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被焚毁的​「巴西国家博物馆」珍贵藏品深度解读

被焚毁的​「巴西国家博物馆」珍贵藏品深度解读
2021年01月05日 08:00 新浪网 作者 田艺苗

  2018年9月2日晚,南美洲馆藏最丰富博物馆之一「巴西国家博物馆」燃起了大火。尽管附近居民们赶来奋力抢救,但形同虚设的消防设备没能阻止火势对展品的吞噬。

  有关专家估计馆内收藏的2000多万件自然历史文物,以及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报告,仅存十分之一。(之后2019年的一次声明中表示仅有2700件文物幸存)

  事后调查发现,火灾起因是空调设备安装不当,但根本原因在于资金紧缺,早就被披露的各种安全隐患没有受到重视。

  这场火灾对这座博物馆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两百多年来的收藏、考古、科研成果付之一炬,这座见证巴西近代史变迁的建筑也被焚毁了。

  文章来源: 作妖少年进进  | 图:网络

  转载编辑  | 田艺苗的田

  博物馆所在的建筑「圣克里斯托旺宫」先后曾是葡萄牙皇室和巴西帝王的宫殿。

  这里丘壑起伏,有着茂盛的森林,高处可以眺望远处的海湾。在18世纪中叶之前,这块区域是当地农场的一部分。

  随着土地私有化,当地的农民被驱逐,这块依山傍水、风光秀美的地区被改造成了「美景公园」。

  1803年,一位靠贩卖奴隶发家致富的商人,景致极佳的山头建造了一座豪华气派的私人庄园。

  1807年底,拿破仑攻占葡萄牙首度里斯本,大批皇室成员和贵族逃往巴西,并在接下来的13年里,以里约热内卢为新的首都。

  葡萄牙皇室到了巴西,肆意占领当地人的豪宅作为居所,而这位奴隶主在庄园被侵占之前,就识相地将它献给葡萄牙国王若昂六世,他也因此获得了贵族封号和大笔赏金。

  若昂六世将这座建筑翻修扩建,一组对称的半圆形楼梯直通二楼,右边建有一座有着类似清真寺圆顶的「摩尔式建筑」风格的侧楼,这是伊比利亚半岛受摩尔人统治形数百名年形成的审美。

  1812年,拿破仑在进攻俄国的战争中惨败,英国趁机将法军逐出葡萄牙,并在葡萄牙设立傀儡政府。

  1820年,葡萄牙人民发动革命推翻了傀儡政府,并请求远在巴西的若昂六世回国,让儿子佩德罗一世(之后的巴西皇帝)留下掌管巴西。

  佩德罗一世的妻子是一位奥地利女大公,很有可能是她的品位影响了宫殿的改造。半圆阶梯被拆除,主楼增加了一层,摩尔风格侧楼改建成了「新古典主义风格」与左侧对称。

  事实上,巴西国家博物馆早在1818年,就在葡萄牙国王若昂六世主持创办,但所在地并不是「美景公园」。

  1889年,一位将军发动政变,推翻了巴西的帝王制度,成立了巴西共和国。这座宫殿短暂成为了新政府的办公地,直到1892年,才将博物馆移址至此。

  可以说这座建筑本身,就是一间非常具有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文物。下面,我们来欣赏10件馆内的著名藏品。

01

  本德戈陨石

  Bendegó Meteorite

  音乐推荐

  约瑟夫·施特劳斯「天体之声圆舞曲」

  Sphärenklänge, Op.235

  一场大火,烧尽了馆内绝大多数工艺品,但对于经受过大气层高温摩擦的陨石而言,火焰不过是温柔的抚摸。

  本德戈陨石就放在博物馆的入口处,它是巴西境内目前发现的最大的铁陨石,重达5.36吨,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1784年,巴伊亚州的一个放牛男孩,在农场附近发现了这块陨石,当时它可是世界第二大陨石。尽管它降落在地球的日期不详,但专家估测它至少躺在那儿有数千年之久了。

▲ 1925年,爱因斯坦参观本德戈陨石

  1785年,巴伊亚州长下令将陨石运送到当地首府萨尔瓦多。但由于当时牛车运输条件有限,沉重的陨石在搬运途中滚落到附近的本德戈河床中。

  它在干涸的河床中又躺了一百多年,期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对它进行了考察和研究。直到1886年,巴西皇帝佩德罗二世命令手下将其搬走,以免被洪水掩埋。

