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瑞信将被收购 “百年老店”缘何溃败收场

瑞信将被收购 “百年老店”缘何溃败收场
2023年03月23日 00:00 新浪网 作者 新快报

   ■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银行(瑞信银行)大楼。新华社发

■3月13日,客户在美国加州硅谷银行总部外排队等候办理业务。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电 瑞士联邦政府日前宣布,瑞士第二大银行集团瑞士信贷银行将被瑞银集团以30亿瑞士法郎(约合32.3亿美元)的对价收购。这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首起事关两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收购案。

   国际观察人士认为,成立于1856年的瑞信是全球银行业监管机构认定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光环加身,到如今成为新一轮西方银行业危机中首先倒下的系统重要性银行,瑞信的溃败缘于多年来激进推动高风险投资业务,而硅谷银行关闭引发的美国银行业风险外溢只是压倒瑞信的“最后稻草”。

   丑闻不断动摇根基

   在不少业内人士眼中,瑞信的失败根植于辉煌时期形成的“自满心态”。当时,不少主要竞争对手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风雨飘摇,瑞信却安然渡过危机,此后市值一度超过美国高盛集团。当众多银行在危机过后强化自身风险管控,瑞信则加码高风险的投资银行业务,为如今的危机埋下祸因。

   “他们(瑞信)自我感觉:‘我们是金融危机的赢家,而其他所有人都受伤了’,”瑞士冯托贝尔资产管理公司银行业分析师安德烈亚斯·文迪蒂告诉美国《华尔街日报》,“因此,他们加倍拓展这类(高风险投资)业务,投资银行风险敞口也随之扩大。”

   随后的15年中,不少银行的业务更加谨慎,而瑞信遭受了一系列丑闻冲击,股价持续下跌,投资者和客户信任度显著下滑,“百年老店”的行业声誉和经营根基由此动摇。

   其中,2021年,美国对冲基金阿奇戈斯资本管理公司的高风险投机产品发生爆仓,瑞信损失50多亿美元。一项独立调查证实,瑞信风险管理和相应监督机制彻底失灵。2022年,德国媒体披露一起涉及数万名瑞信客户的重大数据泄露事件,引起公愤。去年以来,瑞信客户资金持续出逃,仅四季度客户流出额已超过1100亿瑞士法郎。

   英士国际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安东尼奥·法塔斯表示:“股价下跌不会让银行破产,但储户都离开会让银行破产。”

   市场波动终被收购

   瑞信状况急转直下并最终以被收购收场,与近期市场波动有直接联系。

   3月10日,美国硅谷银行因资不抵债遭监管部门接管并关闭。这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最大的银行关闭事件,市场对西方银行业的担忧开始蔓延。

   14日,瑞信发布报告称,该行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此后,瑞信股票价格连续下挫。15日,盘中一度跌至1.55瑞士法郎,收盘价为1.70瑞士法郎,创下历史新低。瑞信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当天以监管要求等为由,宣布将不会增持瑞信股票。这一消息进一步挫伤市场信心。

   美国银行业危机外溢、欧洲银行股普跌、瑞信内控“爆雷”、大股东拒绝增持……一系列负面消息,令瑞信雪上加霜。

   为稳定预期,瑞信16日宣布将向央行瑞士国家银行借到高达500亿瑞士法郎的贷款。然而,瑞信股价此后继续下跌,证明投资者依然缺乏信心。

   “大而不倒”有隐患

   面对外界质疑政府用纳税人钱救助“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瑞士政府表示,鉴于当前形势,瑞银收购瑞信是“恢复金融市场信心的最佳解决方案,同时也是国家及其民众应对风险的最佳解决方案”。

   瑞士国家银行在19日发表的一份公报中表示,此次收购是在瑞士联邦政府、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和瑞士国家银行的支持下实现的。瑞士国家银行将提供大量流动性援助,以支持瑞银对瑞信的收购。两家银行都可以通过瑞士国家银行获得流动性支持。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瑞银集团收购瑞信有助于控制风险外溢,但瑞士体量最大的两家银行合并,可能引发垄断担忧,影响瑞士金融体系稳定,给未来埋下隐患。

   一位金融业人士如此评价瑞信被收购:“当一家以铁路实业起家的银行忘记初心只追求高额回报,当一家银行的董事会和管理层无视信托责任只关心自身报酬,当一家银行丑闻不断丢掉最珍贵的信誉最终失去客户信任,结局早已注定。”

   分析

   瑞信风波加剧欧洲银行业估值担忧

   瑞银19日宣布将收购瑞信后,欧洲股市20日有所反弹,但银行股依然下跌。瑞信和瑞银的信用违约保险费用20日同时大幅上升,表明投资者对银行收购后的偿付能力仍有疑虑。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这一指标因与危机相关而一直备受关注。

   德国经济研究所所长马塞尔·弗拉茨舍尔表示,瑞信案例表明,即使是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型银行也可能陷入危机,这让投资者和存款人产生恐慌。

   花旗集团分析师表示,瑞银收购瑞信,缓解了危机蔓延至其他机构的担忧,但从中长期看,救助行动将导致银行再融资成本上升。

   高盛前首席执行官劳埃德·克雷格·布兰克芬表示,金融机构面临更大风险将抑制投资和借贷,经济增长或将不可避免放缓。

   背景

   美国两家银行接连关门

   3月10日,主要为初创企业融资的硅谷银行因遭遇储户挤兑、无法及时筹措资金而“垮台”。两天后,签名银行也遭关闭。两家美国银行关闭引发美国乃至全球金融体系动荡。

   硅谷银行成立于1983年,为全美第16大银行,主要为初创企业提供融资。法新社报道,截至2022年底,硅谷银行总资产大约2090亿美元,总存款约1754亿美元。签名银行资产总额约1100亿美元,存款总额约885.9亿美元。

   受多重因素影响,瑞信股价15日盘中一度暴跌约30%,至历史新低。分析人士认为,受美国硅谷银行关闭风波影响,欧洲银行股普遍暴跌,瑞信内控问题的披露和大股东拒绝继续注资让瑞信股价雪上加霜。

   相关

   美国186家银行面临与硅谷银行类似的境况

   近日,美国多个高校经济学家联合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受此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激进加息影响,美国至少有186家银行面临与硅谷银行类似的境况,给美国银行体系带来严重风险。

   这项研究显示,考虑到“持有到期”类型债券的价格波动,美国银行业资产的实际价值比账面价值低2万亿美元。这也是硅谷银行关闭的主要原因。更严重的是,大量存款并不在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承保范围内,一旦未投保储户挤兑存款,流动性不足的银行很可能无法应对,脆弱性显著增加。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日前撰文说,硅谷银行关闭是一家银行的失败,更是监管措施和货币政策的惨败。他表示,美联储激进加息搅动金融资产价格,市场出现“伤亡”是预料中事,应把所有存款纳入联邦机构承保范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广东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