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款自主紧凑型轿车制造工艺商品性横评

四款自主紧凑型轿车制造工艺商品性横评
2021-03-25 09:04:17 车质网

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现不同车型在“新车商品性”方面的表现,车质网在“新车商品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各分项数据的对比,更为直观地展现出不同车型在新车商品性方面的优劣势,并针对数据差异进行客观评价,为消费者提供更具价值的购车建议。本期新车商品性评价横评将从“制造工艺”层面进行客观评判。

尽管在国内紧凑型轿车市场中合资品牌拥有绝对的统治权,但丝毫没有影响自主品牌推出新产品的步伐。凭借多年来在国内轿车市场摸爬滚打所积累出的宝贵经验,通过引入最新的设计理念与核心技术,紧凑型轿车市场中诞生了一批批高品质的自主车型。本期制造工艺横评选取了四款颇具代表性的自主紧凑型轿车,价格处于10-15万元之间,其中既包括了老牌自主轿车的升级版产品,也有一些全新车型。作为自主品牌中唯一有实力进入轿车销量榜单前十名的车型,吉利帝豪系列一直以成熟大气的造型示人,而定位更高的帝豪GL更是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的目光;逸动PLUS基于第二代逸动升级而来,外观更加犀利动感同时内饰更具质感,同时动力和科技配置也有明显提升;荣威i6 MAX则是荣威全新狮标下推出的首款轿车产品,采用了全新的设计语言,外观造型更加犀利内饰科技质感更强;相比之下,定位高端的领克03(配置|询价)整体设计无疑更偏向于个性化,同时在动力性能以及行驶品质方面也直逼合资水准。作为各自品牌旗下的主销轿车产品,四款车在制造工艺方面表现如何?相比合资品牌是否存在明显差距?下面,我们将通过逐项对比,为大家详细解读。

1、车身工艺

在测试中,每个关键部位都会选取3个关键点进行测量,以评价各关键部位缝隙的均匀程度。从测试结果来看,领克03总体表现要明显好于其他三款车型,五大关键测试点的缝隙数据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同时全车各个测试点间的缝隙均匀度也控制得不错,并且在“两侧前车门与两侧后车门”测试点的成绩还领先于其他三款车。帝豪GL在五大关键测试点中有三个测试点的成绩都领先于其他三款车型,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只是在“前翼子板两侧与发动机舱盖”测试点成绩较差。逸动PLUS只是在“前翼子板两侧与发动机舱盖”测试点成绩比较突出,不过在“两侧前车门与两侧后车门”、“后翼子板两侧与后备箱盖” 两个测试点表现较差,且全车各个测试点间的缝隙数据差距较大,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了足足2mm。荣威i6 MAX整体表现中规中矩,除了在“前翼子板两侧与发动机舱盖”测试点成绩较好之外,其余各测试点的数据则比较接近,但缝隙数值有些偏高影响了成绩。

综合比较来看,在车身工艺一项测试中,领克03凭借出色的缝隙均匀度取胜,同时各关键测试点的缝隙数值也相对较小,展现出领先同级的工艺水准。帝豪GL和荣威i6 MAX整体表现比较接近,其中帝豪GL在五大关键测试点中有三个测试点的成绩较好,而荣威i6 MAX虽然没有突出的表现,但贵在各测试点之间缝隙数值差距不大。相比之下,逸动PLUS的成绩不太理想,全车最大和最小缝隙数据相差达到了2mm,均匀度表现一般。

2、漆膜水平

在车辆漆膜水平测试中,将从发动机盖、翼子板、车门、后备箱和车顶五大部位共11个关键点进行测试。从测试结果来看,四款车的整车漆膜均值都高于中级车标准值(≥90μm),其中,逸动PLUS达到了高级车标准值(120μm -150μm),而荣威i6 MAX甚至超过了高级车标准值,整体表现十分出色。

从五大部位的测试结果上可以看到,荣威i6 MAX的表现无疑最出色,不仅整车漆膜平均厚度达到了185μm,并且各个测试点的数据也都超过了高级车标准值,喷涂工艺令人满意。逸动PLUS整车漆膜平均厚度为123.7μm,达到高级车标准值(120-150μm),同时各关键测试点之间的差值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喷涂均匀性值得表扬。帝豪GL整车漆膜平均厚度数值在四款车中垫底,并且在“车顶”部位的测试数据更低,仅为87.6μm,未能达到中级车标准值(≥90μm)。领克03虽然整体成绩不错,但“发动机舱盖”与“车顶”两个测试点的之间的数据相差较大,反映出喷涂均匀性一般。

综合比较来看,在漆膜水平一项测试中,荣威i6 MAX以较大优势取胜,全车所有测试点的漆膜厚度数值均处于领先位置,展现出了扎实的用料和喷涂工艺水平。逸动PLUS以微弱的成绩差距排名第二,不论是整车漆膜平均厚度还是喷涂均匀性都可圈可点。相比之下,帝豪GL和领克03两款车在喷涂均匀性上都存在一定问题,特别是在“车顶”部位的表现较差,对最终成绩产生一定影响。

3、雨刮器

雨刮器测试中,四款车所配备的雨刮器在工作过程中均无卡滞感,刮水面积也较大,能够照顾到驾驶员的视线,并且没有出现异响问题,完全符合专家评审团的预期,表现出色。

4、前后车门

在前后车门评价中,将对车门开合度以及铰链段落情况做测试,检验车辆制造工艺是否严谨。经测试,四款车车门开合度均接近90度,且铰链段落清晰无虚位,符合专家评审团的预期,表现出色。