  搬运工费尽千辛万苦,花了126天,用牛群和铁质拖车其拖到一百多公里外的火车站,用火车运送到萨尔瓦多后,再用船运到了里约热内卢。

  1888年,本德戈陨石首次在巴西国家博物馆展出,成为了百年来最著名的镇馆之宝。从这块陨石上切割下来的十多块碎片,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供学者们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陨石搬运的整个过程都被详细记录在了一份官方报告中,包括运输工具的设计图、行程中的珍贵照片等。

  巴西海军在当地的火车站建立了一座方尖碑,以纪念这次声势浩大的陨石搬运工程。

02

  马萨卡利神龙骨架

  Maxakalisaurus

  音乐推荐

  戈登·雅各布「恐龙的午后」

  L'Apres-midi d'un Dinosaur

  白垩纪中后期,距今大约一亿至六千五百万年前的南半球,活跃着体型巨大的「泰坦巨龙类」恐龙,在其繁多的种类分支中就包括了「马萨卡利神龙」。

  1998年,在巴西东南部的米纳斯吉拉斯州发现了这一副恐龙化石,是目前巴西境内发现的体型最为庞大的恐龙。

  这只幼龙身长13米,大约生活在八千万年前。据考古学家推测,它的体重大约有9吨,成年后身体长度应该能达到20米以上。

  1998年至2002年间,先后四次考古发掘收获了较为完整的骨骼,尤其是头颅部分被完整保存下来了,这在全世界被发现的「泰坦巨龙类」恐龙遗骸中是十分罕见的。

  直到2006年8月,这个新发现的恐龙种类才被命名为「马萨卡利神龙」,这是为了纪念当地原著民部落马萨卡利人。

  很遗憾,据悉这副恐龙骨架和陈列在展厅中的仿制品,以及诸多已灭绝物种的遗骸,都已经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 翼展长达8米的古魔翼龙
▲ 剑齿虎与巨型树懒等生物化石

  ▲ 远古蜥蜴化石

▲ 白垩纪早期的巴西崇高龙

03

  露西亚遗骸

  Luzia Woman

  音乐推荐

  格里格「很久很久以前」

  Lyric Pieces, Op.71 No.1

  这位被人们亲切地称作「Luzia」的女人,生活在距今大约115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们为她取的这个名字,是为了致敬南方古猿化石「Lucy」。

  1974年,她的骨骼残骸被发现于巴西中部的一座山洞中。在「Eve of Naharon」被发现前,她一直是美洲大陆上被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骨骼。

  通过科学检测,她的死亡年龄在20岁出头,死因可能是动物袭击。她身高不到一米五,被发现的骨骼包括头骨、盆骨和少量四肢骨骼。

  ▲ 3D模拟还原后的露西亚面容

  科学界关于「露西亚」有许多充满争议的话题:她的肤色如何?她到底是什么人种?她是怎样到达南美大陆的?

  她的面部骨骼与非洲、大洋洲、东南亚等地的原住民都有一定的相似度,但又不完全吻合这些人种的特质。最新的研究表明,科学家通过DNA检测确定她就是美洲印第安人。

  专家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了一个露西亚的头部还原模型,与她的遗骸一同陈列在展厅里。

  2018年的火灾,烧毁了露西亚的头骨,使之化为碎片。所幸的是,人们在废墟中发现了部分残骸,目前这些残骸正在被修复中。

04

  莎阿蒙恩苏棺

  Coffin of Sha-amun-en-su

  音乐推荐

  德彪西「致埃及人」

  Claude Debussy Six Epigraphes Antiques-Pour L’Egyptienne

  巴西皇帝佩德罗二世热衷于收藏古董,对古埃及文明兴趣浓郁。1876年,他第二次访问埃及期间,时任埃及总督慷慨地将「沙阿蒙恩苏棺」赠送给他。

  佩德罗二世非常喜欢这件文物,将其作为私人的收藏物放置在书房内,直到1889年帝王制度被推翻,它才被收入巴西国家博物馆。

  棺盖表面色彩鲜艳、图案丰富。头部绘有带红边的发圈,金色鹰翅垂落两侧,这是古埃及女祭司的典型装束,她胸口处有庇护死者的努特女神形象,张开鹰翅包覆着她寓意着神对她的保佑。

