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等27车企“只说不做”被工信部通报,或清理新能源资质

万向等27车企“只说不做”被工信部通报,或清理新能源资质
2018-11-08 10:24:42 道哥说车

新能源汽车的火爆相信各位已经感受到了,要说个中缘由,肯定离不开政策的激励。但当你还在为许多新造车势力的造车资质和将来的交付问题担忧时,炙手可热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如今在一些车企那里却成了废纸一张。更有甚者,车型申报成功后却迟迟不见量产。面对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散乱的问题,工信部日前连出重拳开始全面整治“只说不做”的新能源企业。

11月7日,工信部根据相关规定,发布《特别公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第1批)》,对于被特别公示的企业,暂停受理其《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能源汽车新产品申报。而哈飞汽车、长安标致雪铁龙、万向电动汽车等27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列。公告指出,申请移出特别公示的企业,需通过39号令《准入审查要求》的考核。

万向等27车企“只说不做”被工信部通报,或清理新能源资质

万向等27车企“只说不做”被工信部通报,或清理新能源资质

据悉,早在今年9月初,工信部已就拟上报《特别公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第1批)》企业清单进行了公示通知,彼时共有30家企业进入清单,而对比此次的正式公告可以发现,广汽本田、长安铃木、山东丽驰则幸免于难,这主要得益于三家企业在公示期结束前及时补充数据。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次工信部拟取消企业生产资质的举措,有利于梳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整治新能源产业的散乱局面,适时清理资质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竞争环境。

新能源资质专项清理启动

众所周知,在国家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背景下,许多汽车企业在最初制度还不完善时便拿到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然而近几年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但也出现了骗取补贴等不良现象,新能源产业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同时“占坑”后的一些企业也并没有积极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此次特别公示企业将倒逼这些企业加快产品研发和生产,按照工信部39号令规定,对于停产12个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工信部将予以特别公示,相关企业再次生产需要重新经过工信部核查。不能保持准入条件或破产的企业,将被撤销资质。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新能源汽车产品和技术变化比较快,一些企业没有跟上生产节奏。“一些企业操之过急,申请了生产资质但产品研发节奏没有跟上,加上双积分政策2019年才落地,所以一些企业动手比较慢。还有一些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投入方面本身就比较少,前期也不太在意这件事,导致产品一年内没有生产。像万向这类造车企业,还处于研发期的阶段,申请了资质却没有及时进行有效发展,不排除是在开发产品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这些企业要再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话需要重新申请,但是申请的门槛和标准都变高了,要达标才能通过。”崔东树如是说。

万向等27车企“只说不做”被工信部通报,或清理新能源资质

据悉,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步市场化,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监管力度也正不断加强。为了防止“僵尸”车型的出现,这已经是工信部今年发布的第三份车企“退市预警”。今年3月,工信部发布了经过3年公示后,即将进入退出执行流程的34家车企名单;5月,工信部发布了《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清单,共58家车企进入为期两年的公示期。时隔6个月,工信部又针对新能源领域发布专项“特别公示清单”,这被认为是显示出对“僵尸企业”和落后产能前所未有的清理决心。

工信部等三部委在今年4月份就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免税目录实行动态管理。今年下半年,工信部更是针对进入各种新能源汽车目录的车企或车型多次公示名单。为保证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司长年勇也在今年9月泰达论坛上强调:“当前汽车产业在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行政效率不高,事中事后监管没有跟上时代步伐,僵尸企业和僵尸资质无法及时退出市场,因此迫切需要改革管理机制,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断绝车企“苟且偷生”的后路

在《通知》中公示的这些耳熟能详的车企中,有些以传统燃油车业务为主的企业,短期内并没有明确新能源产品规划,它们曾经可能想过要做新能源汽车,但实践后遇到种种难处,最后不了了之。崔东树对此表示,有些车企在获得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后,并非没有产品,而是其研发的产品无法满足相关标准,迟迟未能进入产品目录,导致了生产状态的停止。

据了解,今年刚被五粮液集团收购的凯翼汽车在早前就拿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但是后期由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生产标准越来越高而“夭折”。凯翼汽车相关负责人也曾说过,“因为早期研发的概念车到后期无法满足当前的新能源相关标准,后来就放弃了上市。”值得一提的是,一同被正式暂停新能源产品申报的西虎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也是新造车势力电咖收购以获取资质的标的,这一变动或将意味着电咖“曲线造车”计划的流产。

万向等27车企“只说不做”被工信部通报,或清理新能源资质

此外,如波导汽车、万向汽车、金华时空新能源等企业,除了已故万向集团前董事长鲁冠球要圆他的造车梦,曾经收购了相关电池和电动汽车企业之外,其他的企业基本在新能源造车方面没有实质进展。但在今年2月,《新京报》曾报道万向斥资2000亿元打造的“万向创新聚能城”项目进度成谜。这个位于杭州萧山区桥南新城的项目,不仅是去年已过世的万向创始人鲁冠球实现造车梦的关键,更是万向引领新一轮技术革命的试验场。但就目前来看,万向造车也算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典型了。

万向等27车企“只说不做”被工信部通报,或清理新能源资质

工信部这一次出手,就是希望把滥竽充数的企业淘汰出局,为那些想干实事,却苦于没有生产资质的企业腾出资源,合理规范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据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已注册的新能源车企达到了230余家,包括传统车企的新能源项目和众多造车新势力,而拿到发改委项目核准的仅有16家。近期,工信部下发新能源生产资质的速度明显加快,9月份以来,原本全国仅7家的“双资质”车企迅速增长至10家。在行业洗牌加剧的情况下,获取生产资质成为新能源车企存活下去的重要条件。

适时的资质清理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竞争环境,而腾出来的生产资质,也将给有实力的后来者留出发展机会。但究竟有没有实力者来挽救这个不被消费者信任的新能源市场,也是一个问号。不是消费者苛责,那是因为没有车企能拿出让人信服的作品。随着外资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力,以及补贴政策在2020年的彻底退出,中国车企在这一轮竞争中的优势已不明显。真正的竞赛已进入倒计时,政策的警铃也已响起,那些还在呼呼大睡中的企业到了该清醒的时候了。望踏实造车,诚心生产。

行业新闻凯翼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