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峡导报大生活1月2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梁静)从大自然的植物、果蔬中提取最本源的色彩,在柔软的布、纱上染出孩子们的无限创意,感受大自然最美好的馈赠……近日,在厦门市海沧区霞阳小学举办的草木染校本课程校园艺术活动中,孩子们个个争做古法草木染“守艺人”,体验传统工艺的神奇与魅力。
草木染,是一种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古法手工染色技术,诗经中就有所记载。但如今,这一传统工艺却在我国濒临失传。
霞阳小学自编草木染校本教材,开设草木染校本课程,苏醒诗经里的色彩,让孩子们传承古法草木染工艺的同时,希望在他们小小的心田里播种环保意识,助力校园生态课程建构,从而让孩子们在“教育即生长”的办学理念中,茁壮成长。
体验草木染工艺义买草木染作品
上周五上午,在霞阳小学校内喷泉前的小操场,当四张大方木桌一字排开,一桶桶自制的天然染料已发酵备用,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
“先把纯白布料用清水浸湿、拧干,再根据自己的想法把布折叠后,用皮筋扎捆,之后放到染料中浸泡一到两分钟,拿出来与空气接触,让它氧化,浸染过的布就会变成黄绿色、深绿色,如果想继续加深颜色,可以再次浸染,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出自这里。”五年级学生张佳一边娴熟地为同学们演示草木染工艺,一边解说着其中的奥秘。之后,同学们也开启了神奇的草木染体验之旅。
“这些染料是用天然的板蓝根在锅里煮出颜色后,再用碱和草木灰混合发酵而成。”张佳说,她学了两年的草木染,觉得这一工艺非常有趣,“古人的智慧令人惊叹,从中我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美丽的馈赠,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体验活动结束后,草木染作品爱心义卖随即开始。此次义卖的草木染作品全部由霞阳小学草木染社团同学制作而成,包括围巾、布袋、帽子、香囊、笔记本、手帕、小钱包、衣服等等。所有的作品几乎在十几分钟内就被抢购一空。此次义卖所得,将如数用于捐助校内贫困生。

学生在校内就能玩转草木染技艺
霞阳小学美术老师李云禧是该校草木染课程的负责人。她说,这次活动,也相当于是校内草木染课程的一次期末汇报展示。
李云禧老师介绍,草木染所用的染料,全部是从大自然中的药材、花卉、蔬果等植物中采集、提取、制成的。由于是纯手工制作,每一个作品都独一无二且不可复制。“草木染以朴素的姿态呈现了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四季变化色彩,它的染料在使用过后可色素分解回归于自然,这种自然资源循环利用的特性,符合了现代绿色环保的理念,也是草木染这一民间艺术耀眼的闪光点。”因此, 从2017年起,学校依托草木染社团把草木染这一千年的传统民间艺术引入校园。
如今在霞阳小学,孩子们不但有布置精美的草木染专属教室,通过三年的实践,李云禧老师还自编了草木染校本教材,让孩子们足不出户,在校内就能玩转草木染技艺。
模块化特色校本课程落地核心素养
在校内开设草木染课程,其实是件费时费力的事,不但所有的染料都要由师生自己提取、制作,连最简单的一个作品,至少也要经过五道工艺才能完成,但霞阳小学却坚持下来了。
霞阳小学校长谢淑贤表示,草木染生态课程是传统艺术传承和生态环保的特色课程,要让文化传承、低碳生活、环保理念融入霞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成为一种学校文化。
谢淑贤校长说,霞阳小学是一所拥有116年历史的老校,就像一棵百年老树,“要让这棵老树蓬勃生长,需要向阳生长,向下扎根。”所以,学校坚持以“教育即生长”为办学理念,倡导“五自”教育,即自律、自主、自信、自立、自强,并分别为学生、老师和家长构建出环环相扣的教育理念图谱,将学校打造成生命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其中,生态课程就是重要的一环,它属于“人与自然”的主题,帮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万物的生长与繁盛,留住草木的绚烂光华,从而让我们更好地认识生存的环境,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生态文明建设是学校教育一项重要的德育内容。细化到如何开展,就需要落到具体的可操作的课程上,草木染课程即是教育生长点。”谢淑贤校长说,下一步,学校打造好草木染这一精品校本课程,并将以此为内容继续打造模块化特色课程,助推学生核心素养落地。
热门推荐
新浪热榜
微博/微信扫码去APP查看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