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怒退家长群,我有资格么?为了孩子我是否应该忍一忍?

怒退家长群,我有资格么?为了孩子我是否应该忍一忍?
2021年02月25日 17:58 新浪网 作者 妈咪Jane_黄静洁

  静洁老师说:

  放假了,小儿子学校的家长群又开始异常热闹了,老师把作业和假期的各种注意事项都发到了群里,家长各种回复,一下子把上边老师的留言给冲掉了。我想大部分家长和我一样,正面对着这样的“假期家长群”焦虑,不敢错过任何一条重要的信息。

  我记得两年多前曾回答过一位家长的提问:她说自己因为孩子的问题与老师意见不合,被老师"踢"出了家长群,不知该怎么办;近期又有新闻报道,家长被老师逼"疯",主动退出家长群。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这位"左右妈妈",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位"普娃"家长,她说:哪有资格退出家长群啊,比起被群内的消息打扰,更怕的是无法与老师及时取得联系!因为班级老师们也越来越小心翼翼,偶尔发个"批评名单",却要家长靠鞋子"猜谜"认领自家熊孩子。

  "左右妈妈"读过我的格局养育的系列书,也听了我的线上直播课,还和另两位有着相似经历的妈妈抱团取暖,一起组建了公号。她的分享很真实,描述的状态比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更引人深思。她还一针见血地说:“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群这个桥梁发挥功效,对我来说它是专业指导窗口。”

  这也是为何我希望把这个公号办成大家“一起抱团,一起点亮“的地方。当我们在聆听"左右妈妈"的心声时,是否也在想想自己会怎么做?

▲ 休闲的周末

  本文作者:

  左右妈妈

  前些天,一位家长的退群事件,掀起一股网络浪潮。

  家长被老师逼"疯",不是头一回了。这次的家长更刚,信誓旦旦地"我就退群,怎么了"!

  以前看这类新闻,也是愤愤不平——做家长太难!真做了小学生家长,看到评论里一边倒地称赞叫好和呼吁取消,感受又有些不一样。

  退出家长群,我有资格么?!这个时代,手机几乎承载一切沟通。家长群几乎是家校沟通的唯一途径,退群就意味着单方面切断沟通。切断沟通,你有信心把孩子辅导好么?我没有!

  退,很容易。

  问题是退完了,怎么办?

  退了群,孩子就没有了作业烦恼?!

  退了群,老师就全面接棒孩子的课业?!

  退了群,家长就可以心安理得、高枕无忧?!

  少了表面的烦恼,种下的是更深的苦果。

  教育从来不只局限于校内,家庭是更重要的场所。不论退不退群,你都得参与。家庭教育更是众多父母一辈子都想做好的事。

▲父子对弈,谁赢谁

  比起免打扰,更怕不联系!

  因为老师更换,儿子二年级,我已经历两个家长群。

  一年级的年轻老师严格遵守减负校规,家长群里除了常规通知,基本无声。APP上的作业打卡也全凭自觉。老师会点评,但不批评,更不存在评比、排名。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我对娃在班级的情况完全不了解。除非家长私聊老师,老师从不主动打扰。

  这种无声家长群,是不是很舒心?如果没有变化,我也许会一直这么舒心下去……

  二年级时,儿子换了两位教龄更长的老师。新群里有了新动静,老师开始每日播报:

  有多少同学作业没带,

  有多少同学作业没写,

  有多少同学违反纪律,

  有多少同学错题太多……

  督促家长跟进管教或进行专项辅导。

  作为家长,我也常觉得很累,累的同时也在思考:以前怎么没发现孩子的这些问题?是这些问题刚出现?还是我们一直在掩耳盗铃?!

  一开始,老师们也小心翼翼,群里的播报是这样的:

  还有的时候,比如有两位同学未完成作业,老师不说名字而是拍图发群里,家长靠鞋子"猜谜"认领:

  当时觉得好笑,想想又可悲。教育已经敏感到这种程度了?老师已经被逼成这样了?

  不过好在,老师还在以这样的方式信息输出,提醒家长孩子是有问题的。比起免打扰,我更希望能经常得到老师的提醒,知道问题在哪,才能及时改进。

  体制让减负减压,老师不敢多说多做。家长群再取消掉,家校之间断了联系,不是更可怕?

  九年制义务教育,踏上毕业直通车,好的差的一路打包。但只是初中毕业,是我们想要的么?

  总有不打包的一天,等拿着初中毕业证,却无校能收,无学可上,再后悔没早点上心?温水煮青蛙,我不想在自欺欺人中错过了孩子最关键的时光。

▲比比谁的力气更大呢

  家长群,真的不值得?

