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嘉靖二十三年,首辅翟銮因事削籍,严嵩成为首辅

嘉靖二十三年,首辅翟銮因事削籍,严嵩成为首辅
2021年01月13日 07:45 新浪网 作者 萧家老大

  嘉靖二十三年,首辅翟銮因事削籍,严嵩成为首辅

  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严嵩升为南京礼部尚书,两年后,改南京吏部尚书。

  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严嵩赴京,朝觐考察,被明世宗留下,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由于世宗对议礼的重视,礼部尚书在部院大臣中地位尤其显赫,往往成为进入内阁的阶梯。严嵩与明世宗的接触开始频繁起来。据他自己说,当时,世宗忙于同辅臣及礼部尚书等制定礼乐,有时,一日召见两三次,有时,至夜分始退。他住在城西约四里,乘车驱隶弗及,往往是单骑疾驰。

  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有人上疏,请献皇帝庙号称宗,以入太庙。朝中大臣,包括严嵩在内,欲加阻止。世宗怒,着《明堂或问》,严厉质问群臣。严嵩尽改前说,并且“条划礼仪甚备”。献皇帝入庙称宗之争,是大礼议的尾声。

  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首辅夏言革职闲住,严嵩擢加少保、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仍掌礼部事。

  夏言是江西贵溪人,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进士。严嵩曾为该科会试的同考官,两人有师生之谊。夏言以议礼贵,比严嵩早发达。他建议,立南、北二郊,实行天地分祀,得到世宗的赏识,一年中,由正七品的都给事中,升至正二品的礼部尚书。入阁以后,他推举严嵩任礼部尚书。但是,夏言对严嵩傲慢无礼,瞧不起他,以门客视之,两人关系迅速恶化。而此时,夏言又因拒服道冠法服等事,招致世宗不满,严嵩适时地利用世宗的不满,攻击夏言。

  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首辅翟銮,因事削籍,严嵩成为首辅,先后加太子太傅,兼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太子太师、少师,获得了文臣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地位。

  明世宗曾在案几上写下“公谨”(夏言字)二字,表现出对夏言的眷恋之情。严嵩闻知此事,立即迎合世宗,主动提出,“故辅臣夏言可诏用”。也有说,世宗复思夏言,是因为“微觉嵩贪恣”。

  夏言再次成为首辅,仍一如既往,不以同列待严嵩。凡有批答,他独自拟稿。凡是他憎恶的官员,或与严嵩亲近的官员,一概逐斥。

  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陕西三边总督曾铣奏议,收复河套,夏言极力支持。明世宗本来也赞同此议,对持反对意见的官员严加训饬。但在朝廷一片“复套”的呼声和积极筹办之中,他又改变立场,提出一系列疑问:“不知出师果有名否?及兵果有余力,食果有余积,预见成功可必否?”明世宗思想的变化,未必由严嵩引起,而严嵩的机会却由此而得。他立刻声称,“复套”之议不当,借机攻击夏言。

  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世宗命夏言退休。严嵩又利用掌管锦衣卫的都督陆炳与夏言的矛盾,总兵官仇鸾与曾铣的矛盾,联合陆、仇二人,以夏言与曾铣交结为奸的罪名,置他们于死地。夏言死后,严嵩与仇鸾的矛盾开始激化。严嵩以仇鸾被曾铣弹劾为借口,将其逮捕下狱。

  仇鸾在狱中与严嵩约为父子,请严嵩之子严世蕃,为他起草弹劾曾铣的奏疏,后来曾铣被杀,仇鸾遂得宠。但是,仇鸾不甘心被严嵩掣肘。他上密疏,揭发严嵩与严世蕃的所作所为,引起了明世宗的重视。

  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严嵩受到皇帝的冷落,大臣入宫值班,他有四次不曾被宣召,当随同其他阁臣入西苑之时,也被卫士拦阻。回到宅中,他与严世蕃相对而泣。所幸仇鸾不久病重,陆炳乘机把刺探到的仇鸾的不轨行为向明世宗汇报。明世宗立即收回仇鸾的印信,使其忧惧而死。皇帝和首辅间的芥蒂自然消除。

  严嵩相继除去了政敌夏言、仇鸾,朝中一时无人与之匹敌,但他深知世宗对大臣的猜忌心理。为了保住权位,他对所有弹劾他的官员都施以残酷的打击,轻者去之,重者致死。

  沈鍊、杨继盛之死,就是突出的例子。沈鍊上疏,罗列严嵩十条罪状。主要斥责严嵩要贿鬻官、沽恩结客、妒贤嫉能、阴制谏官、擅宠害政。严嵩由此大恨,反说沈鍊在知县任上,犯有过失,想借建言得罪,受些小处分,一来避考察,二来取清名。

  明世宗被严嵩说词打动,贬谪沈鍊至口外保安。沈鍊在塞外以詈骂严嵩父子为常,嵩闻之大恨。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严世蕃嘱咐新上任的巡按御史路楷与宣大总督杨顺,合计除沈,许以厚报,“若除吾疡,大者侯,小者卿”。恰逢白莲教徒阎浩等被捕,招供人名甚多。杨、路列上沈鍊的名字,经兵部题复,沈鍊被杀。

  杨继盛上疏,论严嵩十罪五奸。把明世宗最头疼的北边安危与严嵩联系在一起。又说,去春,雷久不发,主大臣专政;去冬,日下色赤,主下有叛臣;把明世宗最相信的天象说,与严嵩联系在一起。奏疏十罪五奸的内容,主要仍是贪贿纳奸,结党营私,打击异己。这些都摸准了世宗的心理,很有力量。但是,他在结尾处却写道:“愿陛下听臣之言,察嵩之奸,或召问裕、景二王,或询诸阁臣,重则置宪轻则勒致仕。”哪知这却犯了大忌。一来,世宗听信道家言,根本不愿见二王;二来,藩王不当过问政事,询问二王是何用意?史载:“嵩见召问二王语,喜谓可指此为罪,密构于帝。帝益大怒”,遂将杨继盛送镇抚司拷讯。为杀杨继盛,严嵩故意将其名字附在坐大辟的都御史张经和李天宠之后,一并奏上。明世宗报可,严嵩轻而易举地就杀了杨继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