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说浦江一小的教室门口
出现了一个“新朋友”?


原来是四四方方一台秤。这是怎么回事呢?校总务主任顾老师笑着解开了谜底——原来,这台秤将对班级学生每日午餐后的剩余饭菜过磅,通过数据来掌握学生们每天到底有多少剩余饭菜。

“光盘”做得好不好,数据会说话。这些过磅数据真实地反映了每个班级参与光盘行动的情况,学校德育室据此对各个班级进行量化考核,作为学校星级教室、流动红旗评比的重要依据。对于剩余饭菜总量较少的班级,授予“光盘行动示范班”的荣誉。


食堂工作人员还可以把每日剩菜剩饭的量化分析、精准研判,作为对于食堂工作的反馈和改进依据。既要不浪费,也要对口味,在营养均衡的基础上,做到“让学生因为喜欢吃而光盘”,从而达到减少浪费的目的。

据悉,开展“光盘行动”以来,浦江一小食堂每天剩余的饭菜量锐减,其中绝大多数为汤水及骨头残渣,“光盘”成效显著。家长们得知这个消息后,也一致拍手叫好,“光盘行动以来,孩子挑食的毛病也好多了!”


除了 “斤斤计较”,浦江一小还推出了21天光盘“天天打卡”行动,利用“21天法则”,让学生开展午餐光盘PK,从而形成校园光盘新食尚。

“今天A有23个,B有8个,C只有2个,比上周进步了好多!”刚吃过午饭,同学们正围在电子屏前看一张贴满星星的榜单。学校在每个班级设立了一位“光盘监督员”,他的任务是在每天学生用餐后,把他们的餐盘一一过目,根据盘中剩菜的情况,分为A(光盘)、B(稍有剩余)、C(剩余较多)三个等第作相应记录,并在“每日打卡,争当光盘之星”的排行榜上公布,活动持续21天。


为了让“21天法则”充分发挥效应
打卡活动分三步走:
第一步:
坚持每天打卡贴小星,对于剩菜数量少甚至不剩菜的孩子进行表扬;
第二步:
对连续获得7颗小星的同学,奖励一颗大星,给予“光盘之星”的荣誉。而对于剩菜数量多的孩子提出建议,希望从“光一个餐格”做起,逐渐到光整个餐盘,也能成为“光盘之星”;
第三步:
在打卡行动结束后,学校再对获得21颗小星即三颗大星的同学进行表彰,请他们讲述自己坚持光盘的做法,并授予“光盘明星”的奖状。

通过光盘“摘星”,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在班中树立榜样,获得激励,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变高了。更重要的是,在21天的实践中,大家逐渐养成了光盘的好习惯。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光明日报》曾做过中小学营养餐浪费调查,数据显示,学生营养餐人均浪费216克,约占供应量的三分之一。
如今,围绕厉行节约“各显神通”已经成为浦锦街道各个校园里的自觉行动。在学校的巧心引导下,学生们也开始意识到每一粒米的来之不易。当节俭之风吹遍校园,“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也就从一句口号真正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请左右滑动查看同学们画笔下的“光盘行动”►内容来源:惬意浦锦
【来源:文明闵行】
新浪热榜
微博/微信扫码去APP查看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