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佝偻承蜩”典故的出处与含义

“佝偻承蜩”典故的出处与含义
2018年07月13日 14:11 赵建毅作者:赵建毅

  “佝偻承蜩”典故的出处与含义

  在读《主角》一书中,发现了“佝偻承蜩”的典故。“佝偻承蜩”出自于哪?说的是啥意思?

  原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gōu lóu)者承蜩(tiáo,蝉),犹掇(duō,拾取)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zī zhū,都是古代的极小重量单位,表示很少); 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jué,失去知觉)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佝偻承蜩”典故的出处与含义

  译文:

  孔子到楚国去,经过一片树林,看见一位驼背的老人用竿子粘蝉,粘起来就像在地上拾取一样容易。

  孔子问:“先生你是有技巧呢,还是这里面也有道?”

  老人回答说:“我是有道啊。我经过五六个月的训练,在竿头上叠放着两个泥丸,这两个泥丸不掉下来了,然后在去贴蝉,那么跑掉的就很少了。后来在竿头上叠放三个泥丸,然后在去粘蝉,失手的机会只有十分之一,再后来在竿头上叠放五个泥丸,这五个泥丸仍不掉下来,然后在去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容易了。我立定身子就像木桩那样,我用手臂执竿一动不动,就像枯槁的树枝。虽然天地那么广大,万物众多,但我心中却只注意着蝉翼,我心无杂念,不去左顾右盼,不因纷杂万物而分散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会得不到呢?”

  孔子回过头来对弟子说:“专心致志,聚精会神,这不就是说的这位驼背老人吗!”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