  数据很现实!我翻查了所在城市近几年中考升学率:平均升学率40%,那剩下的60%学生去了哪?

  这样的十八线小城市,有多少能留学或继承家业?大多数的选择还是职高、技校、务工……别说高考改变命运,更多的孩子连高中都进不了。

  不管你焦不焦虑,现状就摆在那里。应试仍然是众多普娃改变命运的重要机会。想抓住这次机会,单靠家长或老师都太难了。

  对于家长:那些辅导抓狂、河东狮吼、心肌梗塞的段子,不正是无奈和求救?

  家长该怎么做,还能怎么做?

  对于老师:排名不能搞,作业不能多。时间那么短,孩子的问题却那么多!

  老师该怎么补?哪有时间补?

  ……

  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群这个桥梁发挥功效。对我来说它是专业指导窗口:没有班级群之前,我从来不知道,预习课文有9步骤。第一次实施后,效果很好,从此,预习有了科学的标准。

  这样的学习好习惯还有很多。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指导,让你事半功倍。这时候,家长群更多是了解孩子问题的窗口:知道问题所在,针对性的辅导才会有提升。

  我想,在孩子的教育路上,家长与老师是相互辅助、缺一不可的。老师提供普适教育,家长进行针对辅导。良好的共育衔接,才能让孩子朝着优秀的方向成长。

▲努力奔跑不觉累

  家长群有分歧,我们该怎么办?

  家长群的初始意义就是沟通工具,至于后来的夸夸群、礼物群……越来越妖魔化,令人反感,但毕竟是少数。

  我和朋友们遇到的老师,都是兢兢业业、有责任心、有职业素养的。有问题的不是家长群,而是那一小部分老师或家长。

  就像各行各业都有那一部分问题人群一样,一边倒地呼吁取消并不能解决问题,反倒让本来有责任心的老师沉默了,越来越多的家长群"无声"了。

  出现分歧,比起退出,该做的是怎么更好地管理和规范,让它的功效单纯起来。老师和家长一起制定有效的管理方式,用"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来运行。

  我们的班级群,经过家长和老师沟通,结束了"猜谜认领"。群里已经实施表扬、批评点名制了。其实很多时候,家长还是愿意参与的。老师也能耐心指导,群里保持着良性互动。希望家校之间能有更多的沟通和理解,让更多的家长群回归本真。

  静洁老师支招:

  微信家长群是家校联系的重要渠道,我赞同左右妈妈提出的,如果群内出现分歧要用"相互沟通"来解决。如果沟通不畅,那应该怎么办呢?这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我曾经借水的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形态,来类比为人处事的心态和准则。

  当它是固体冰时,会冻人,也可以作为武器伤人,还能作为一堵墙把人和人隔开。所以,作为物质存在形态,冰好比是人最低的存在状态。第二种形态液体水,滴水穿石,以柔克刚,讲的是包容,逐渐,绵绵不断。第三种形态是气体,象征着精神、气质、自信、沟通的智慧,象征着个人的魅力,它是看不见却存在的力量。

  作为家长解决群内沟通不畅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做一块冰砸人,也可以做一池水以柔克刚,还可以做看不见的力量,让群内伙伴们对你升起敬意。但这的确需要家长自己的领悟,包括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人做事可能不当的时候,我们该扮演什么角色。

  假如老师有时做得不合适,而家长意气用事,用尖刻的语言和老师对峙,都是下下策。我们给老师一些时间,让他体会一下自己这样做,是否是最合适的处理方式。也可以搬用第三方力量,可以走官方(校方)的路线或者私人(关系较好的家长牵线)的路线等,与老师进行和平的交谈。

  如果家长因为自家孩子的个人事情咨询老师,最好与老师私下联系,不要在群里与老师展开讨论;如果老师统一发布信息,标明不需要要家长回复的,家长不要反复刷屏;如果家长对其他同学或家长有意见,也最好与老师或同学家长单独联系,或者通过家委会转达。

  我们多讲正面语言,少牢骚抱怨,用正能量维护家长群的和谐稳定。

▲追逐梦想,加油

  作者的话

  左右妈妈:没有大梦想,只有小目标;每天一小步,陪娃共成长。儿子“左右”,二年级。

  和另两位有着相似经历的妈妈一起组建了公众号:陪着普娃去打怪。三个普通妈妈,四个普通孩子,五线普通城市,希望与你携手走进陪着普娃升级打怪的奇幻旅程。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