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车,是一种朋友圈体验,还是真正的惠民便利?

共享汽车,是一种朋友圈体验,还是真正的惠民便利?
2017-07-11 10:34:41 苏雨农的长镜头

人口越来越多,资源越来越少,于是大家开始试着“share”——共享。在出行方面,从最早大伙儿的非正规拼车,到易到神州,再到滴滴优步,然后现在大伙儿把对车子的所有权也开始共享。

要说,资源友好,人际和善,共享这事儿是个挺正能量的。可事实上,从资本的投入倾向我们的确能看到,共享汽车的风口正在逐渐到来的同时,共享汽车暴露的问题也必须正视。

共享汽车,是一种朋友圈体验,还是真正的惠民便利?

花样丰富,各有不足

共享汽车人们第一反应一般是租车公司,这一分支的鼻祖应算美国的Zipcar公司,而国内这些年也逐渐盛行一嗨租车、神州租车等多家公司提供服务。

但就小编自己的体验,在上海外环内租车,要么就是新能源或混动汽车(多以荣威550 plug in为主),而其它燃油车多是外牌。为啥?上牌难呗。可好容易自己开车带家人出去玩一趟,似乎真的不太想开马路爆款,一不留人被当成快车司机,略尴尬。

不过这也衍生出来另一种“共享汽车”的模式:专车/快车司机。这种共享,类似于把之前的顺风车“平台合法化”(对,不一定是政策合法化哟),确实也方便了大家出行,实现了资源节约和共享。

一开始大伙儿还仗着平台补贴,买辆车可劲儿拉活儿,确实有些人大赚一笔。不过现在政策一步步缩紧,这共享有点儿串台,变成了高级出租车,而且更多司机开始学精了,开始跟租赁公司租车拉活儿,成本比自己买车降了不少。

此外,还有一种租车公司的“变种”——分时租赁。这现在也是个时髦的词啊。

汽车分时租赁在欧美已经有十多年的应用,这种共享经济模式最早起源于瑞士,后来德国、意大利、荷兰、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各国陆续风靡起来。

在我国一些比较有名的如北京的首汽Go fun出行、上海的EVCARD、广州的“有车”,杭州的盼达,以及主推Smart的Car2Go等,都是分时租赁的领头羊。

共享汽车,是一种朋友圈体验,还是真正的惠民便利?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汽车共享企业40余家,车辆总数逾4万辆,95%以上为新能源车。搜索手机应用商店,与汽车共享相关的APP超过了70个。

可以说是现在市场上最风靡的一种共享模式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素质没跟上思想所带来的副作用:

比如使用人不多,车况不佳,车内脏兮兮,甚至车门把损坏等时常发生;注册流程繁复,取用网点少则令人心焦;最关键,租赁价格并不便宜,甚至有时候遇上没油的车,还得拎着张油卡到处找加油站。本想省时间,反而误了事儿,得不偿失。

最要紧的,共享的世界也有安全责任,在分时租赁发展的这两年,已经出现了一些分时租赁驾驶事故,如何判定责任,也成为卡在共享汽车发展道路上的难题之一。

共享汽车,是一种朋友圈体验,还是真正的惠民便利?

除了上面三种汽车共享的方式,还有厂商在购买端开始琢磨,近两年开始风行以种全新的购车方式——融资租赁。

你看中一辆车,可以跟销售商可以先签一合约,通过每月租金的方式开这辆心水的车,一年租赁期满,可以选择继续全款购买或者换一辆车来签租赁合同。

这种将汽车金融揉到购买流程中的方式,不仅能保证资本流水的专有和透明,也有助于流动资金不充裕的人实现消费体验。

这样一种更进击的共享方式,未来可能会进一步解放大家对汽车“所有权”的重视。但是融资租赁一方面需要厂商和经销商之间达成更好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在个人征信和风险控制方面,还需要汽车保险业、银行等各行业互相配合。

分享能分享的一切,这之前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罗兰贝格发布的《2018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分析预测报告》描绘了行业发展的广阔前景:中国汽车共享用户直接需求将由2015年的每天816万次,快速增长至2018年的每天3700万次;市场容量也将有望由每年660亿元增长至3800亿元,潜在需求带来的潜在市场容量更有望达到1.8万亿元。

而根据测算,未来10年,中国共享汽车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45%左右,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000亿元。

共享汽车,是一种朋友圈体验,还是真正的惠民便利?

