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须静观止丨惊!“贵潘”的爱好,原来是看范仲淹家的工作证?!

须静观止丨惊!“贵潘”的爱好,原来是看范仲淹家的工作证?!
2020年03月19日 20:33 新浪网 作者 扬子晚报
须静观止丨惊!“贵潘”的爱好,原来是看范仲淹家的工作证?!

  最近,大家是不是经常被问到

  三个“哲学”终极问题

  你的名字?

  你从哪里来?

  以及……你的身份证号码?

须静观止丨惊!“贵潘”的爱好,原来是看范仲淹家的工作证?!

  以致于从出生到现在

  从来没觉得自己跟身份证如此熟络过

  亲切到倒背如流

  身份证、工作证

  加上能证明健康状态的各类通行证……

  也许面对它们

  你早已司空见惯,毫无兴致

  甚至还有点小“嫌弃”

  然而

  你不知道的是

  收藏界的学霸——“贵潘”家族

  十分喜欢“检查证件”

  一控制不住还要题跋

  特别是范仲淹家的!

须静观止丨惊!“贵潘”的爱好,原来是看范仲淹家的工作证?!

  这些“证件”

  也没有辜负“学霸”的厚爱

  有个非常古意的名字

  ——

  告  身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告身”是“工作证”?

  提到告身,有些小伙伴可能会想到颜真卿的《自书告身帖》,而大多数小伙伴可能对告身有些陌生。

须静观止丨惊!“贵潘”的爱好,原来是看范仲淹家的工作证?!

  颜真卿 自书告身帖

  日本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馆藏

  其实,告身就是古代授官的文凭,相当于我们所说的任命书。任命书的内容一般都很简短:经**讨论研究后,决定对**同志进行人事任命,兹任命**同志为**,归属**部门,负责**工作。而古代告身的内容也相差不远:将要授予的官职如何重要,受命人才干品行如何,根据律法命其出任,俸禄几何。

  告身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普遍使用于唐代,告身制度近趋完备;明清时期,告身在政治与制度上的职能为敕牒文书所取代。在当时,告身于官吏而言是朝廷颁发的身份证明;在后世,告身对于研究唐宋时期的文书、官制、政务运行机制等有着重要意义。

  因其重要作用,时人倍加珍视,常请擅书法之人将告身抄录下来,或收藏,或传子孙,或随葬。

  ▼

  范仲淹家的“工作证”究竟有多特别?

  存世告身非常稀有,然而幸运的是,本次“须静观止”特展就展出了三件告身,且都是苏州范氏一族的:《范正国等题唐范隋进封柱国告身》(以下简称唐诰)、《范纯仁告身》(以下称宋诰苏博摹本)与《任希夷等题宋范纯仁进封高平郡开国侯告身》(以下简称宋诰)。

  我们先通过一个表格简单了解一下三件告身:

须静观止丨惊!“贵潘”的爱好,原来是看范仲淹家的工作证?!
须静观止丨惊!“贵潘”的爱好,原来是看范仲淹家的工作证?!
须静观止丨惊!“贵潘”的爱好,原来是看范仲淹家的工作证?!

  范正国等题唐范隋进封柱国告身

  南京博物院藏

  唐诰是潘奕隽经眼的唯一一件唐代书画。据潘世璜《须静斋云烟过眼录》中记载,潘奕隽展阅时,唐诰“字体刚健婀娜,墨色如新”,然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告身主体字迹已经漫漶,幸题跋者众,流传有序。

  范仲淹之孙、范纯仁第五子范正国在唐诰后跋云:“先世文书,自经丧乱,十亡八九,此书独存于三百年干戈之后,子孙宝之,当何如耶!”唐诰世代流传,子孙后代珍之重之,我们亦可体味范氏景仰先祖、家族传承之情。

须静观止丨惊!“贵潘”的爱好,原来是看范仲淹家的工作证?!
须静观止丨惊!“贵潘”的爱好,原来是看范仲淹家的工作证?!

  任希夷等题宋范纯仁进封高平郡开国侯告身

  南京博物院藏

须静观止丨惊!“贵潘”的爱好,原来是看范仲淹家的工作证?!
须静观止丨惊!“贵潘”的爱好,原来是看范仲淹家的工作证?!

  范纯仁告身 苏州博物馆藏

须静观止丨惊!“贵潘”的爱好,原来是看范仲淹家的工作证?!

  陈士元麦舟图 南京博物院藏

  比之唐代告身,宋代告身实物流传更加稀少,然而范纯仁告身卷却出现了难得一见的“三胞胎”现象——正本藏于南京博物院,摹本分藏于苏州博物馆与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

  宋诰为五色花绫接装而成,卷前有元人虞集隶书“鼎司巽命”四字引首。宋诰苏博摹本与有邻馆摹本之内容、格式、字迹和宋诰无异,前者同样用五色花绫书写,鉴于本后题跋,推断可能均为明人摹本。

  ▼

  潘奕隽看了几眼范氏告身

  后世多了“贵潘”家族

  乾隆五十五年(1790)

  十一月二十七日,潘奕隽(1740-1830)与钱大昕一同观看唐诰

  嘉庆十九年(1814)

  二月二十一日,潘奕隽从范家借观唐诰及宋诰苏博摹本

  嘉庆十九年(1814)

  三月初一日,潘奕隽为唐诰题跋,为宋诰苏博摹本题观款

  光绪十六年(1890)

  宋诰经范钦明之手回归范氏,故潘奕隽未能经眼

  唐宋时人珍视告身,而后世收藏之人亦以为宝,潘奕隽三看唐诰、宋诰,一靠其交友圈,二靠机缘。时人俱崇仰先贤,潘奕隽有机会从范家借观范氏告身,亦是对范氏先祖的尊崇。

  “积厚者流光”,自范隋定居苏州以降,范氏世绪绵远、人才辈出,“本支六世,文正、忠宣二公继世将相”,范仲淹晚年在苏州捐私薪置义田、设义庄,逐渐分化成了苏州范氏十六房,对苏州当地文脉影响深远。

  潘奕隽于五十三岁退隐,从此寄情鉴藏,与古为徒,亦是与范氏后人交好。(潘氏四梅阁旧藏宋扬补之《四梅图》卷的受画人范直筠即为范仲淹曾孙,本次特展亦展出苏博藏《四梅图拓片》)潘奕隽在跋中称赞唐诰“洵神物护持,海内希有之品也”,多少也可窥见其喜爱与向往。自潘奕隽起,潘氏两代四人用二十六年完成了晋升“贵潘”的高峰,名重江南,一如当年范氏。

须静观止丨惊!“贵潘”的爱好,原来是看范仲淹家的工作证?!

  杨无咎 四梅图 故宫博物院藏

  一件书画的流传、收藏或经眼,多少会带些时运。1954年,以范君博为代表的范氏族人把唐诰与宋诰捐存南京博物院,始有今日特展之盛况。今日,我们也能如潘奕隽一般,近距离观三件范氏告身,看前人题跋,感受文脉传承,实为幸事。

  “聚散无常,空诸所有”,功名也好,收藏也罢,皆如云烟过眼,惟愿众文物可以传之后世,滋养文脉,长宜子孙。

须静观止丨惊!“贵潘”的爱好,原来是看范仲淹家的工作证?!(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

  (清)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

  赵彦昌、姜珊:近三十年来唐宋告身整理与研究述评

  张博文:告身制度兴衰考

  李军:《范纯仁告身》未去国

  李军:梦到花桥水阁头:潘氏须静斋的鉴藏活动

  来源:苏州博物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