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二百余亩,是根据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的。
天花板及廊柱皆贴赤金花,制作精细,装饰豪华。太庙是皇帝举行祭祖典礼的地方,大殿两侧各有配殿十五间,东配殿供奉着历代的有功皇族神位,西配殿供奉异姓功臣神位。大殿之后的中殿和后殿都是黄琉璃瓦庑殿顶的九间大殿,中殿称寝殿,后殿称祧庙。此外还有神厨、神库、宰牲亭、治牲房等建筑。太庙以古柏著称,树龄多高达数百年,千姿百态,苍劲古拙。辛亥革命以后,太庙一度仍归清室所有,1924年辟为和平公园,1950年改为现名“劳动人民文化宫”。1988年1月太庙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安门向东,第一处拱门洞,大字横匾上题: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红墙黄瓦,知是皇家气派。明清之际,这里原是太庙,是由三座大殿、三进庭院组成的宏大庙宇,平日里戒备森严,独守枯寂。解放以后,一九五零年国际劳动节,这里的大门上挂上了毛主席亲笔题的匾额——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它便活跃起来了。
古柏林,侧柏或桧柏,皆为有生命的文物,多为明初太庙初建时所植。与红墙黄瓦交相辉映,形成庄严、清幽的环境。柏林位于太庙的南面,和北头的建筑物恰相呼应。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表情
登录|注册
|退出
分享到微博
发布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