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阿里“造血式”扶贫背后:特派员脱产上一线 推动县域数字化成乡村振兴KPI

阿里“造血式”扶贫背后:特派员脱产上一线 推动县域数字化成乡村振兴KPI
2021年05月18日 21:31 新浪网 作者 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钱玉娟 辞任蚂蚁集团CEO,全面牵头阿里和蚂蚁的公益和社会责任工作两个多月后,胡晓明以阿里巴巴脱贫基金执行秘书长、阿里巴巴集团公益事业群总裁的身份亮相了5月17日举办的2021阿里巴巴乡村致富大会。

  成立于2017年12月的阿里巴巴脱贫基金,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围绕着教育、健康、女性、生态、电商五大方向开展工作”,胡晓明表示,阿里还积极投身于国家的乡村振兴事业中,“我们的目标是要帮助乡村搭建真正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产业发展的新通道。”

  总结阿里过去一年里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成绩,胡晓明给出了一组数据,2020年,阿里巴巴平台县域商品销售额达1.2万亿元,农产品销售额为3037亿元。

  实际上,在这份成绩单背后,不只是阿里巴巴的平台网络覆盖了832个国家级贫困县,还有那些全脱产到县域乡村挂职,并把农村数字化的一整套思考方式、数字技术、运营经验带到各个贫困县的阿里人,他们被称为脱贫特派员。

  “我是特派员”

  2019年夏天,在公司决定派工作10年以上的“老阿里人”深入偏远地区贫困县,去做脱贫特派员时,牛少龙是第一个报名的人。

  2006年入职阿里,历经9年国际事业部、4年乡村事业部的岗位工作后,牛少龙在运营业务工作之外,”跟各个县域打交道这块的经验比较丰富”。

  身为首批特派员之一的他,去到了距离杭州市1800多公里外的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成为了这个县的脱贫攻坚指挥部副指挥长。

  人生地不熟的牛少龙,到县域后先走访和调研了20天,他发现,“一个县域贫困的根本原因不是交通或资源,而是教育和人才。”于是,牛少龙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培训,追着电商办要人并在普安开班进行淘宝店、网购员等相关的电商培训,为当地的红茶、红米等农产品找到突破口。

  这是因为在摸底普安后,牛少龙意识到,这里虽然把茶产业作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在发展,却一直是传统种植,不但电商氛围落后,就连数字化也十分落后。而他想要把阿里云和蚂蚁的区块链技术引入这里,就要率先让当地人对先进技术有认知和理解。当然,实际的推进过程中问题频多,牛少龙明白,“对于一个传统的县域来说,数字化的推进不是一蹴而就的。”于是他用最通俗的语言跟茶厂讲,如何从产地到未来餐桌实现全程溯源,而预计200人规模的培训班从起初的只有三人报名,到后来引入淘宝大学的青城和英才计划后,线下培训人次多达3000人。

  热土计划

  不只是茶叶,牛少龙还帮助县域的乌鸡养殖户们触网经商。李荣富就是在牛少龙组织的电商培训中坚持下来的一位养殖农户,别小看这个留着杀马特发型的95后,7年前,辍学后的李荣富开始进城务工赚钱,他辗转不同城市,做过质检工、发型师。

  直到听说脱贫特派员牛少龙在家乡组织电商培训,让想尝试开网店的李荣富“被吸引”着“归巢”创业。白天在村里收农产品,晚上回家看视频学习电商知识,李荣富不但没有落下一场牛少龙组织的培训,他还坚持参加了淘宝直播技术培训班,并用一部机镜开播了,镜头对准的是养鸡场。

  “我们在这边只待上几年,帮扶人员都会走。”但让牛少龙感到高兴的是,有不少像李荣富这样的年轻人,不再“走出去”赚钱,而是扎根家乡,成为了特派员之外的普安县电商脱贫带头人,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里,李荣富所在的普安县西陇村农产品全年销售收入突破了300万。

  这恰恰符合了5月17日张勇公布的名为“热土计划”的乡村振兴行动方案中,“促产业”、“培人才”、“赋科技”这三大方向。

  “促产业是要授人以渔,育人才是要为新农村培养新农人,赋科技就是让要科技力量扎根乡村。”张勇如是诠释阿里乡村振兴的行动方向,但他也强调,“我们做公益,绝对不是阿里巴巴的十几万员工做公益,而是通过阿里巴巴链接广大的消费者和商家,一起来做公益。”

  无KPI考核?

