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道光二十五年九月,流放新疆伊犁的林则徐,得到朝廷重新起用

道光二十五年九月,流放新疆伊犁的林则徐,得到朝廷重新起用
2023年04月01日 08:07 新浪网 作者 萧家老大

  道光二十五年九月,流放新疆伊犁的林则徐,得到朝廷重新起用

  

  析产阄书是家产分析时订立的文书。在中国古代,一般在有子继承的正常情况下,家产继承采取的是诸子均分制,即对家庭产业采取诸子平均分析的分配方式。林则徐在担任陕西巡抚期间,积劳成疾得了一场重病,他抱病写给子女们一封家书,即《析产阄书》,现珍藏于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读后令人肃然起敬,深受教育和启发。

  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九月,流放新疆伊犁的林则徐得到朝廷重新起用,奉召回京候补,十一月,以三品顶戴署理陕甘总督。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四月,授陕西巡抚。林则徐赴陕西上任不久,西安、同州、凤翔一带发生了多年不遇的大旱灾,赤地千里,颗粒无收,一时粮价飞涨,灾民流离失所,民不聊生。而此时,“刀客”蜂拥而起,一些走投无路的饥民纷纷加入“刀客”行列,劫富济贫,社会治安面临严峻考验。林则徐提出“拯饥民,治奸民”的工作思路,通过林则徐的综合整治,灾区粮价平稳,社会治安趋于稳定。可是,由于连日操劳,本来身体虚弱的林则徐病情加重。林则徐向朝廷告假休息,调理身体。可是,道光皇帝没有准奏,只批给三个月假期让他在西安养病,由新任陕西布政使杨以增代理陕西巡抚。养病期间,林则徐在陕西巡抚衙署给三个儿子写了一份《析产阄书》。从这份《析产阄书》中,可看出林则徐的为政清廉和悠远的家风。

  林则徐在《析产阄书》中写道:“余服官中外已三十余年,并无经营田宅之暇。惟祖父母在时,每岁于俸廉中酌留甘旨之奉,祖父母不肯享用,略置家乡产业……”林则徐每年从“养廉银”中拿出一部分侍奉老人,老人省吃俭用,用节省下来的钱置办了一些房产,价值三万两银子,每个儿子只能分到价值一万两银子的房产,但是却没有现银可分。

  朝廷为了鼓励官员廉洁,在正常的俸禄之外,又增加了一份养廉银,其中一部分也用于“办公经费”,如雇用师爷、幕僚及奴仆的费用也从此出。一般来说,官员的养廉银通常为本薪的十倍到一百倍。据《清全典事例》记载:每年的养廉银,总督为一万三千至二万两,巡抚为一万至一万五千两,布政使为五千至九千两,按察使为三千至八千两。林则徐入仕从政三十多年,先后当过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病逝后被清廷追赠为太子太傅,官至一品,每年的养廉银应该在二万两。他分给每个儿子的财产尚不及他一年的“养廉银”多,可见他宦海沉浮几十年,无论是在职,还是流放,都是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朝廷发给他的养廉银多数用在了办公经费上,只是拿出一少部分孝敬老人,其为官是何等的清廉!难怪比其稍晚的曾国藩在闻得林则徐家书后,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书信中感慨地说:“闻林文忠公三子分家各得六千串。督抚二十年,家私如此,真不可及。吾辈当以为法”。

  从《析产阄书》中还可看出林则徐严谨和节俭的家风。他在书信中谆谆教诲儿子说:“惟念产微息薄,非俭难敷,各须慎守儒风,省啬用度;并须知此等薄业,购置甚难,凡我子孙,当念韩文公‘辛勤有此,无迷厥初’之语,倘因破荡败业,即非我之子孙矣。”林则徐的父亲虽为私塾教师,但是林则徐兄弟姊妹八人,家庭人口众多,全家一日三餐常常难以为继,林母经常瞒着丈夫,偷偷地帮助有钱人做些针线活,弥补生计。林则徐每天到私塾上学之前,都会先把母亲姊妹的工艺品拿到店铺寄卖,放学后,再到店铺收钱交给母亲。贫苦的童年和严格的家教,使他日后升至高官时都保持清俭的习惯和察民疾苦的作风。所以他在《析产阄书》中,用韩愈的话,教育儿子要辛勤节俭,不要迷惑心智,忘记了当初的贫穷和艰苦,而形成奢侈放荡的不良风气。

  林则徐在五十岁时,还曾手书“十无益”的格言,悬于家中,作为林家的家训。他曾经写过一副有名的对联,告诫后代:“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林则徐一生不仅个人为官清廉,而且对家人要求极严,家教严谨,家风悠远,这在封建士大夫中的确是难能可贵,实现了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思想境界。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广东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