5、内饰工艺

本测试中,主要从车辆内部的用料以及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主观评价,以体现车辆在内饰工艺方面的水平高低。从测试结果来看,四款车虽然在工艺方面都处于较高水准,不过在内饰用料方面却存在一定差异。

具体到各处部位来看,内饰接缝均匀度方面,四款车在ABC柱三个位置的接缝都非常均匀且大小适中,展现出了较高的工艺水平。

中控台部分,四款车在用料上存在一定差异,帝豪GL中控台整体以黑色为主,上方采用软性材质覆盖,中间区域增加了黑色钢琴烤漆饰板,显得十分精致。逸动PLUS的内饰采用非对称式的布局,中控台运用多种材质拼接而成,搭配缝线工艺,视觉效果比较高档。荣威i6 MAX的内饰整体感较强,同时用料也延续了荣威品牌一贯的优良传统,中控台上方采用了大面积软质材质,中间为镀铬装饰,而下方则为带有缝线装饰的皮革,视觉质感出色。领克03的中控台则以软性塘塑工艺为主,占比面积较大,再辅以皮质面料和双缝线工艺,彰显出一定的豪华质感。

前后门板部分,帝豪GL和逸动PLUS的表现较为接近,在门板上部和身体经常接触到的手枕部位均采用了软性材质包裹,且软包面积也比较可观。荣威i6 MAX同样在门板上部和手枕部位使用了软性材质,但由于造型设计原因软包面积较小。领克03的用料最为厚道,软包面积在四款车中处于领先地位。

综合比较来看,四款车虽然用料不同,但中控台都以软性材质为主,同时搭配主流的钢琴烤漆或金属装饰,营造出一定的档次感。在前后门板部分,四款车的表现也相差不大,在身体经常接触到的手枕部位均采用了软性材质包裹,只是软包面积略有不同。此外,四款车在内饰工艺上也达到了较高水平,值得称赞。

6、中央扶手

在中央扶手测试中,主要对扶手的面积、装配工艺及灵活性做出评价。四款车都配备了中央扶手箱,且表面均采用了皮质包裹,舒适感不错。

四款车中逸动PLUS和荣威i6 MAX两款车的中央扶手尺寸比较接近,且领先与其他两款车,其中荣威i6 MAX的中央扶手造型更加规整,可以同时满足前排两侧驾乘人员的需求,实用性更强。而逸动PLUS由于采用了异形的设计,对于副驾驶一侧的乘员更加友好。领克03的中央扶手尺寸虽然较小,但由于支持前后移动,乘坐舒适性也完全可以保障。相比之下,帝豪GL的表现略显中规中矩,中央扶手尺寸适中且不支持调节,不过满足日常使用也没有问题。

装配工艺方面,四款车的中央扶手在开启时均具有一定的阻尼感,且没有出现松垮的现象。灵活性方面,除领克03的中央扶手支持前后调节外,其余三款车的中央扶手均无法调节,可能无法满足不同身材驾乘人员的舒适性。

7、多媒体操控

在针对多媒体操控的测试中,四款车均配备了中控大屏,但操控方式各不相同。帝豪GL和逸动PLUS两款车采用全触屏的操作方式,虽然科技感较强,但缺少物理按键日常使用起来还是会有些不便。荣威i6 MAX和领克03两款车采用的是旋钮+触屏的操作方式,常用的音量调节和多媒体开关可以通过旋钮来操作,更方便驾驶员在行车中进行盲操作,从而提升了行车的安全性。

8、油门及制动踏板阶差和间距

在影响驾驶感受的油门和刹车踏板高度阶差和间距方面,四款车的表现相差不大,阶差和间距均处于合理范围。相比之下,荣威i6 MAX的阶差略小,而帝豪GL的间距略小,但仍处于合理范围内,这样设计既可以防止油门与刹车踩混的现象发生,同时在拥堵路况中,行驶脚部频繁交替踩踏也不会让驾驶者感到疲劳。

9、发动机舱布局

在发动机舱设计布局方面,四款车均采用了横置布局,整个舱内布局紧凑,各部件位置排列合理。其中,领克03采用了封闭式的设计,发动机舱内大部分区域均采用护板覆盖,且护板背面设计有较厚的隔音材质,可以有效降低传入座舱的噪声。细节处理方面,四款车虽然布局不同,但发动机舱内各部件位置排列都较为合理,并没有受到线路影响出现走线杂乱的情况,整体工艺令人满意。

10、发动机舱电子线路保护

发动机舱电子线路保护方面,四款车在绝大部分线束接口处都缠绕了静电胶条进行保护,而且走线也很考究,胶套以及缠绕胶带的用料都很足,并没有线缆大面积裸露的情况出现。

总结:

通过以上各项对比不难发现,本次选取的四款自主紧凑型轿车在制造工艺方面均达到了较高水准,一些测试项目的成绩甚至已经超出了专家评审团的预期。在车身工艺评价中,定位高端的领克03不负众望,整体缝隙数据控制在较低水平,同时缝隙均匀度也表现出色。漆膜水平评价中,荣威i6 MAX的成绩最为突出,不仅整车漆膜平均厚度超过了高级车标准值,各关键测试点之间的差值也相对较小,展现出了精湛的喷涂工艺。而在发动机舱电子线路保护方面,四款车的用料也非常扎实,胶套以及胶带使用充足,工艺水平足以媲美同级别的合资车型。此外,在内饰用料、多媒体操控、发动机舱布局等方面,四款车也表现出了十足的诚意,整体差距也只是在毫厘之间。综合来看,四款车制造工艺都达到了同级别应有的水准,考虑到相对于合资车型更低的售价以及更丰富的配置,非常适合那些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者选购。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相关车系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