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AI芯片凸显同质化竞争 底层技术服务商或坐收渔利

AI芯片凸显同质化竞争 底层技术服务商或坐收渔利
2018年07月11日 13:17 中国经营报作者:中国经营报

  文/李正豪

  今年以来,很多中国公司都宣布进入芯片领域,甚至已经推出了一大堆人工智能芯片。

  百度于7月4日、寒武纪于5月3日分别推出自己的云端人工智能芯片;Rokid于6月26日、出门问问于5月24日分别推出自己的人工智能语音芯片;深圳微纳感知计算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纳感知”)7月4日提前向市场预告,将联合杭州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微”)于今年下半年推出智能语音芯片;思必驰于6月26日宣布将开发能听会说的人工智能芯片。毫无疑问,这份名单还可以无限地扩大下去。

  一时之间,仿佛所有发奋图强的中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都具备了芯片研发能力。但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认为,现在并不存在所谓的人工智能芯片。

  王飞跃6月9日在IEEE人工智能与控制论国际研讨会上公开表示:“现在芯片的发展加速了深度学习的过程,事实上,之前在图像方面也有深度学习。现在,人们把它们称为人工智能芯片,但这是处于某种特定目的而生产的产品。”

  言外之意,现在在芯片中加速自然语音处理、图像处理的各种产品和解决方案,都被冠上了人工智能芯片的宣传噱头。

  噱头之忧

  百度宣称自己推出的“昆仑”是业内目前为止设计算力最高的AI芯片,有三大优势:一是针对语音、NLP(神经语言程序学)、图像等进行了优化,二是同等性能降低了成本,三是支持多个深度学习框架,具有较强的拓展性能。

  事实上,百度也是为了开发自己的Duer OS操作系统和Apollo等人工智能应用,基于别人的底层技术和自己平台的海量数据,可以开发加速语音、图像等处理速度的产品。现在百度希望让更多的公司应用自己的产品,而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和营销。

  这与云计算的逻辑相似,亚马逊和阿里巴巴首先是基于自己的实际需求开发了AWS和阿里云,现在把这种能力卖给有同样需求的公司。

  笔者观察到,目前所有号称开发人工智能芯片的创业公司,都在提供一种相对同质化的产品。比如所有号称提升语音处理能力的智能语音芯片,以及所有号称提升图像处理能力的AI芯片,在性能上可能是大同小异的,最终占领多少的市场份额,很可能只会取决于价格的高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多数AI芯片公司都是在为别人打工的说法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大多数AI芯片公司因为同质化竞争最终都会死路一条的预言也不是危言耸听。

  背后赢家

  那么,谁将在这条喧嚣的赛道上最终受益呢?答案是那些真正的底层技术提供者。

  足够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在7月4日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出现了英特尔人工智能事业部副总裁Gadi Singer的身影。Gadi Singer还介绍了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平台、FPGA、Movidius视觉处理器(VPU)等一大堆底层技术对百度的支持。研究过百度Apollo的人们一定知道,这是一个百度联合了英伟达、AUtonomouStuff等厂商共同开发的系统。

  如果仔细研究并归类,人们就会发现,在目前名声大噪的中国人工智能企业背后,都有一个或数个目前模糊的身影。比如很多涉及云端智能的公司背后站着英特尔、英伟达、AMD、谷歌等,很多涉及终端人工智能的背后是高通、ARM等,很多自动驾驶的公司背后是NXP、Mobileye等。

  当然,也有一些公司选择了其他的路径。比如出门问问推出的智能语音芯片——问芯,是与杭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国芯”)联合开发的,杭州国芯提供自主研发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神经网络处理器NPU等。宣布今年下半年推出智能语音芯片的微纳感知,其实也是与中天微联合开发的(中天微是另一家自主研发CPU的国内公司)。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