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我不要脸、一副贱样”:疯狂女德班,又来祸害00后孩子了!

“我不要脸、一副贱样”:疯狂女德班,又来祸害00后孩子了!
2020年11月04日 19:23 新浪网 作者 新浪育儿

  作者| 主创团·鱼子仙人

  来源 |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还记得2017年臭名昭著的“女德班”么?

  “点外卖,不刷碗,就是没妇道。”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坚决不离。”

  “男为天,女为地,女子就该在家,女强人没一个好下场。”

  听着就让人窒息。

  因为媒体的曝光,这个创办女德班的“抚顺传统文化研究所”,被有关文化部门勒令整改,但却依然阻止不了他们更换马甲,到处开女德班。

  这次,女德班将魔爪对准了00后。

  01

  你能否接受孩子是“坏小孩”?

  事情发生在山东曲阜的一个“国学夏令营”活动上。

  在媒体曝出来的一个视频中,一个女孩正在讲述自己曾经的“堕落”。

  “我喝酒、打架、处对象,天天带着一副贱相,真的是伤风败德,我不要脸,还给父母丢脸,更给祖宗蒙羞。”

  为了进一步给对方“洗脑”,这个夏令营利用孩子们性知识和生理知识的匮乏,用恐慌和羞耻感,对孩子们各种打压。

  比如,“邪淫是罪,导致脊髓液的下流,脑髓液的下流,让脑子变得不好。”

  女孩说,自己从前胃非常不好,有时候疼得出虚汗,甚至吃不下饭,喝不下水。

  “幸亏我学习传统文化了,如果没有学习传统文化,我现在指定已经得胃癌了。”

  很难相信,这些愚昧又极度卑微的忏悔经历,来自于一个尚处于天真无邪年纪的小女孩。

  不仅如此,这个夏令营还故意利用夸张的照片来恐吓学生。

  为了论证“戴美瞳就是不正经”,会有报应,那就故意找一些眼睛烂了生蛆的照片给学生看。

  还有各种会引起生理心理不适的照片,为的就是给孩子带来恐慌,进而“洗脑”。

  但就是这样反智,三观极度扭曲的夏令营,还真有大把父母交不菲的学费,把孩子往里面送。

  是他们默认了这套价值观,还是真不清楚里面的门道?

  事实上,这个“国学夏令营”正是钻了家长们在教育问题上急病乱投医的空子:

  不爱学习、没有理想、与父母关系紧张.....

  上述的很多问题,是孩子在青春期的正常现象,但如今很多父母没有花时间去和孩子沟通问题成因,而是期待一键打包,花钱纠正。

  我相信,很多父母并非不爱孩子,也许只是缺乏教育经验,以为自己搞不定的问题,这些所谓的戒网瘾学校、夏令营,可以帮自己解决。

  但是,教育是一件需要精耕细作的事情,1个月可以「包治百病」的机构,一定是在利用特效手段揠苗助长。

  他们只负责还给父母一个“听话”的孩子,至于孩子内心有没有受到损伤,他们是不会去考虑的。

   莫言曾写过一篇文,叫《反叛的孩子有出息》,里面提到:

  “敢跟父母作对的孩子,他身上有一种天才的素质,但这种素质是被多少父母进行孜孜不倦地清洗和剔除的,于是扼杀了多少天才!”

  父母只想要“听话”的孩子,从一开始,就错了。

  02

  你是好孩子,首先要听话

  在知乎有一个匿名帖,是一个母亲正在为自己的女儿而烦恼,当我看到她列举出来的问题时,瞠目结舌:

  “女儿跟我理想中的女孩子差太多了,别人家的女儿文文静静,她就是个野人一样,成天在外疯。”

  “让她学了三年舞蹈,身体直来直去的,像个钢铁人。”

  “央求了好久学画画,暑假给她报了班,但是画得一塌糊涂。”

  在文字结尾,这位妈妈感叹,自己有点后悔生下这个女儿。

  在一位网友的视角中,这位母亲口中的"坏女儿”,变成了一个性格勇敢,执行力强,活波可爱的小侠女。

   其实,从她的描述能够看出来,女儿性格更加男孩子气,逼她学舞蹈,学画画,学写字,这些需要安静的事情,并非她的特长。

  毕竟,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女孩子都是小仙女,也有可能是小侠女呀。

  所以说,这位妈妈真正看不惯的,是女儿没有活成她理想的模样。

  还有很多父母喜欢以自己心中的好孩子形象为基础,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

  孩子喜欢看漫画,不爱看唐诗宋词,就说孩子没出息;