数据来源:2018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分析预测报告

在中国被称为“互联网+”神父的凯文·凯利(Kevin Kelly)老爷子曾说“任何能够被分享的事物,一定会被分享。”(Anything that can be shared, will be shared.)

且不说这论断是否充分,至少在交通出行领域,随着停车资源的稀缺、自然资源的匮乏和人类对出行交通更高的要求,共享理念的推行,似乎是势在必行的。

然而,我们看到在以上几种不同阶段展现出的不同共享需求形式下,仍然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1

成本

任何商业的运作都需要考虑成本和利润,汽车的共享也不例外。在共享汽车行业,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单车单日平均租赁时长”,也就是每辆车每天能被租出去的时间,这也是共享汽车的盈亏平衡点。

我们了解到,上海的EVCARD的单车单日平均租赁时长是3个小时,其他地方的单车单日平均租赁时长,有长如盼达8小时的,也有甚至还不到3小时的。

但是根据一位分时租赁平台的运营总监所述, 仅汽车自身成本、停车成本、充电费用和运维成本等,目前一辆用于分时租赁的新能源汽车,每天可能就要亏损在50元至120元不等。

共享汽车,是一种朋友圈体验,还是真正的惠民便利?

那么接下来想要大规模将共享汽车的理念深入人心,是依靠资本开始又一轮烧钱大战,还是依靠更良性的运营方式来改善亏损现状,恐怕是首先要考虑的现实。

政策

虽然政府也在推行“共享”的概念,但似乎政府更多是为了实现公平,而非将其商业化。在共享单车已经暴露了如许多素质与分享思维不挂钩的情况下,共享汽车也要面对这样的无奈。这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也需要市场的教育。

未来,共享汽车也会越来越多的纳入到城市管理的体系中。这势必要有一个野蛮生长或者各自探索尝试的阶段,但更多需要和城市管理结合。毕竟这涉及到公共管理、城市管理的资源问题,也涉及到一些措施的进一步走向。

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博弈

从共享单车开始,人们的生活中逐渐对物的“所有权”开始向“使用权”转变。而其的风行也让人们对于保有使用权这一观念的接受度逐渐提高。

这样的共享经济概念,在汽车行业也逐渐开始一种“去所有化权“的趋势。不过这个趋势在中国汽车市场还有一个阻碍,即人们消费心理的转变。当前人们购车仍以居家出行、身份体现等功能为主,要么是刚需,要么是标签化属性。

同时,人们的思想素质,最细微的体现,责任心是否会因为“去所有权”而转移消失,也是汽车共享发展很重要的方面之一。否则就会出现上文提到的车况差、门把坏等各种令人尴尬的场景。

共享汽车,是一种朋友圈体验,还是真正的惠民便利?

道阻且长,普及却势在必行

虽然问题重重,但汽车的共享却是未来不可逆的必然趋势。

因为现在,新能源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改革大势,而新能源车天生与互联网模式结合十分紧密,所以在大数据的浪潮下,新能源汽车与共享的理念一定“双宿双飞”。

虽然人们思想素质的提升还跟不上共享理念的传播速度,但这并不妨碍“去所有权化”成为用户购车的趋势之一。在未来的出行体系中,随着单位时间效率的提升,共享会更为人接受。

更何况,共享单车已经帮助大家在进行教育市场的工作。

共享汽车,是一种朋友圈体验,还是真正的惠民便利?

未来,共享汽车在共享经济深入人心的基础上,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趋势:

共享汽车不仅会以元素和数据的方式纳入城市管理体系,也与车联网体系会有充分结合。安装系统后可以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便捷、实用、贴身的服务,这个服务的信息可能会取决于你的ID信息,而用户ID信息中会涵盖了偏好、习惯、主要需求,这些可以通过大数据来得以实现。

而未来掌握数据也掌握了主动权的就会是那些大运营商,而汽车厂商在共享经济中可能出现“去品牌化”,共享车辆会实现系统配置功能等的统一化。

而且未来共享的不单是汽车,更可能是人。这些司机会专门负责帮用户把车送到指定位置,这个过程可以同样在移动端下单定制操作完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苏雨农的长镜头”】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相关车系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