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未来10年人口负增长基本没悬念 | 新京智库高端访谈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未来10年人口负增长基本没悬念 | 新京智库高端访谈
2021年05月13日 14:09 新浪网 作者 新京报评论

  人口老龄化将长期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原新(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

  文|新京智库访谈员  柯锐、张笑缘

  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发布,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达到141178万人(不含港澳台)。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此次人口普查数据有哪些新变化值得关注,又折射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哪些趋势?我国该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剧等问题?

  就此,新京智库采访了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

  未来10年绝对人口出现负增长

  基本没悬念

  新京智库: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了,请你谈一下总体感受,有哪些变化和趋势?

  原新:这次人口普查一次性公布了8个公报,数据非常翔实。

  总体来看,第一,总人口还在继续增加,而且是惯性增加,只是增加的势头有所减缓。我国在1991年生育水平降到了更替水平,也就是平均每个妇女生2.1个孩子。

  从1992年起,我国人口内在增长率就已经由正转负,在此之后就一直低于更替水平,并且一直在更替水平之下波动减少,开始积累人口负增长的能量。根据人口发展规律判断,如果维持2020年1.3左右的生育率水平,2025年前后人口就会负增长;如果推动实现适度生育率水平能够短期奏效,人口负增长时间也许会再推迟1-2年。保守预判,未来10年我国绝对人口出现负增长,基本上没什么悬念。

  第二,生育率持续走低,是导致微观家庭少子化的主要原因,当然也有经济社会因素的作用。家庭的结构越来越简单,家庭人口数量越来越少。2010年人口普查时,平均家庭规模还在3个人以上(3.10人),现在只有2.62个人。家庭少子化进一步加剧了。

  第三,人口年龄结构出现变化。在过去10年中,我国相继三次调整生育政策,第一步取消了合法生育多孩的生育间隔,第二步实现单独二孩政策,第三步全面实施二孩政策。

  随着政策由紧到松的转变,少年儿童人口出现明显增加,少年儿童人口的比重提高了。

  未来对劳动力质量要求会提高

  新京智库:此次人口普查结果,除了人口总量,人口结构出现了哪些变化?

  原新:一是劳动力人口继续缩减。2020年降至8.9亿,劳动力人口减少是大势所趋并且还将继续缩减,但是劳动力数量依然庞大。

  二是老年人口持续增长,不过增长还是有限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为2.64亿,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长比较快,从2019年年末的1.76亿人增长到了大约1.91亿人。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长很快的原因,主要是上世纪50年代前半部分出生的人,现在已经开始进入到65岁以上的阶段。这种转换是人口发展规律的一种表现。所以,家庭少子化和人口老龄化并存的局面在不断加剧。

  第三,人口质量有突飞猛进的提升。受过大学以上教育的人口大约为2.2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5.5%。这和过去10年教育事业的进步有直接关系。

  第四,不同省份人口数量的变动非常明显。这和人口的流动是直接相关的。

  短期来看,在劳动力供需关系中,供给大于需求的现象依然存在,就业压力巨大。这次人口普查公布的15-59岁的劳动人口达8.9亿,意味着我国劳动力数量的高峰期在2012年已经度过,但劳动力供给依然在高位,处在高原期。

  伴随着将来产业化的升级,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不断增加,长远地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质量的要求会不断提高,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会相对减弱。

  人口老龄化问题,不能仅盯着老年人看

  新京智库: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了18%,说明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到了哪种程度呢?有哪些影响?

  原新: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发展历史规律的结果。人口老龄化将长期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口老龄化不可逆转,中国人口不可能再次年轻。

  人口老龄化问题,不能仅盯着老年人口来看。人口老龄化是整个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包括少年儿童人口减少、劳动力人口减少以及老年人口的增加。

  根据我们的预判,到“十四五”末期,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会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社会。

  预计到202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规模会达到3亿以上;2033年超过4亿人,在40年代初期步入深度老龄社会。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5亿左右。

  所以,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的规模以及老年人口的比重都会翻一番。这是一个基本的形势判断。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对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多挑战。

▲ 图片来源: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同时,老年人的民生问题也需要我们关注。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不断改革完善,国家已经把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未来预计会有更多的新措施出台。

  新京智库:此次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对于其他政策的调整,您觉得未来会有哪一些?

  原新:二孩政策绝对不是调整生育政策的终点,我们还会视具体情况进一步调整,并且不仅要调整生育政策,还要增强生育政策的包容性,因为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的包容性,是既定的战略部署。

  让市场来配置养老资源

  新京智库:劳动力人口在持续缩减,我们今后的社会保障如何确保无虞?

  原新:即便是发达国家,在他们创建社会保障体制的时候,可能也没有预料到像今天这样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预示着社会养老保障金缴费人群在缩小,领取养老保障金的人群却在不断扩大,这样的矛盾即使是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的国家,同样也是巨大的挑战。

  对于我国来说,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未来一是要完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要完善基本医疗保险体制,三要建立和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尤其是对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

  现在,我国在加强“三支柱”养老金体系改革。第一大支柱就是基本社会养老保障,主体责任是政府。第二大支柱是加强企业年金制度建设,本质上来说,企业年金制度是企业对社会保障的一种贡献,尤其是要让企业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第三大支柱基于个人养老金的积累,这是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增强财富创造年龄段的资产向老年期的转移和保值增值。

  未来,养老机构的建设,包括医养结合的机构建设和康养结合的机构建设等。这些应该交给市场去运行,让市场来配置资源。政府部门负责养老规则、养老规划、养老战略的制定和监督,以及普惠、兜底养老的责任,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同时,要发扬光大家庭养老的传统美德,倡导和激励家庭养老,还要加强老年人自养观念的塑造和自养能力的培养。

  编辑:郑伟彬 校对:李立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劳动力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