▲ 1876年,巴西皇帝佩德罗二世游览埃及

  棺内的女人,是古埃及第22王朝的一位女祭司,也是一位神圣的歌手。她生活的时代大概是公元前8世纪上半叶,在底比斯的卡纳克神庙担任神职人员。

  作为古埃及神庙的女歌手,通常需要终生保持处女之身,并遵循严格的清规戒律。她们普遍出身富庶,受过精英式教育,被老一辈神职人员选中并抚养成人

  她有幸在生前度过了安稳的时光,也成为了这座神庙最后的几代神职人员。她逝世后不久,亚述人侵占了埃及,并将他们的宗教强加给了这个古老的王国。

▲ 象形文字记录了她的名字和官职

  她死亡的年龄大约在50多岁。她的木乃伊就封存在石棺内,而且从封上的那一刻起,两千八百年来从没有被打开过。她生前所侍奉的神明是「阿蒙神」,她的名字意思是「阿蒙神的繁茂田野」。

  2006年,科学家通过X光发现她的木乃伊喉部用树脂涂层的绷带包住了,这钟特殊的保护处理与同一时期的另外一位古埃及女歌手相似,或许是古埃及人希望她们能带着圣洁美妙的嗓音前往天国或来世。

  棺内还有多件作为陪葬品的护身符,包括佩戴在她胸口的金色圆盘型挂饰中央,有一颗由蓝色的宝石雕刻的圣甲虫形护身符,这代表了她永恒跳动的心脏。

  ▲ 电脑还原后的女祭司形象

05

  太阳公主木乃伊

  Princesa Kherima

  音乐推荐

  舒伯特「死神与少女」

  String Quartet No.14 D.810 Der Tod und das Mädchen

  随着古埃及第32王朝「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任统治者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自尽身亡,埃及被古罗马帝国吞并成为了一个行省。

  这具木乃伊和黄金面具,属于公元1-2世纪古罗马时期,生活在底比斯的一位年轻女性的,去世年龄在大约18-20岁之间。她尸体上没有明显的外伤,很可能是死于疾病,或与取出内脏的创口重合。

  关于她的身份众说纷纭,一个较为可信的说法表明,她是底比斯地方长官的女儿,如今人们还是习惯称她为「太阳公主」。

  1961年,一位木乃伊修复人员声称,她在触摸到尸体后感知到了:这位女尸曾是一位显赫的公主,名叫「Kherima」,遭人刺杀而死。

  意大利著名的盗墓者贝尔佐尼,于十九世纪初将这具木乃伊带离埃及。1824年,贝尔佐尼逝世后不久,一位商人将其收藏的诸多埃及文物贩卖到了巴西。

  1826年的一场拍卖活动上,巴西皇帝佩德罗一世买下了这具木乃伊,并将其捐赠给了博物馆。它那神秘的、诡异的、卡通人物般的黄金面具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观赏。

  这具木乃伊的包扎方式非常的罕见,绝大多数已发现的木乃伊都是像蚕蛹一样把整个身子层层包裹的,而这具木乃伊的四肢、手指与脚趾都是独立包扎的,可以清晰地看到她的身形。

  值得注意的是,她的每一根脚趾都被彩色的亚麻绷带缠绕,就像是涂指甲油一样的装饰性包扎。很不幸的是,这具木乃伊已经被大火彻底烧毁。

  巴西国家博物馆原本收藏有700多件古埃及展品,是整个拉丁美洲埃及文物馆藏最丰富的博物馆。

  火灾后,相关文物保护人员已经从废墟中清理出来了大约200件幸存的文物,包括石雕、护身符、祭祀器皿等。

  这些幸存的物品,本身材质就相对耐高温。其中有大量陪葬品原本一直存放在石棺内,封闭了数千年后首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 火灾后幸存的古埃及文物

06

  图库纳猴头面具

  Ticuna Mask

  音乐推荐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选段

  The Rite of Spring

  「图库纳人」是南美洲的印第安民族,生活在亚马逊热带雨林中,以捕猎为生。他们会定期举行一些阴森神秘的祭祀仪式,佩戴面目狰狞的面具,这是他们种族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面具的造型,通常是猴子、老虎、鱼类等动物,并且以夸张的、超现实的风格塑造。这些面具结实且轻巧,用较厚的棉布双面粘贴成型,随后再以各种植物的根茎、果实和枝叶中提取的颜料加以装饰。

