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会落幕,六个细节意味深长 | 凤凰聚焦

G20峰会落幕,六个细节意味深长 | 凤凰聚焦
2022年11月16日 17:38 新浪网 作者 凤凰卫视

  11月15日,素有“天堂之岛”美誉的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迎来高光时刻,全球瞩目20国集团峰会,多国元首政要华盖云集。

  

  但就在一年前,巴厘岛仍在至暗时刻里,2019年接待了650万名游客,但疫情到来后,2020年8月到2021年10月整整14个月里,巴厘岛拒绝国际旅客入境,2021全年仅有51位外国游客到访,全岛约40万人失去工作。

  回顾一年前的至暗时刻,或许更能理解此次G20峰会的主题“共同复苏、强劲复苏”。

  

  17个国家领导人聚首一堂,这是自新冠疫情暴发后大部分G20国家领导人首次亲身出席峰会,上一次齐聚一堂的盛况还要追溯到3年多前日本大阪的G20峰会。

  

  G20峰会在2008全球金融风暴时应运而生,重在关注经济。但今年全球政治军事热点层出不穷,注定了本次G20错综复杂、波折不断。有媒体评论说,短短两天的峰会现场是有舞台没剧本,即兴发挥:比如传统的开幕大合影,取消了;峰会的联合宣言,难产了;峰会开到一半,又临时加场了。因为北约成员国波兰突遭俄制导弹袭击,今天一早二十国集团中的小圈子七国集团关起门自己开起小会。峰会纷纷扰扰,各个细节更是意味深长。

  1

  拜登提前7分钟到达中方驻地

  今年G20的高峰时刻来得格外早。据美国媒体报道,开会迟到20分钟是拜登的习惯,2022年11月14 日下午5点23分,拜登的车队缓缓开进G20峰会中方代表团的驻地,这次比原定时间还提前了7分钟。

  

  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王勇:

  “当时两国领导人有这样一个机会坐下来,就双方的一些共同的利益,特别就利益冲突的地方进行交流,我想尽管当前的形势还是比较紧张,竞争也比较激烈,但是沟通应该是非常重要的。”

  这也是拜登首次以美国总统身份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面对面会晤。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赵明昊:

  “在中共二十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继续连任,同时在美国中期选举当中,民主党小输即是赢,所以双方都是处理了国内重大的政治议程之后,他们其实更有信心和精力来去进行这场元首会晤。”

  两人并不陌生。早在2011年8月17日,时任美国副总统拜登受邀访华,两人就曾深入交谈。

  

  2

  美方的会前声明

  台湾问题是这次中美元首会晤的重中之重,然而就在会晤前,美方官员曾表明会向台湾通报中美会晤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 王义桅:

  “首先就是美国有个所谓的‘台湾关系法’,而且还对台有6项承诺,中美三个公报达成了以后,它作为一个补偿,对台湾它有一些平衡,那么这次他说要跟台湾通报,那就是按照所谓的6项承诺这个要求,美方在来访之前要降低预期,说这次中美会元首会晤没什么成果,而且还要向台湾通报,它实际上就是以退为进,它实际上需要成就,需要达成一定的共识,但是放出风来,故意让台湾和美国的一些盟友,尤其是这些支持乌克兰的西方盟友放心。”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赵明昊:

  “我觉得是一种小动作,实际上是美方在台湾问题上采取的一种政治上的威慑。”

  习近平与拜登会晤历时3小时12分钟。会晤中,中方提出了中美的相处之道,也划定了中美关系不可逾越的红线,习近平再次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 王义桅:

  “但事实上这次会晤的结果远超预期,比如说由于佩洛西窜访台湾引发中美之间停摆的机制,这次基本上要恢复。尤其这次会谈,耶伦也参加了,而耶伦是长期主张把特朗普时期对华的一些关税要取消掉的。”

  全球发展问题专家 杰弗里·萨克斯:

  “我们已经有了一场战争,还可能会再有另一场战争。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地缘压力,如果真正对抗的话,我们会面对可怕的危机,我们没有理由走到崩溃的局面。”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 王义桅:

  “这次习主席重点跟拜登警示了中共二十大以后对台的一些政策,我觉得非常重要。他讲台湾问题属于中华民族近代衰弱造成,也必将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解决。所以中华民族有足够的智慧和耐心来解决我们自家的事情,不需要美国在那操心,不需要更不希望美国拿这个来说事,来胁迫他的盟友跟中国‘脱钩’。所以这次习主席重点把这个问题讲清楚,让他理解中国这种逻辑、历史和文化。把欧洲的模式复制到台海来,这是不得人心的,也是必将失败的,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3

  中方首次表达“两条道路”

  除了台湾问题,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的战略性问题以及全球重大问题坦诚深入交换看法。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 王义桅:

  

“最起码会晤本身就是个很好的迹象,尤其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之前。中美关系涉及到未来世界是走向分裂还是对抗,还是两套体系,全球化还能不能够再推进的问题。”

  中美元首会晤后,白宫透露两国同意继续保持经常性联系。对于中美元首见面,不少外媒持正面看法,《华尔街日报》认为中美元首正着手稳定两国关系,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中美领导人展现了改善双边关系的意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中美贸易额同比增长6.9%,达到5803.97亿美元。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林发勤:

  “中美贸易仍然是在波动当中发展,2021年中美双边贸易仍然创造历史新高,达到了近7600亿美元的贸易规模,增长了接近30%,这就充分说明中美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跟互惠性,美国是离不开中国制造的。”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21年中美两国合计占全球GDP的比重超过42%,习近平此次出访不仅是中国致力于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国际治理有效发展,更是肩负大国责任,以行之有效的多边合作解决当前全球面临的困难与危机。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 王义桅:

  “每次的危机无论从全球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更早的欧债危机、难民危机,现在的乌克兰危机,都把中美力量凸显出来,整个世界近20年来增长的财富主要是落在中国和美国的身上,占了世界将近一半。”

  此次会晤之后,中方消息稿中首次出现了“中美双方走的是不同的路”的表达,但同时,中方仍坚信“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 王义桅:

  

“美方总是觉得我才是代表上帝的,我才代表历史正确一面的,凡是跟我不一样的,那就是不民主的,就是专制,这个就是一种宗教性的思维方式,不符合国际社会的这样一个多样性,甚至是胁迫了其他的国家的一些认知。我觉得这次会晤,对于中共二十大以后对外讲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是非常关键的。”

  4

  被取消的开幕大合影

  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峰会顺利开幕之时,一个小小插曲分外引人注目:以往峰会均有传统开幕合照环节,但今年,即使巴厘岛阳光明媚,却不见与会国领袖的大合影。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 王义桅:

  “俄罗斯没有元首来,外长没有办法跟其他的元首同台合影,再加上俄乌战事还在继续,西方对于俄罗斯还在进行排斥和制裁,所以不可能大国这么协调。”

  早在峰会召开前几个月,围绕应否邀请俄罗斯参会,成员国内部意见不一、立场差异明显。而美英等国不断释放信号不希望普京参会,甚至在4月份召开的二十国集团财长会议上提前退席,以示对俄的公开抵制。

  奉行中立外交政策的东道国印度尼西亚在舆论纷争中积极斡旋。总统佐科威亲自走访基辅和莫斯科,邀请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会议。就在外界期待俄乌同台之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公开强硬表示,只要普京出席峰会,他将拒绝参会。

  11月8日事态再度迎来反转,乌克兰总统发言人确认泽连斯基将以在线形式参会,但是两天后,俄方表示外长拉夫罗夫将代表普京出席。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 王义桅:

  “G20应该是以经济议题为主,治理全球的金融危机、现在的通货膨胀危机,不应该让俄乌冲突挟持会议议程,所以他们俩都不来对于G20聚焦经济合作非常有好处。”

  5

  波兰遭俄式导弹袭击 七国集团闭门开小会

  本届峰会的台前幕后都充满了大国间的博弈与角力。尽管普京没有现身巴厘岛,有关俄乌冲突的讨论与互动却并不会在峰会上缺席。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赵明昊:

  “这场危机绝不仅仅是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问题,本质上还是美国以及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的战略平衡,如何找到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新平衡点的问题。”

  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友,英国也对俄乌问题展现强硬姿态。新首相苏纳克走马上任后初秀世界舞台。在还未平定本国混乱内政的情况下,苏纳克在峰会上放话要与俄对抗,并怒斥俄罗斯为“流氓国家”。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赵明昊:

  “英国现在面临的最重要的难题还是经济问题,但是在经济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之下,苏纳克可能觉得他想利用G20峰会的外交场合,在外交政策上多拿点分数,来应对他在英国国内的政治压力。英国在脱离欧盟以后,外交方面陷入了新的孤立状态,英国在面对新的外交挑战下,特别要维护它跟美国之间的特殊关系。”

  但就在二十国集团首脑忙着化解冲突时,万里之外的北欧再次传来意外爆炸声,15日下午,靠近乌克兰边境的波兰小镇突遭俄制导弹袭击。这是俄制武器首次落入北约国家领土,冲突再添新的迷雾。因为北约成员国波兰突遭袭击,今天一早,二十国集团中的小圈子七国集团关起门自己开起了小会。

  6

  峰会联合宣言难产 G20史上首次

  二十国集团峰会是危机下的应运而生。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二十国集团峰会由财长会议提升为领导人峰会,共同协调应对危机。

  今年在俄乌冲突引发激烈地缘政治对抗和经济冲击的背景下,全球危机重现。随着今年多国通胀跃升至数十年来新高,圆桌之上各国需要暂时搁置分歧,共同探讨如何将全球经济拉出衰退的泥沼。

  议题之外,本次G20峰会的另一个插曲就是联合声明是否能达成。从俄乌冲突到中美博弈,在紧张的地缘政治气氛下,与会国共同达成联合声明的基础仍显得薄弱。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 王义桅:

  “经济跟政治是密切相关的,要投资就要看政治的稳定,政治的信任。如果动不动搞‘脱钩’,市场就会分裂,没办法做长远的考虑。”

  刚从东盟峰会离席,又紧接着相逢巴厘岛,随后的11月18日各国领袖的身影又将再次出现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也许越是如此,越需要紧密互动、频繁交往,才能在疫情冲击和战事冲突下重建理解与信任,本次G20峰会正是后疫情时代下迈出的第一步。

  

  全球最重要的二十个经济体,人口加起来占了全球6成,贸易加起来占了7成,GDP加起来占了8成,更特别的是今年还有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国际奥委会等重要国际组织首脑参加,领导人们如穿梭一般进行大国外交,为地区突发热点事件现场办公,也为预防全球经济衰退紧急救援。接下来虽然不能过于乐观,但我们有理由期待:俄乌战火能平息,地缘冲突能缓和,各国经济能日见曙光。

  

  编导:周正豪 林依婷

  制片人:柯仲平

  编辑:丁筱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