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老重庆|“钓鱼城”名字起源有这样一段传说,700多年前蒙哥兵败是因为天热?

老重庆|“钓鱼城”名字起源有这样一段传说,700多年前蒙哥兵败是因为天热?
2021年05月16日 19:20 新浪网 作者 上游新闻看点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朱婷/文、图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1235年,宋元战争(又称“蒙宋战争”)全面爆发,钓鱼城之战是其中影响巨大的一场战事,从公元1243年到1279年,钓鱼城军民守土抗战36年,历经大小战斗200余次,期间,蒙哥汗卒于军中,迫使蒙古帝国从欧亚战场全面撤军。700多年前,当时的蒙哥汗为何兵败钓鱼城?钓鱼城之战又有何历史意义?

  5月16日,著名作家、湖北省社科院文史研究所所长熊召政在合川区开展了名为“钓鱼城战役对中华及世界的意义”的讲座,从历史、人文、世界的角度,阐释了钓鱼城之战的深刻意义,关于蒙哥汗兵败的原因,他还分享了他的观点,用全新角度带我们认识了700多年前那场大战。

  熊召政

  “钓鱼城”名字起源

  有这样一段传说

  钓鱼城位于合川区的嘉陵江、渠江和涪江交汇处,海拔高度在91.22米至186米之间。

  来到这里旅游的游客,或许听到过这样一个关于钓鱼城得名的传说:远古时代,洪水泛滥,民众逃到山上避难,饥饿难耐之际,巨神从天而降,立于山顶的巨大石头之上,手持长竿,从嘉陵江中钓起新鲜的鱼,以解百姓饥馑。人们感念巨神救命之恩,将山顶巨石称作“钓鱼台”,山也因此得名“钓鱼山”。

  在钓鱼城景区2.5平方公里的主景区内,现存有城垣、城门、炮台、水军码头、兵工作坊、帅府、军营、天池、脑顶坪等宋、元军事及生活设施遗存,有护国寺、忠义祠、唐代悬空卧佛、千佛石窟、三圣岩等宗教遗址和钓鱼台、插杆石等远古遗迹,以及800年古桂树、薄刀岭、三龟石、鱼城烟雨等自然奇观。

  这些历史遗迹,历经几百年风风雨雨,不言不语,却是勾起游客了解历史的最佳手段。

钓鱼城老照片

  记者查询资料发现,据记载,1235年,蒙古大军在西征东欧、东征金辽的同时,大举出兵南下攻宋。自此,双方在西起川陕、中抵荆襄、东至江淮的三大战场,展开数十年攻防。因地处长江上游,扼夔门天险,顺江可趋吴楚,巴蜀地区在相当一段时期里成为蒙古攻宋的首要目标。

  1240年,蒙古军攻入南宋据守的四川,连破20城,夔门岌岌可危。同年,为防御蒙古军,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修筑重庆城时,派太尉甘闰于钓鱼山筑寨,以作重庆屏障。1243年,四川制置使兼重庆知府余玠,按照“城塞结合、军政结合”的战略防御思想,筑城钓鱼山,将合州和石照县的治所迁入城中,屯兵积粮,建立江防要塞,作为抵御蒙古军的重要支柱。钓鱼城之名始于此。

  合川钓鱼城

  斑驳炮台、城垣、城门

  记录宋军坚守钓鱼城殊死抵抗的历史

  余玠将“西通嘉定,东引夔府;上临剑阁,下负重庆”的钓鱼城作为四川抗战的前线指挥中心,亲自坐镇指挥,以不足5万之兵与蒙古军展开攻防战,取得了1243年7月至12月“四川大小36战”、1246年春抵御“北兵入蜀”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

  长期的战斗中,钓鱼城的攻防设施也得以进一步完善。

  据资料记载,1251年,蒙哥汗即位,钓鱼城下的战火愈演愈烈。

  1254年7月,王坚知合州,调集州辖5县的17万军民大修钓鱼城,新建了南北水军码头和一字城墙。经3次修筑后,钓鱼城依山筑垒,沿山险修有石砌城墙,城周长13里,建有碉楼式城门8座,城内面积2.5平方千米。江边建有水军码头,停泊战船。分内、外两城。一字城以东,城墙筑于岩壁上,以西三面环水,为外围屏障。内城建有炮台、墩台、兵工作坊、武道衙门、军营、较场等,还开挖天池14所,凿井92眼,千亩良田可供耕种,并建有暗道通往城外。

  南宋军民依此天险要塞,坚守防御。

  “我们现在看到的斑驳的炮台、码头等遗迹,都是几百年前军士殊死抵抗的重要设施啊!”参观钓鱼城时,你总能听到游客这样的感慨。

  1258年,蒙哥汗亲率主力南下,11月初沿嘉陵江东下,兵锋直指合州钓鱼城。

  1259年2月,蒙古蒙哥汗率4万大军围攻钓鱼城,王坚、张珏率兵1万,坚守要塞。同年4月,合州连降暴雨20天,蒙古军被迫暂停进攻。7月,蒙古军继续猛攻钓鱼城。不料,蒙哥汗于阵中身亡,蒙古军被迫北撤。

  此后20年,钓鱼城军民抵抗蒙古军进攻,历经大小战斗200余次,蒙古军终不能克。

  据《合州志》《无名氏记》记载,宋蒙钓鱼城之战中,有人曾命人从大天池中“取鱼二尾,重三十斤,蒸面饼数百”送到蒙古军中,说:“尔北兵可烹鲜食饼。再守十年,亦不可得也。”

钓鱼城老照片

  蒙哥之所以兵败钓鱼城

  违反了“夏天不打仗”作战习惯

  长达36年的“钓鱼城保卫战”,是南宋王朝与蒙古之间的生死决战,更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一场具有重大意义之战,创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钓鱼城战役对中华及世界的意义”讲座现场,熊召政透露,他对合川钓鱼城的热血过往非常关注,收集了大量资料,先后两次实地探访,为创作、编剧扎下了坚实基础,他将计划为钓鱼城创作剧本,以全新艺术手法重现钓鱼城军民浴血奋战、创造守土抗战36年这一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

  他还分享了蒙哥兵败钓鱼城的一些个人观点。他认为,钓鱼城之战最激烈的时段集中在1258年至1259年(或者说是1260年)以及1272年至1276年。“蒙哥死在钓鱼城以及兵败,有三个原因,首先是因为生活习性,蒙军有夏天不打仗的作战习惯,但是,好胜的蒙哥违反了夏天不打仗的习惯,作战时,天气太热,蒙古军队自然不利。第二,蒙古军队本可以绕过钓鱼城,但是,绕过钓鱼城的主张被反对。第三,蒙哥低估了钓鱼城守军的能力,没想到钓鱼城不及攻防设施齐备,且大宋军民会殊死抵抗。”他说。

  谈及钓鱼城之战的意义时,熊召政认为,丝毫不比法国的滑铁卢战役、美国的葛底斯堡战役逊色。

钓鱼城护国门老照片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