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口负增长 专家称应区域均衡 城市间发挥比较优势协同发展

东北人口负增长 专家称应区域均衡 城市间发挥比较优势协同发展
2021年05月12日 10:45 新浪网 作者 新京报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数据显示,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的人口比重均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有所下降,其中,辽宁从3.27%降至3.02%,吉林从2.05%降至1.71%,黑龙江则从2.86%降至2.26%。

  同时,东北三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过15%,辽宁甚至高达17.42%,不过,15~59岁青壮年人口比重还在比较合理的区间,均处于60%以上。

  整体而言,与2010年相比,东部及西部地区人口比重均有所提升,分别上升2.15个百分点及0.22个百分点;中部和东北地区人口所占比重则分别下降0.79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

  东北地区人口负增长

  经济发展韧性仍在

  针对东北地区的人口问题,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从这次普查的数据看,东北地区的人口十年来发生的变化有几个特点,首先,总人口依然较多,但是出现了负增长。2020年,东北三省总人口达9851万人,接近1亿人,规模依然较大,但比十年前减少了1101万人。其次,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处于正常范围。第三,老龄化程度较深,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16.39%,提高了7.2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四,人才储备丰富,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6.75%,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16年,东北地区这两个反映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指标,都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第五,城市发展基础较好,东北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71%,也排在全国前列。

  宁吉喆认为,东北地区人口的减少,受到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人口生育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东北在我们国家处于高纬度地区,冬季相对漫长且寒冷,一些东北人口向比较温暖的南方迁移流动,这也是全球许多国家人口迁移流动的趋势性特征,欧洲、美国都有这种现象。此外,受生育观念、生育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还要看到东北地区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的攻坚期,沿海一些经济发达省市多样化的发展机会和就业前景,对其他地区包括东北地区的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

  “同时应当看到,当前东北经济发展的韧性仍在,潜力很大。这里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东北地区在科技人才、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交通设施等方面基础都是比较好的。东北地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有1650万人,粮食产量占了全国1/5还要多。东北拥有鞍钢、沈飞、一汽、哈电等一批国家骨干企业,这些年又成长起来一批新兴的高技术企业,东北地区实现振兴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宁吉喆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东北人口问题的研究,积极应对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对东北地区推出了不少利好政策,比如,国家发改委今年印发通知称,在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下,建立东北振兴省部联席落实推进工作机制(以下简称工作机制),主要推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东北振兴的决策部署;协调解决东北振兴体制机制创新、对外开放合作、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需要有关部门单位支持或东北三省一区协同配合的问题等。

  人口方面,国家卫健委更是就全国人大代表《关于解决东北地区人口减少问题的建议》作出答复称,东北地区“可以探索”率先全面放开生育限制。

  东部人口占比近四成

  西部人口比重提升

  东北人口及发展问题或许只是中国区域发展不均衡的一个缩影。

  分区域看,我国人口更多集中在东部地区,人口占比39.93%;其次是西部地区,人口占比27.12%;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人口占比分别为25.83%、6.98%。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及西部地区人口比重均有所提升,分别上升2.15个百分点及0.22个百分点;中部和东北地区人口所占比重则分别下降0.79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

  付一夫。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记者表示,东部、西部的人口比重在增长,中部、东北的人口比重在下降。整体而言,一方面,近年来国家扶持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政策上也给予倾斜利好,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再叠加东部地区、一线城市生活成本较高、压力较大,因此,会引发一部分人口回流到中西部地区生活。

  付一夫认为,东北地区人口出生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外流也比较严重,此外,东北经济发展乏力,因此,陷入了“经济活力不足,适龄劳动力与高素质人口外流,出生率下滑,老龄化程度加剧,又导致经济活力不足,适龄劳动力与高素质人口进一步外流”的怪圈。

  “不过,从经济角度来看,近年来很多中西部省份、地区的GDP增速已经比东部地区的省份要高,一些中西部城市也在纷纷崛起,比如武汉、长沙、西安、重庆等,近年来发展势头很猛,所以,可以认为,中西部地区已逐渐追赶东部地区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这也是目前各区域人口格局变化的一大原因。”付一夫称。

  徐飞。

  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则对记者表示,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不均衡发展的压力。

  徐飞认为,东部经济发展活跃度、发展阶段等都比中部和东北要好,对人口流入有着较大的吸引力,尤其是随着交通的便利、户籍管制政策的放松以及在社会越来越宽容,人们的独立性、自主性、选择性越来越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在未来的‘十四五’或‘十五五’期间,这种情况还会继续,但是再往后,可能就会出现另外一些变动。”徐飞表示,比如,区域不平衡问题,以前关注的多是东西部不平衡,现在更多是南北发展不平衡,该现象需要引起中部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的高度警惕,居危思危。

  25个省份人口增加

  广东10年人口增超2千万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人口增加的省份占绝大多数,在31个省份中,就有25个省份人口增加。人口增长较多的5个省份依次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分别增加约2170.94万人、1014.07万人、608.81万人、573.44万人、534.20万人。

  付一夫表示,人口增长较多的省份一方面源于生育增长,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吸引人才流入。近年来,许多城市都跻身“抢人大战”,通过便捷落户、发放购房补贴等方式吸引人才入驻,但对于外来人才而言,他们看重的不仅是住房、户口这些政策,还看重这个城市能否让其施展才华,是否有足够的成长空间,而这些往往与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呈正相关。因此,人口增长最多的省份基本都是经济大省,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的经济排名是全国靠前的,这些省份往往有着更好的产业基础,更好的发展前景,能够吸引人口流入。

  中部地区的河南也是人口增长大省,这该如何解释呢?徐飞表示,首先,在内陆省份中,河南毫无疑问是人口大省,人口基数大,二胎政策放开以后取得一些效果,进而河南内部产生人口净增量;其次,河南地处中原城市中心,交通位置得天独厚;第三,河南原本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随着现代化都市的建设,不少城市焕发新机,进而吸引较多人才;此外,从国家战略角度来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也推动当地发展。

  未来中国发展潜力在中西部

  区域均衡发展成主基调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凸显的区域人口不平衡,背后折射的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不少专家认为,展望未来,如何均衡区域发展或许是更为重要的议题。

  付一夫认为,区域均衡发展对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缩小区域之间居民收入的差距都有积极意义。未来,中国的发展潜力点应该在中西部地区。从历史演变角度来看,东部地区的发展节奏明显要快于中西部地区,这样就形成了东中西经济发展的不同梯度,也就是说,东部地区发展已趋于饱和,中西部由于发展略微滞后,反而有更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区域均衡发展将成为主基调,这也与最早设想的东部沿海地区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相吻合。

  付一夫表示,当然,未来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不是单打独斗的,而是各自发挥比较优势进行城市之间协同发展,形成更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合力,这也是国际经验,比如美国大湾区、日本东京都市圈等都是如此。“目前,东部地区已有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带,中西部地区也在打造都市圈,比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当然,打造都市圈也要基于城市发展现状,各个城市的发展阶段,以及城市之间的比较优势进行协同,可以预见的是,都市圈的发展也会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徐飞也强调,除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三个地方以外,以成都、重庆、西安为中心城市的西三角和以武汉、郑州、长沙为中心城市的中三角,这两大城市群未来或会迅速崛起。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胡萌 编辑 徐超 校对 刘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河南省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