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西部(重庆)科学城迎来种子“芯片库”

西部(重庆)科学城迎来种子“芯片库”
2021年01月15日 22:11 新浪网 作者 上游新闻看点

  校地合作又出新成果,西部(重庆)科学城科技创新项目迎来重大进展。

  1月15日,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在重庆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正式揭牌开建,将建设可持续利用的长江上游种质*资源库。

  为什么建?

  实现种质创制智能化、规模化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为什么要建这样一个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

  据介绍,传统的种质利用与育种,是“源于自然”。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创制的时代。种质创制是“高于自然”,主要通过先进的遗传学手段,大规模创制生物新型素材,利用先进生物育种技术,培育革命性新品种,支撑产业迭代升级。

  长江上游是我国重要动植物和微生物资源起源和集聚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性区域。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旨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聚焦长江上游重要特色珍稀濒危物种开展种质创制与利用研究,研发种质创制关键核心技术,抢占规模化种质资源创制制高点,实现种质创制智能化、规模化,开展生物育种并实现产业化,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生物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如何建?

  打造规模化创制设施和生物育种科学中心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了解到,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已选址金凤大健康产业园,未来核心设施占地面积预计100亩,异地种质、个体和群体保存、评价、筛选用地面积预计1800亩。

  目前,已初步形成“一核多园”建设规划模式,整体建设方案和分物种创制实施方案已经通过专家论证。首期拟入驻建设示范及先行物种为家蚕、罗非鱼、黄连、杨树、茶树等;后期将重点聚焦长江上游重要特色珍稀濒危物种开展种质创制与利用研究。

  该项目是校地合作共建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又一创新成果。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着力依托西南大学农业科技和资源优势,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相关机构和高校研究团队在现代农业、组学大数据、生物技术等关键领域的学科优势,瞄准生物种质创新与利用的国际前沿与竞争焦点,面向长江上游地区的特色生物资源,针对长江上游地区生物资源遗传多样性高,但生态环境脆弱、保护力度不够、开发利用程度低等现状,突破传统生物种质资源库“重保存、轻利用、不创制”的局限,建设可持续利用的长江上游种质资源库,建设多组学与人工智能生物大数据中心。

  有哪些重点任务?

  开展核心技术研发与集成创新

  据介绍,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重点建设任务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收集整理保护特色、珍稀和濒危物种资源,建成活体异地保存信息库;

  开展规模化种质创制核心技术的研发与集成创新,建设涵盖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表观遗传组、表型组等的高标准多组学研究平台和大数据中心,系统建设自动化快速荧光鉴定与分选平台、高通量表型组学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平台、动植物规模化创制工厂等关键设施;

  围绕重点物种资源及长江上游特色资源开展种质资源规模化创制与应用,促进传统种质资源产业转型和升级。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王倩

  *种质是生物体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它往往存在于特定品种之中。种质有时又称基因,是连续的遗传物质。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重庆生物长江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