图村,建屯于1933年,位于八仙筒镇以西方向。

  59、毛仁沟“毛仁”为“马”,意为放马的河。是原土城子乡的一个自然村,位于沙日浩来镇政府以南方向。

  60、毛仁沟梁是新镇乡的一个行政村。“毛仁沟”为“马河”,是在一次大风雪中有一批马曾冻死在此沟中,以此得名。1907年形成屯子,辖2个自然屯,有岗图沟、台力虎,位于新镇以西偏南方向。

  61、明嘎斯台原得胜乡的一个行政村。“明嘎斯”为“獾子”,“台”为“有”,意即多有獾子之地,以此得村名。1935年成屯,位于治安镇政府西南方向。

  62、尧勒甸子原昂乃乡的一个行政村。“尧勒”为“狗头雕”,是以狗头雕在此地栖息而得名。清末建屯,辖2个自然屯,有浩雅日乌苏、尧勒甸子。该村位于大沁他拉镇以东方向。

  63、哲日都“哲日”为“黄牛”,“都”与“图”一样,意“有”,以早年在此地有黄牛栖息而得名。是白音他拉苏木的一个行政村,于清朝初年建村,位于白音他拉苏木政府以东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