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两电一邮:电子科大的升学最好,西电的院士最多,北邮的捐款最少

两电一邮:电子科大的升学最好,西电的院士最多,北邮的捐款最少
2021年05月10日 06:34 新浪网 作者 晨雾

  两电一邮:电子科大的升学最好,西电的院士最多,北邮的捐款最少

  原创 第六元素M 五道口的颜学姐2021-05-07

  晨雾 / 转帖

  两电一邮作为顶尖211大学,是很多人都关注的大学。

  大家经常会犯难,这三所学校究竟谁比较好呢?

  我曾经对这三所学校做过详细的分析,从地段、历史、学科评估、学生就业质量等等。

  我先简单回顾一下,不过这篇文章不准备多谈这些常规指标,主要讲讲其他的指标。

  地段和层次

  电子科大:985大学,在成都。

  北京邮电:211大学,在北京。

  西电:211大学,在西安。

  学科评估和一流学科

  电子科大:信息与通信工程A+、电子科学与技术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A、光学工程A-;

  北邮:信息与通信工程A+、电子科学与技术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A、软件工程B+、光学工程B-;

  西电:信息与通信工程A、电子科学与技术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A-、软件工程B+、光学工程B。

  这三所在电子信息类都实力很强,不相上下。在一流学科评选中,电子科大入选了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北邮和西电则都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升学率和就业率

  电子科大:本科生升学率是66.94%,出国率是20.7%;毕业生有50.3%在信息类行业就业,平均起薪10.6万元。

  北邮:本科生升学率是64.11%,出国率是19.11%;毕业生有53.6%在信息类行业就业,年薪超10万元的占66%。

  西电:本科生升学率是43.21%,出国率是8.61%;毕业生超64%在信息类以及电气类行业就业,平均年薪为9万元。

  从就业和升学来看,电子科大和北邮要比西电好。一般来说,文章写到这里就结束了,不过今天我来研究一下其他的指标。

  校友捐款

  我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对国内各大学捐款情况进行统计排名。清华、北大、浙大、复旦这些学校就不说了,捐款非常多。

  让我意外的是,北邮,在这张表里排到最后一名,在2019年获得捐款数额是7.5万元。这个让我大吃一惊,于是把这几所学校都查了下。

  在下面这张表里,西电排第18位,捐款收入是1878万元,北邮排第51位,捐赠收入是7.5万元。这里面没有电子科大。

  不过,这张表可能只能作为借鉴,数据不全。我另外查了各学校的官网,数据跟下表有出入,也许不是决算捐赠收入。

  北邮在2019年,收到的捐款是29.2万元,比7.5万元稍多一些。

  西电在2019年的总的捐赠收入是3234.7万元,今年是西电90年校庆年,估计捐款会更多。在上个月,已经收获了捐款4000多万元。

  成电的捐赠收入应该比西电和北邮要高,在2019年,捐款收入是4772万元。在2016年的时候,成电曾经获得一笔当时所有大学里最高的捐款,有10.3亿元。

  著名校友

  学校能获得捐款,除了跟学校的名声有关外,也跟校友大有关系。所以,我们来盘点一下这三所学校的著名校友。总的来说,商界校友捐款最有实力,所以我们主要讲商界校友。

  成电最有名的校友:丁磊,网易创始人;王东升,京东方创始人,王东升的本科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读的,硕士在成电读的;孙亚芳,原华为董事长,华为的二号人物。

  其实从捐款来说,并不是这些人最多,比如给成电捐10.3亿的重庆博恩集团董事长熊新翔,大家就没有听说过。

  西电最有名的校友:柳传志,联想集团的创始人。西电在商界的著名校友不多,但西电出了不少院士,这点比北邮和成电都厉害。

  北邮最有名的校友,北邮在通信领域的校友非常多,不少也是大企业的高管,但大家耳熟能详的企业家好像不太多。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北邮才没有捐款?

  总结

  其实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就业和升学,其他都不是特别重要。不过,北邮的捐款收入实在太少,让我非常惊讶。这是学校基金会的人工作不努力,还是校友对学校没有认同感?

  作为一所著名大学,还是应该把这块抓起来。学校的品牌一定程度上来自于校友对母校的维护和回馈。

  附录:部分双一流高校2019年捐赠收入排名

  信息来源:2021-05-07 微信公号 五道口的颜学姐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