  1816年,法国画家Jean-Baptiste Debret与多位艺术家前往巴西,并受到了当地名门贵族的青睐。

  在为上流社会人士绘制肖像的同时,他开始对当地的黑奴和印第安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留下了一批记录风土人情的画作。他发现了这只猴脸面具,并将它绘制下来。

07

  无头大理石雕像

  Estatueta Koré

  音乐推荐

  门德尔松「五月的微风」

  Songs Without Words Op.62-1

  这件精美的女性雕像,是在1853年的一次大规模埋葬挖掘中被发现的。它是一尊公元5世纪的古罗马时期雕塑,创作者借鉴模仿了古希腊的艺术风格。

  这尊雕像是由两种不同颜色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米白色的部分是她的长裙,双手优雅端庄地拎着裙子,手臂上流畅细腻的褶皱让人似乎能感受到微风习习,吹拂着她薄纱袖子。

  她的双脚则是用一种接近粉红色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呈现出与人类皮肤相近的色彩,她缺失的头部应该也是用这样的材料制成的。

  ▲ 馆内收藏的另一件残缺的古希腊风格雪花石膏雕塑

  这种年轻女人自由站姿的古希腊风格雕塑,在专业术语上被称作「Kore」,她们通常没有明显的凡人与天神界限,面部带有古典内敛的微笑,身体挺拔直立,穿着宽松飘逸的裙袍。

  这种雕塑通常是被当做献给神明的祭品,或是古希腊罗马时期富庶人家的装饰,也会用作丧葬物品,展现逝者生前的容貌。也许在欧洲的博物馆中,这样一件雕塑看起来并不显赫,但在南美洲非常罕见。

08

  庞贝古城壁画

  Pompeii Fresco

  音乐推荐

  德彪西「六首古代墓志铭」之二

  Six épigraphes antiques

  庞贝古城位于意大利西南部,那不勒斯附近,维苏威火山脚下。在古代,它是仅次于罗马的重要城市,富人们纷纷在此修建宏伟的、奢靡的娱乐场所,这也是地中海区域非常重要的商贸区。

  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突然喷发,岩浆与火山灰顷刻间将整座繁荣而富有生机的城市掩埋,丰富多样的古罗马文化遗迹也因此得以保留至今。

  在巴西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几幅庞贝古城壁画,是佩德罗二世的妻子、特蕾莎·克里斯蒂娜皇后的私人收藏,她是西西里国王的女儿,这几件壁画来自她的兄长。

  ▲ 壁画上绘有龙和海豚

  ▲ 另外的几件庞贝古城壁画

  NEW:88节审美人生读书课

  大家好,我是田艺苗,是古典音乐的副教授,也是作家和文艺青年。

  我一直想做一门课程,让大家在了解艺术的基础之上,让艺术真正影响你的生活,美化你的人生,提高你的审美品味和个人气质,令你的人生从此变得不同,或许这才是艺术教育根本的意义所在,或许通过这样的学习,才会真正提升整个社会的审美水准。

  那么如何让艺术美化我们的人生呢,首先,来看看大师们怎么说?艺术家们怎么生活?最智慧的人有什么建议?

  因而我制作了这一系列审美人生读书课,让最经典的艺术审美书籍和最智慧的作家、哲学家和艺术家指导我们,如何把艺术审美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让艺术真正和我们的人生发生关系。

  经典作品须精读,须重读。读书贵在多,更在精。在我们时代,碎片化的阅读模式催生一知半解甚至误读,大家变得越来越缺乏耐心,因此不再有洗礼般的心灵体验。深度阅读带给我们丰盛体验和完整的思维梳理,把一本经典读通、读透,才能让他的思维渗透入你的生活。精读经典数册,胜读网文万千。

  我从小就是一个阅读爱好者,如今也一样,除了每天的音乐功课,唯一的乐趣就是阅读。是阅读改变了我的人生。当然改变人生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阅读让我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每当读到书中令我恍然大悟的句子或惊叹的句子,顿时收获得道般的喜悦,觉得人与天地万物相通共振。所以一直想做一个带领大家读书的节目,希望那些点亮我的书籍也能引领大家走向更开阔而美妙的人生旅途。

  田艺苗:88节审美人生读书课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葡萄牙陨石巴西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