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从柳南谷埠“街边小吃”到“全球网红”,柳州螺蛳粉发源竟在……

从柳南谷埠“街边小吃”到“全球网红”,柳州螺蛳粉发源竟在……
2020年11月06日 16:47 新浪网 作者 南国今报

  2020年可以说是柳州螺蛳粉的爆发年。

  将近半年的“宅家行动”,迫使人们放弃火锅撸串,与此同时,螺蛳粉异军突起,一跃登顶微博热搜。当之无愧地成为享誉全国的“续命神器”。“螺蛳粉自由”,随之成为了网络流行语,反映的就是几个月前那段“一粉难求”的岁月。

  经历过疫情,今年的双11更是一场“回血之战”。11月1-3日,聚划算预计将卖空100个特色产业带,2000万袋螺蛳粉正在准备奔向全国吃货的路上。

  

  美味的螺蛳粉。何俊涛 摄

  作为人气居高不下的网红食品,螺蛳粉,可以说是广西人的命根子,甚至可以一日四餐都吃粉,早餐吃、中餐吃、晚餐吃、夜宵还吃。

  尤其在发源地柳州,大街上目之所及,遍布螺蛳粉的招牌。螺蛳粉是如何在这里发家,又是如何成为网红食品,把“臭味”传遍千家万户的呢?

  

  何俊涛 摄

  前世溯源:从谷埠街头飘出的第一缕鲜香

  关于螺蛳粉起源的传说,坊间流传了多个版本。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柳州螺蛳粉》中记载:关于螺蛳粉的起源,江湖传说无数,传说中最靠谱的故事是在三四十年前,柳州的夜生活逐渐恢复,夜市也逐步繁荣,柳州人嗜吃螺蛳和米粉,不少食客在吃米粉的时候有意无意要求在自己的米粉里加入鲜辣螺蛳汤。久而久之,第一个聪明的摊主开始尝试用螺蛳汤煮米粉,没想到食客们反应出奇良好,夜市的摊主们有样学样,慢慢形成了现在螺蛳粉的雏形。

  螺蛳和米粉最终在机缘巧合之下融合到了一起,成为谷埠街一代人的记忆。

  

  现存最早的螺蛳粉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在谷埠街住了一辈子的83岁居民林超贤,说起螺蛳粉起源更是娓娓道来。老人说,他出生在广州,祖籍柳州。抗日战争时期,广州沦陷,林超贤跟随家人迁回柳州,借住在柳州谷埠街原西闸巷,后来就定居在了柳州。

  按照林超贤老人的回忆,很早以前,柳州人就有嗍田螺的特别爱好,加上柳州市内的近郊水塘水坑遍地,螺蛳是当时柳州十分容易获得的食物。在柳南区谷埠街东一巷和东二巷之间,有一个很大的水塘就是过去知名的螺蛳塘,螺蛳塘泥沼肥沃盛产螺蛳,很多居民都去那里捕捞螺蛳煮食或售卖补贴家用。

  

  林超贤回忆道,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时候,人们生活普遍比较困难,工作又不容易找,柳州市的一些老奶奶们重活干不了,做生意没本钱,于是就做起煮螺蛳的小生意,螺蛳小摊一般都藏在街头巷尾的骑楼下。

  大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柳州市谷埠街大同巷菜市逐渐形成螺蛳售卖的集中点,可一小碗螺蛳总是难以让食客饱腹,于是就有客人提出要在螺蛳汤里加粉。经过不断改进和传承,螺蛳粉里开始加入腐竹、木耳等配菜,酸辣鲜香的螺蛳粉作为新生产物逐渐成形。

  

  在城站路94号二空一区7栋5单元的二空鸭仔螺蛳粉店,刘树娇、刘树珍、刘玉兰三姐妹正在门店忙碌着招呼顾客。性格爽朗的刘树珍笑着说,1998年,他们三姐妹开始在二空医院旁边的巷子里面煮螺蛳和卖煮粉,后来有顾客说,她家煮螺蛳汤很好喝,能不能加点米粉到螺蛳汤里面一起煮,后来就开始卖螺蛳粉。

  刘树珍回忆,她说开始对螺蛳粉有印象的是从1982年左右开始,刘树珍说,那时候她在电机厂工作,经常和工友去谷埠街新华书店一带吃螺蛳,有店主开始把螺蛳汤和米粉放在一起煮,只是当时大家还不习惯将其称呼为螺蛳粉。与林超贤一样,刘树珍也认为,螺蛳粉的起源甚至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谷埠街一带已经出现雏形,现在所说的螺蛳粉应该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林螺轩老板黄柳梅说,林螺轩螺蛳粉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1982年她的婆婆刘桂珍从柳州双马厂退休后为了补贴家用开始在文笔路红阳路一带炸花生米、卖鸡爪、鸭脚、煮螺蛳,后来有顾客建议刘桂珍把螺蛳粉汤加进粉里面售卖,没想到生意越来越火爆。后来1991年开始,梅姐接手摊面开启了林螺轩第二代家族生意,生意依然火爆;现在河西菜市的林螺轩螺蛳粉已经是第三代人在经营。

  

  上世纪80年代用于煮螺蛳粉的锅修补了8层。

  她回忆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除了在汽车总站这一带之外,在谷埠街河南新华书店旁边小巷子里也有很多的螺蛳摊点,这里邻近工人电影院、工人文化宫,每当夜幕降临吗,从工人电影院看电影出来的、从工人文化宫玩回来的人等都喜欢到这里来吃螺蛳,螺蛳粉大概也就是那个时候产生的。

  

  何俊涛 摄

  抽丝剥茧:停留在谷埠历史中的答案

  探寻螺蛳粉的起源,众多的线索都指向了谷埠街。

  

  谷埠街旧貌。

  为什么偏偏是谷埠街?