  孩子不喜欢韭菜馅饺子,就说他挑食;

  “如果你不按照我说的做,我就不喜欢你了。”

  这种,就是精神控制。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做着让孩子违抗本意的事情。

  如果孩子不按照他们的模式成长,就是“问题小孩”。

  其实,这些错不在孩子,而是父母内心的控制欲作祟。

  03

  我对你的任何改造,都是因为爱

  很多父母,在教育能力不再适应孩子的成长时,为了强化自己的权威,他们就会采取各种方式来压制孩子。

  现在很多家长,小时候都被父母偷偷看过日记本。如今的00后更惨,很多00后的父母除了看日记,还要用摄像头全天24小时窥视生活。

  在这条抖音视频下方,无数个孩子拥有同款父母。

  他们不仅要监管孩子的学业,还要控制孩子的精神,孩子若不听他们的,就以一句“你是我孩子,有何不可”而强势结束。

  久而久之,孩子的精神也就枯萎了。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做过一项研究:儿童时期被父母过多限制行为、干涉隐私的人,会造成终生的伤害,长大后独立性差,依赖性强,无论在哪个阶段,幸福指数都更低。

  在前几年风靡的长篇小说《无声的告白》里,开篇这样写:

  “正值花季的莉迪亚,以跳入湖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的方式,摆脱了这种被控制的命运。”

  这起悲剧源于莉迪亚的妈妈,试图将莉迪亚改造成另外一个自己,代替自己去完成无法实现的医生梦。

  长期情绪压抑的莉迪亚,最终以死来终结这种变态关系。

  很多父母,误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可以随意规划和处置。

  但,没有任何一个孩子能在这种控制中健康成长。

  小时候他们碍于经济原因,不敢反抗,长大后总会逃离这样的家庭。

  生命的最大乐趣,在于可以选择。如果剥夺了被选择的自由,那么活着就丧失了很多乐趣。

  我相信,没有父母愿意看到孩子受伤害,皮肉上的伤,父母很容易心疼,但孩子心灵上的伤,父母却碍于认知和偏见,无法感同身受。

  有时候,父母就像长不大的小孩,活在自己的期待里,错误的把孩子当成另一个自己。

  其实父母也并非天生就会做父母,有些事,需要去学习,而不是等到无法弥补再追悔莫及。

  04

  做好孩子成长的摆渡人

  成熟的父母,以放手为目的,和孩子之间自由和平等。

  台湾作家龙应台有一次和儿子去海岸玩,她随口问儿子:“你要不要去上厕所?”

  儿子说:“妈,我要不要上厕所,自己难道不知道吗?”

  因为这件事,儿子给龙应台写了一封信:

  “妈妈,你一边给我自我,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

  也就是说,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这封信,撼动了龙应台的一贯认知,因此,她把这封信称为“安德烈的《独立宣言》”。

  而那些打着“爱”的旗号,左右孩子穿衣吃饭,学什么爱好,甚至找什么样的对象的父母,在子女心中的形象,造成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心理学大师海灵格说:“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家里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

  在养育子女这件事中,最怕的不是给不到物质上的关心,而是父母无法在精神上和子女做出切割。

  不能给予自由的爱,就无法享受到和子女真正的亲密无间。

  因所有的爱都讲究对等,但惟有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无法做到真正公平,如果父母要求子女做出回报,那不叫爱,那叫“养儿防老”,本身就是变质的。

  养一盆花,一只动物,都不能做到百分百干预,为什么换做养孩子,这么需要科学的一件事,父母就忘了呢?

  也许,当父母往后退一步,和孩子平等相处,所有的紧张和不甘,都能得到缓解。

  在孩子的生命里,父母只是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的摆渡人,而不是主宰。

  当你放手,你和子女之间的缘分,反而别有一番惊喜。

  作者:木子可,十年纸媒撰稿人,专注婚姻和育儿研究,看人间情,写人间事,一心一意码字的凡尘女子一枚。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新浪育儿的微店全新开张

  https://weidian.com/?userid=1789366432

  进入浪小花的店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