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队首金诞生了!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决赛中国队夺金了!”在举国上下为中国队冬奥夺得首金而欢呼雀跃之时,插画师石珊珊拿起了她的画笔,只不过她的画笔不是一只笔,她的画纸也并不存在于物理空间。
缘起:从中文系到插画师
现居于北京的石珊珊目前是一位插画师,一般大家都会亲切的称呼她的英文名Alice(爱丽丝),VR作画是她这几年的一个兴趣方向,“其实我会从事绘画职业也是机缘巧合。”在采访中,石珊珊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自己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中文系出身,在校期间开始自学绘画。毕业后她成为了一名老师,凭借着绘画技艺,她开始了插画兼职,“一开始就是平面手绘,素描啊丙烯颜料之类的,后来开始做数字绘画。”

渐渐地,石珊珊将自己的爱好转为了主业,开始了全职插画师之路,在2019年,石珊珊偶然来到了一家VR体验馆,在那里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我那时第一次接触到了VR绘画,很有兴趣,就开始自学尝试。”然而说来容易做来难,即便是有扎实的绘画基础,VR作画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克难:画画容易,呈现不易
“VR作画,画画本身就不容易,要呈现给观众我的作画过程,那又是另一重难度。”石珊珊介绍到。在她的这支纪念中国队冬奥首金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石珊珊头戴VR头盔,手持VR手柄,挥舞着手柄就能在一片黑暗中画出图形,而且她本人就身处在这一片图形当中,这些立体的图形还可以随意调整位置和大小,以达到最好的呈现效果,用网友的话来说就是“开启造物主模式”。

在观众视角看来,这仿佛就是造物主在凭空造物,但是在现实空间里我们能看到的是画家本人拿着手柄,仿佛在和空气搏斗。“我们视频中呈现出来的作画过程,就是我自己实际在作画时看到的画面,这里运用了混合现实MR视频技术。”所谓的MR,是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在现实场景中呈现虚拟场景信息,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用户之间搭建起交互反馈的信息回路,如果说VR是只有使用者能看到虚拟现实的世界,MR所实现的就是让不处在VR设备中的人也能共享VR设备中的世界,“MR技术如今还是非常新的技术,不管是硬件设备也好还是软件设备也好,很多都是国外进口的,我们要运用它需要克服相当多的技术难关,在这方面也是耗费心力的。”

VR作画的画画本身也是一种挑战,石珊珊说:“VR画画的感觉有点像雕塑。如果说平面画画是把立体的东西复现出来,VR作画就是直接呈现立体的东西。”在绘画前,打草稿也是需要的,不过VR绘画打出来的是立体的框架,在框架、风格确定后再往上面填充上色,最后做出调整,“我画一件VR绘画耗时从几个小时到几天不等,其影响的主要因素还是在于前期的定调尝试。”

VR绘画是一门想象无限的艺术,说是“神笔马良”也不为过,如今VR绘画被运用在广告、场景设计、VR展厅模型搭建、动画辅助等方面,“因为VR绘画出图快,渲染方便,视觉效果也相当好,可以说是相当高效的设计工具。”

致敬:祝福每一位奥运健儿
这支定格中国队首金瞬间的VR绘画并不是石珊珊第一件与冬奥相关的VR绘画作品,不久前,由新华社发起的冬奥主题曲国风版的《一起向未来》拍摄中也有她的身影。“我用VR作画完成了舞台美术设计,在正式开拍前调整了很多次,最后能和李玉刚老师、方锦龙老师等大咖共同呈现出这支中国风十足的作品,我也非常高兴。”

对于今年的冬奥会,居住在北京的石珊珊自豪的说,“这是开在家门口的盛会,我一直都密切关注着冬奥的各项赛事。”想要画一个纪念冬奥赛事的想法也由来已久,“我想通过VR作画的形式,向每一位拼搏在赛场的奥运健儿致敬,也祝愿他们都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图片、视频来源于受访者(B站:Alice的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