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康复一个孩子,就挽救一个家庭!蔡阿姨用爱点亮特殊儿童的星光

康复一个孩子,就挽救一个家庭!蔡阿姨用爱点亮特殊儿童的星光
2021年05月06日 16:17 新浪网 作者 上游新闻看点

  偌大的康复教室里,七岁大的男孩小旭(化名)正在康复中心练习走路,5米远的距离要花上他半分钟的时间。每摔倒一次,他就用小手撑着地板,慢慢地站起来一次。离他不远处,蔡榕正弯着腰,微笑着向他伸出双手。“蔡阿姨,我可以多走一点啦。”蔡榕拉起小旭的手,鼓励他再多走一点。

  蔡榕是重庆市渝中区健步儿童康复训练中心的康复教师,日前被评为渝中区“最美残疾人工作者”。自大学毕业后,她便加入了这个行业,现在已经工作了6年。在同事眼里,蔡榕是一名尽职尽责的员工;在孩子家长眼中,蔡榕就是一根“救命稻草”。

  日渐康复的特殊孩子是她最大的欣慰

  “上午7:45-8:15,对小芬进行康复训练,8:15-8:45,对楠楠进行康复训练,8:45-9:30,对亮亮……”从早上7:45到下午6:20,除了中午一个半小时可以休息,蔡榕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为了整理孩子的档案资料,蔡榕常常会在单位加班到很晚。“最晚工作到晚上11点,赶着末班轻轨回家。当然,运气不好的时候,就只能打车回去了。”日子一天天重复着,但让蔡榕感到最欣慰的就是看着孩子们日渐好转。

  在她所帮助康复的患者中,脑瘫患儿占了大部分。“看访了许多医院无果后,父母会把我们当作最后的选择。”蔡榕说,在她得印象里,有不少孩子是跟着家人从外地来做康复的。她想起了2018年从贵州来的一位小朋友,为了挣钱治病,孩子的父母不得不去外地打工,于是爷爷奶奶带着2岁大的孩子找寻康复机会,老人不太会说普通话,也不会使用智能手机。

  “刚来的时候,听不懂他们说什么。”语言不通,成了蔡榕开展工作的第一大难题。“每次都是在连蒙带猜的状态下和他们进行交流。”即便如此,她依旧想尽办法让家长明白怎样进行家庭训练。“老俩口带着年幼的孙子,一定特别不容易。”对于这些孩子的家庭,蔡榕更多的是理解。

  提升专业技能尽力帮助孩子康复

  交流的困难不仅出现在与家长之间,更多时候是发生在与孩子之间。

  蔡榕回忆,六年前刚接触这份工作时,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带的孩子也不配合,让她很苦恼。“这些孩子更容易发脾气,躺在地上大哭,甚至乱跑,还要动手。”蔡榕说,其实大家都很不容易,既然自己选择了这条路,那就一定要咬牙坚持走下去。

  为了快速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下班后蔡榕会待在屋内研读专业书籍,私底下也经常抓住休息的空档,向单位里的老员工请教康复技巧。在蔡榕办公桌上,摊开着一本专门用来记录专业知识和工作技巧的厚本子,两边则堆起了一摞孩子们的档案袋。

  “有一名6个月大的孩子在我提供的康复训练下,不到一年就学会了走路。”说起这件事,蔡榕感到特别自豪和欣慰。在同等条件下,这算是康复得较快的一个孩子,孩子的家人还为她送来了锦旗。日益精进的专业能力,让蔡榕获得了家长们的肯定。

  康复一个孩子,挽救一个家庭

  为了帮助孩子们康复,蔡榕还常常录制自己为其他孩子进行训练的视频发给家长,并解答他们的疑问,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建议。训练节奏对孩子的康复尤为重要,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康复进度,有时候,蔡榕自己生病了,也要硬抗着。

  “很心疼她们,孩子的家长真的很不容易,也很了不起。”蔡榕感叹到,我们的角色很重要,康复了一个小孩,相当于挽救了一个家庭,这也减轻了整个社会的负担。

  对于此次获得渝中区“最美残疾人工作者”的称号,蔡榕感到很意外,这是她工作6年来头一次获得荣誉。“这是对我工作的认可,但这份奖项也十分沉重,意味着我还需要更加努力,去担起这份荣誉。” 

  傍晚,夕阳的余晖映得人脸金灿灿的。“蔡阿姨,再见。”一个小男孩在接受完45分钟的康复训练后,用稚嫩、清脆的童音向蔡榕道别。蔡榕也微笑着向他招了招手,转身投入下一个小朋友的康复训练中。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李舒 实习生 来平平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