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本世纪或出现首次“三峰”拉尼娜事件,对我国今冬气候有何影响?

本世纪或出现首次“三峰”拉尼娜事件,对我国今冬气候有何影响?
2022年09月07日 19:35 新浪网 作者 扬子晚报

  刚刚过去的8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发布的ENSO公报,本次拉尼娜事件很可能至少持续到年底,成为本世纪首个“三峰”拉尼娜事件。那么,它对我国今冬气候有何影响?

  长江中下游或发生“夏秋连旱”

  中国气象局近期举行9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8月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高温少雨。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全国平均气温22.4℃,较常年同期偏高1.2℃。全国平均降水量82.4毫米,较常。

  前期南方多地干旱,目前是否已经缓解? 日前(9月2日监测),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湖北大部、浙江大部、福建西部、江西、湖南、贵州大部、广西北部、重庆南部、四川东南部、西藏中东部等地存在中度至重度气象干旱,局部有特旱。

  7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已经出现夏旱,预计秋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需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夏秋连旱及其对农业生产、森林火险、电力保供等的影响.

  那么,正值秋收秋种的关键期,近期天气对于农业是否有影响?专家介绍,未来10天,中东部大部地区无明显降水过程,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多晴好天气,利于玉米、大豆、水稻等秋粮作物灌浆乳熟和成熟收获。长江中下游地区至西南地区东部降水仍偏少,江西、湖南等地农业干旱将持续,不利于一季稻灌浆乳熟及成熟、晚稻孕穗抽穗和棉花裂铃吐絮;但晴好天气利于秋收工作开展。四川西部、云南西部等地降水偏多,对秋收不利。

  可能出现本世纪首个“三峰”拉尼娜事件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发布的ENSO公报,本次拉尼娜事件很可能至少持续到年底,成为本世纪首个“三峰”拉尼娜事件。拉尼娜事件通常在冬季达到峰值,因此如果按照世界气象组织公报所预计,将意味着连续三个冬季都发生了拉尼娜事件,世界气象组织将其称之为“三峰”拉尼娜。

  统计表明,拉尼娜事件发生后,我国秋季降水容易出现“北多南少”的特征,而冬季气温偏低的概率高。但是拉尼娜对东亚季风的影响还存在年代际变化,我国天气气候除了受到ENSO事件的影响外,还会受到其他因子的作用。此外,拉尼娜事件的强度、空间型等多种指标都会造成和我国天气气候关系的复杂性。据现有的气象观测记录,“三峰”拉尼娜事件少见,个例不多(1950年以来,只有1998年/1999年、1999年/2000年、2000年/2001年连续三个冬季出现过“三峰”拉尼娜事件),还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

  9月还将择机进行人工增雨

  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副主任赵志强介绍说,人工增雨作业并不是气象部门人工降雨,也不是“凭空造雨”,而是对不能产生降水或降水效率比较低的云进行催化,用点“手段”让雨下大点儿。比如通过飞机播撒、发射火箭弹、炮弹或者高山烟炉燃烟等方式,将催化剂送到云层中,促进小水滴快速集结形成大水滴,像“卤水点豆腐”一样,把云中的水汽“点化”成雨滴,使本来不会产生的降水得以产生,从而达到增加降水的目的。要想进行人工增雨,首先天空中要有云,如果没有云,气象部门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其次,也不是有云就能人工增雨。 能够实现人工增雨的云一般需要满足如下条件:一是云中缺乏冰核或云凝结核;二是云层厚度一般要大于2公里;三是云中要有充分的水汽循环和补充,如果云中具有较好的上升气流条件,则可以加速从云水向降水的转化过程;四是要保证空域;五是从条件预报、监测、方案设计、指挥、作业实施到效果评估全流程科学高效组织。可以说,人工增雨只能做到“锦上添花”,做不到“无中生有”。

  9月,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将重点关注湖南、江西、福建、安徽、江苏、湖北等省的相关区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校对 陶善工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降水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