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完毕,曾侯乙墓出土小木箱,书为何要修改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完毕,曾侯乙墓出土小木箱,书为何要修改
2021年05月14日 06:51 新浪网 作者 历史大解秘

  《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卷》在编辑完毕之后,印刷工作也在紧张有序的进行着,然而此时一件文物的出土,却让该书不得不停止印制,并进行重新修改校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出土的文物又会存在怎样的“魔力”?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1980年5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编辑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此时摆在他们书桌前的一摞摞纸张,正是此前所有人努力的结晶—《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卷》完稿。编辑们正在进行最后的整理,准备将完稿送到印刷厂批量印刷,并公开向社会发行。不过此时一个电话的到来,却让在场所有人的心里一寒,电话里短短的几句话,就让编辑们数百日来的心血付之东流。电话中领导的内容很简单,目前已经整理完毕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卷》必须要停止印刷,因为需要修改一个关于二十八星宿图最早出现时间的条目,此前印制的纸张全部作废,编辑工作需要被迫重新启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二十八星宿图最早出现的时间存在谬误?其实事实并不简单,因为一件文物的出土再次刷新了人类的认知。

  1980年5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编辑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此时摆在他们书桌前的一摞摞纸张,正是此前所有人努力的结晶—《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卷》完稿。编辑们正在进行最后的整理,准备将完稿送到印刷厂批量印刷,并公开向社会发行。不过此时一个电话的到来,却让在场所有人的心里一寒,电话里短短的几句话,就让编辑们数百日来的心血付之东流。电话中领导的内容很简单,目前已经整理完毕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卷》必须要停止印刷,因为需要修改一个关于二十八星宿图最早出现时间的条目,此前印制的纸张全部作废,编辑工作需要被迫重新启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二十八星宿图最早出现的时间存在谬误?其实事实并不简单,因为一件文物的出土再次刷新了人类的认知。

  1978年时,在湖北省随州市区附近的擂鼓墩处,当地部队在演练过程中,偶然发现地下一处古墓遗址。此事被上报到湖北考古研究所,专家团立即开赴现场,对文物进行保护与发掘。考古专家通过发掘勘验得知,该墓为战国时期的贵族墓葬,墓主人应该是楚国著名的贵族,其本人有一块巨大的封地,属于侯爵的级别。重要的是,通过对墓中文物文字的辨识,考古专家确定该墓墓主人为曾侯乙。曾侯乙墓中出土文物众多,包括各类青铜器、玉器、金器、银器、漆器等,其数量超过了15000多件,其中9件被定为国宝级文物,著名的曾侯乙编钟等文物也都是于该墓出土。

  值得一提的是,在曾侯乙墓葬东室西门角附近,出土了一件特殊的小木箱。该木箱出土位置正好位于主棺附近,是一种特殊的髹漆衣箱,衣箱长度为82.8厘米、总高44.8厘米,内壁失漆,外壁黑漆,黑漆上绘有朱漆纹样。箱盖面一端绘青龙,另一端绘白虎,中心朱书一个象征北斗星的大大的“斗”字,围绕“斗”字按顺时针方向排列一圈的是篆文书写的二十八宿古代星名。

  在髹漆衣箱出土之前,考古专家们一直在寻找“二十八星宿”出现的源头,其研究的根据仅限于《淮南子》一书,书中对于二十八星宿的阐释十分详细,被专家们普遍认为是“二十八星宿”最早的记载。正是因为如此,《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卷》中才会将此条目编辑入册。但髹漆衣箱上的图案却打破了以上论断,让研究成果有了极大的颠覆性改变。

  学者们做学术最重要的态度是什么?当然是严谨,任何纰漏都会导致寻找人类命运发展的源头而走向歧途,一丝一毫的错误都要被消灭于萌芽之中。为了能够保持《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卷》的严谨性与科学性,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才会坚决改正谬误,继续奋斗在工作一线,即使此前所有的努力都已成为泡影,却没有人因此而抱怨。据考古学家称,此次在曾侯乙墓中发现的“二十八星宿图”,是全世界公认的时间最早、信息最精确、结构最严谨的图册,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与考古价值。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百尺之室焚于突隙”,《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卷》之所以会成为天文科学最权威的代表,正是源于学者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持与执着,而华夏文化之所有能够走向世界,正是源于科学家们的严谨与认真。

  参考资料:《黄鸿森:从编百科全书到做文章医生》 王玉梅著 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