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公式相声”叫板郭德纲,别先急着喊“吁” | 新京报快评

“公式相声”叫板郭德纲,别先急着喊“吁” | 新京报快评
2018年08月15日 15:09 新浪网 作者 新京报评论

  所谓“公式相声”并非无稽之谈,本质上是建立在归纳分析大量艺术作品基础上的“类型化”。

  

  文 | 汶涛

  近日,一对来自上海交大博士夫妻李宏烨、郑钰在参加东方卫视某档相声类选秀节目时,将自创的“公式相声”搬上舞台,他们利用工程学中的有限元理论推导出“笑果预期总公式”,声称利用该公式可以创作出最好笑的相声,但节目中二人的表演效果似乎一般。

  在被淘汰后,李宏烨更是对郭德纲放话“咱们走着瞧”,节目播出后,“公式相声”引发广泛争议。

  “公式相声”叫板郭德纲,别先急着喊“吁” | 新京报快评

  抛开这对博士夫妻节目中表现出的自负、对业界前辈和其他参赛选手失礼等道德议题,我们对“公式相声”本身不妨多一些包容。

  所谓“公式相声”并非无稽之谈,本质上是建立在归纳分析大量艺术作品基础上的“类型化”。这种方法在其他大众艺术中比较常见。比如,在好莱坞电影中,无论西部片、喜剧片、歌舞片,都有一套可遵循的创作“公式”。在这套“公式”下,电影故事讲述、演员表演,画面的光线、颜色、构图都更加专业,所拍出的电影更能拨动观众的心弦。

  同样,在文学研究中,也有专门对“叙事学”的研究,借助一定的套路、公式,小说作者能更好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表达深刻思想。

  当然,总结出“公式”,懂得如何让观众笑,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要逗笑观众,离不开表演者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舞台经验,而这都需要经过长期艰苦训练。

  侯宝林不仅精于相声公式,出版《相声的表演》《相声溯源》等理论著作,更有长期扎实的训练和实践积累,才终成一代名家。中央戏剧学院开设相声艺术班,将说学逗唱的基本功训练和声台形表的表演理论相结合,在实操中分析结构、讲解套路,也正是基于这个道理。

  “公式相声”叫板郭德纲,别先急着喊“吁” | 新京报快评

  这几年,相声这一传统曲艺形式重新流行,但也面临发展的隐忧。诚如节目中这对博士夫妻所说,相声创作中出现了借鉴网络段子,以低俗、媚俗为搞笑方式等乱象。

  创作能力的枯竭,归根到底,是创作者疏于对相声内在规律的研究,不知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笑料,并融入相声作品。而适时引入科学方法,加强对相声内在规律的研究,对很多的相声演员和创作者来说,也是提升作品质量、不断推陈出新的一个重要途径。

  “公式相声”之争,折射出一些领域不同程度出现的理论和实践、业界和学界相脱节的现象。切不可忘记,研究成果的正确与否要依靠实践来检验,而实践不断前进要依靠理论的指引和推动。

  “公式相声”的研究者大可不必故弄玄虚,钻到象牙塔中搞研究;传统相声的表演者和观众,也大可不必急着对“公式相声”嗤之以鼻。只有双方不断良性互动,才能让传统相声走得更远。

  □汶涛(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