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北方城市房价集体“失守”?央行前副行长:要做好泡沫破灭的准备

北方城市房价集体“失守”?央行前副行长:要做好泡沫破灭的准备
2021年01月19日 00:58 新浪网 作者 不执着财经

  

  对于一些盼望着房价下跌的人来说,去年全国整体房价并不如预期那样下跌。一边是像深圳、上海、宁波、苏州、南京等一二线城市房价还在上涨,似乎任何利空对它们都毫无作用。而另一边是,全国平均房价于去年6月份突破了万元大关。而且站上万元大关后,还有继续上涨的势头。现在就连小县城的房价都涨到八九千/平米了。

  让人稍感安慰的是,去年部分热点城市的房价即使是上涨,也是涨幅十分有限,多数属于微涨区间,即使以这样的涨幅,炒房者也是无利可图。与此同时,去年是一些小城市在领涨全国楼市,大城市并没有出现大涨。原因是小城市盘子小,受到严格调控程度少,而且价格相对较低,所以,才会“有幸”成为引领全国房价上涨的领头羊。

  

  不过,令人尴尬的是,多数北方城市房价出现了较大跌幅,主要集中在东三省,哈尔滨、辽源、铁岭、阜新、鹤岗等地。河北有石家庄、张家口、承德等城市。山东有济南、连云港、青岛、烟台、菏泽。河南有郑州、商丘。环京楼市主要有燕郊、涿州、大厂、香山、永清、霸州、通州等地。甚至连西安等西部地区城市的房价也出现了下跌。要说北方城市房价集体下跌也并不为过。

  那么,为什么北方城市房价会集体“失守”的呢?首先,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比较缓慢,而南方地区经济发展较快,而且还抓住了互联网时代的机遇,给我们带来经济上契机。比如,杭州是阿里巴巴电商的总部,那里汇集了大量的人才,人们的收入也很高,当然房价下跌速度要慢一些。

  此外,还有深圳主要是TI业发达,也带动了一大批富裕人群买房置业。而北方是大量人口要跑到南方来,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就导致了北方各城市出现人口大量流失的情况,房价怎么可能不跌?

  

  再者,去年一季度疫情爆发后,我国央行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多次降准降息。大量的资金肯定不会流向北方的城市,一定会流向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流入比较多的城市。于是,大量资金流向国内的南方城市,集中推高了这边的房价。一些南方城市房价涨幅之所以并不大,主要是去年我国的货币宽松是有所收敛的,更何况现在热点城市房价的盘子这么大,就算有一点资金流入,也难以推高当地房价的大涨。

  最后,从宜居的角度上来看,南方的城市更具有吸引力。北方的城市大多是重工业或资源型城市,这对环境总会造成一些影响,更是北方的京津冀地区每年冬天都会有雾霾天气,这主要是污染企业和汽车尾气排放,所以,北方一些有些人就带着资金到南方来投资了。当然,北方各城市离开首都很近,在贯彻房地产调控方面比较紧,不像南方有些城市相对较宽松,所以这也是北方各城市房价下跌的主要原因。

  

  现在问题来了,北方楼市出现房价集体失守的情况,现在还呈现南北楼市 “分化”征兆,这种分化情况会还持续下去吗?我们认为,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南方城市会加入到北方下跌的城市中来,国内房地产趋势将会出现明显变化,未来房地产将逐步恢复到居住属性。

  第一,今年是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国家一直在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要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的发展。未来我国将建立健全房地产长效机制,国内的房地产主要由商品房市场、共有产权房市场、房屋租赁市场这三个市场构成,并且还要出台房产税,未来房价既然不可能再大涨,只能是炒房需求退出,让商品房市场回归居住属性。

  第二,中国出现了“老龄化,少子化”,从长远来看,购房需求将会大幅减少。我国现在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2.5亿人,到203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3亿人,与此同时,年轻人口是越来越少,90后、00后人数要比70、80后少很多,而且近年来,国内新生儿出生率也呈现下滑的趋势。而中国现在的存量房都足够30亿人口居住,长远来看,房价只有回归居住属性,与当地居民收入挂钩。

  

  第三,自从1998年房地产市场化之后,国内居民的购房需求集中迸发出来,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时光后,各城市居民购房需求趋于饱和,现在不仅是三四线城市的居民拥有多套房产,即使是热点城市的居民拥有多套房产的家庭也有很多。现在各城市房产需求趋于饱和,当地人真正刚需很少了。当投机炒房需求退出后,当地人购房需求不会很多,并不支撑房价长期持续在高位徘徊。

  北方的一些城市房价开始下跌,国内房地产调整正在开始,将来会有更多的南方城市房价也会紧随其后,房地产去泡沫、去杠杆化进程不会改变。央行前副行长:要做好泡沫破灭的准备!现在手里有多套房产的,还是快点变现为妙,别等到房价真的跌了,再变现就晚了。而现在还没有购房的人,也不用急着买房,等房价跌下来,回归居住属性后,再出手也不会迟晚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