  偶然中总是隐藏着必然,对任何事物的探讨,都可以从历史中找到答案:

  谷埠街是桂中商埠的发源地之一,始建于明朝末年,因地濒柳江河,附近四乡所产的米豆油、农副土特产品等在此交易,故称谷埠。谷埠最初以谷物交易为主,后来随着谷物交易的繁荣,进一步拓展布料、药材、木材、烟叶等行当,酒店、旅社等行业也应运而生。谷埠上街(今大同巷及工人电影院)附近,因其地处谷埠和太平圩两大农贸市场之间,称为“牛圩坪”,是当时桂中知名牛市之一。百年来,谷埠街一带一直是柳州河南片繁华的街区之一。解放后,粮食实行统销统购,谷埠街原来的谷米交易市场和商户取消,接受国家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1956年工人电影院在谷埠街上街街口建成。

  

  谷埠街旧貌。

  至改革开放初期,谷埠街各类业态快速发展。所以说,螺蛳粉在此起源,有着其它区域所不具备的必然因素。

  第一、重要交通站点密集。当时,部分货物和乘客仍经水路由谷埠老码头进入柳州;谷埠街连接汽车总站,大量旅客在此搭乘班车往来于柳州与周边县市之间。此外,柳州火车站也离谷埠街不远,乘坐火车的旅客也有不少会途经谷埠街。

  第二、商贸底蕴深厚。谷埠街一带谷物、牲畜、布匹、中药、烟叶、木材交易,旅店、当铺林立等等,都使谷埠街集聚了浓浓的商贸氛围,谷埠街也一度成为螺蛳批发的集散地。彼时也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街头地摊业兴盛,小吃摊点络绎不绝,成为了孕育螺蛳粉的沃土。

  第三、文化娱乐业欣欣向荣。当时的谷埠街周边,聚集了工人电影院、新华书店、工人文化宫等一批文化娱乐场所,改革开放后的柳州市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这些文化娱乐场所也吸引了大量人气,带动了谷埠街餐饮行业快速发展。

  

  工人电影院。

  螺蛳粉从炒螺、煮螺中衍生而来,而这种衍生是基于需求的转变,炒螺、煮螺作为美食小吃,可满足食客的口舌之快,但交通、商贸、文娱发展给谷埠街带来的巨大人流中,不乏匆匆赶路的旅客、苦心经营的商贩、辛勤劳动的工人、游玩了一天的市民,他们的需求不仅仅是品尝螺蛳的鲜美,更需要填饱辘辘饥肠。

  “牛奶巷”、“螺蛳巷”一带的食客,品尝完美味的炒螺、煮螺后仍意犹未尽,便向柳州的传统米粉投去了期盼的目光,请求摊主煮上一把干粉,给他们就着碗里残留的螺蛳汤,和着腾腾热气一嗍而尽,螺蛳粉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新华书店旧址。

  延续今生:多个“第一”续写产业发展传奇

  回忆10年前,螺蛳粉仅仅只在广西“圈地自萌”,谁曾料到在10年后,这一发源柳南市井的美食从寂寂无名到全球闻名,从无人问津到万商云集,螺蛳粉产业正发生着举世瞩目的巨变。

  

  当年全汇食品公司生产预包装螺蛳粉灭菌间。

  2012年,柳州市全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严振华在柳州火车站附近经营一家广西土特产店,当中,却始终不见柳州本地特色螺蛳粉,于是他萌发出一个大胆的想法——研发预包装螺蛳粉,让更多的人尝到地道的柳州味道。

  

  柳州市首张预包装螺蛳粉生产许可证。

  2014年10月,经过一系列尝试和努力,严振华的公司,成功获得柳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证书编号0001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这也意味着,第一家生产预包装螺蛳粉企业在柳南区和平村正式诞生。

  

  柳州市首个预包装螺蛳粉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明。

  2015年,柳州螺蛳粉的魅力逐渐向海外传播。当年,柳南区河西高新区内企业广西螺霸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汉霖敏锐地察觉到了海外商机,决定出口螺蛳粉,让柳州螺蛳粉从柳州走向世界。

  

  位于河西高新区的螺霸王公司生产线。

  同时,柳南区大力支持辖区内的螺蛳粉企业开展先进适用技术攻关,积极提供各方面的扶持。在各级各部门的指导帮助下,2016年10月,广西螺霸王食品有限公司正式获得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明,成为柳州第一家具备出口资质的螺蛳粉企业。

  

  螺蛳粉小镇千亩稻螺套养示范基地。

  2016年,柳南区开始谋划打造全国第一个螺蛳粉产业主题特色小镇。2018年,螺蛳粉小镇成功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特色小镇培育名单。

  

  广西文旅大会参观点之一的螺蛳粉小镇客厅。

  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串串耀眼的数据,见证了柳州螺蛳粉从街边小吃走向“百亿网红”的发展历程,每一次决策与创新,都将成为篆刻在螺蛳粉发展历史上的关键词。

  (图:柳南区委宣传部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螺蛳粉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