  原本脱贫特派员的工作时限是一年,但牛少龙在普安县足足住了两年多,从一个外来人慢慢成为老乡们眼里的“普安人”。值得一提的是,他不只是帮助当地农民触网,农特产品上行,他还将马云公益基金会、蔡崇信公益基金会等优质教育资源引入了当地乡村学校,覆盖了83所小学、2万余名学生。

  如今牛少龙即将调动到北京的集团公共事业部,负责对接农业农村部和乡村振兴局,尽管岗位有所变化,但他觉得工作内容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在助力乡村振兴”。

  像他这样的脱贫特派员还有很多。自2019年年中起,阿里先后派出了两批共11名平均工作10年以上的老员工,作为脱贫特派员深入农村县域一线。

  “乡村特派员是一项创新。”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如是评价这11位脱贫特派员,在他看来,全社会和地方政府给了这些年轻的阿里特派员机会,得以“把数字生态的力量带到贫困地区,做些实实在在的事。”

  尽管作为特派员没有明确的KPI考核,“也没有任何商业的指标”,但对牛少龙而言,张勇所提到的“实实在在的事”恰恰是对他们的一种检验。

  “怎么样才能够让当地的群众、干部满意,能够做出实实在在的脱贫成绩。“牛少龙告诉记者,过去的这两年是他在阿里工作这么多年里,“唯一没有KPI却同时感觉肩上责任最重的时间”。

  戈新县比牛少龙晚一批,在阿里已工作了16年的他,花名被称为“县长”。他在去年主动报名了脱贫特派员的选拔,并入选来到了江西省寻乌。

  “没有KPI,就是最大的KPI。”戈新县到寻乌后,几乎天天把“数字化”挂在嘴边,不但要跟当地干部讲,更要跟这里的乡亲们讲,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寻乌农户实现数字化转型。

  戈新县到来后,淘宝大学也来到了寻乌,通过开设电商人才直播大讲堂,建立线上直播学院,让不少当地的新农人学会了利用淘宝直播,把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寻乌好货推荐出去,并依托电商平台的网络销往全国。

  “造血式”扶贫

  虽然不少互联网科技巨头,都会在商业之外做起公益事业,但阿里巴巴却是最先将公益上升为企业战略的巨头。

  早在2017年12月阿里巴巴脱贫基金成立时,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便宣布5年要投入100亿脱贫攻坚。正如胡晓明所言,阿里的公益版图沿五大方向展开:乡村教育人才计划直接影响学生15万人,15所乡村寄宿制学校改造完毕;“顶梁柱”项目募集善款3.4亿元,为1138万人次建档立卡户提供健康保障;“加油木兰”项目累计受益贫困女性人次达238.8万;蚂蚁森林带动超过5.5亿人参与到生态治理中,在荒漠化地区种下真树2.2亿多棵……

  当田间地头已出现那么多直播间,张勇觉得,无论聚焦农业生产的“最先一公里”,还是助力智慧乡村建设,“科技力量可以大有作为,也需要有所作为”。

  明确了未来乡村振兴的方向,张勇认为,贫困县脱贫后,更要在可持续发展以及核心产业发展上,继续发挥阿里的生态、技术等力量对接产业规划,帮助欠发达地区更好对接市场。同时他说,“一定还会有更多机会诞生在数字经济的广袤土壤中”,希望更多县域在迈步数字化过程中能“引凤归巢”。

  有人问戈新县在寻乌县待了一年的感受,“苦不苦?难不难?”答案是肯定的,但戈新县依然在内部座谈会上讲出了这样一句话,“做公益会上瘾。”

  听了牛少龙、戈新县这些脱贫特派员的分享,商务部研究院电商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说到,阿里的特派员举措,为农民通过互联网与外界建立链接提供了可能,使农民眼界得以开阔,并通过特派员获得了自信与认同感。

  “阿里巴巴的扶贫,不仅仅是输血式扶贫,而是造血式扶贫。”在洪勇看来,阿里在缩小城乡数字化鸿沟上所作的努力,既建立了一种可持续乡村振兴的电子商务生态体系,同时“授人以渔”的方式为全球减贫提供了范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