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王仙芝起义:没有替天行道的盗匪、没有忠君为国的将军

王仙芝起义:没有替天行道的盗匪、没有忠君为国的将军
2020年11月18日 16:50 新浪网 作者 小泡沫历险记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

  没有人回答司马迁的天人之问,却一直在有人重演他的天人之问。

  大唐晚期,盗匪横行。偌大帝国,就是一个盗匪的世界。盗匪是官逼民反,但官逼民反的盗匪就会替天行道吗?

  盗匪们,没有那么高尚的目的。盗匪头目,就是想杀人放火受招安;盗匪从众,就是想杀人放火搞抢劫。与其说他们是陈胜吴广式的农民起义,不如说他们是司马迁笔下的盗跖。

  

  他们肝人之肉、他们暴戾恣睢,但他们恣乐无穷、他们福寿绵延。

  逼反盗匪的腐败官员,他们是第一批遭到屠杀的人。但是,镇压盗匪的大唐将军,就能忠君为国吗?

  将军们,也没有那么高尚的目的。将军们,首先想的是当上和当稳节度使;官兵们想的是怎么乱世取利。与其说他们是在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不如说他们乐见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乐见大厦之既倒。

  01.王仙芝起义,就是盗匪的升级

  财政问题严重,所以朝廷横征暴敛。而横征暴敛的结果则是官逼民反,所以盗匪横行。盗匪横行,直接破坏了帝国的税赋基础,加剧了财政问题。为了镇压盗匪,就需要财政出钱,再又加剧了财政问题。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就必须继续横征暴敛。

  于是,横征暴敛和盗匪横行,就构成了一对正反馈的递归关系,不断加剧财政问题。当苛政与盗匪这个正反馈关系激烈爆发之时,即便有最正确的朝堂决策,也完全无济于事。

  在公元875年,因着关东旱灾,盗匪问题开始升级,最终演变为山东王仙芝起义。

  

  但是,在公元874年的时候,徐州感化军已经向朝廷报告山东南部的盗匪问题。暴风雨之初,地方军镇已经嗅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僖宗朝廷也并非腐败愚蠢,不仅高度重视而且立即行动,“敕兖、郓等道出兵讨之”。

  然而,盗匪已经是普遍的系统性问题,所以徐州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毗邻徐州的天平藩镇就爆发了王仙芝起义。

  王仙芝起义,是盗匪活动的升级版。

  首先是从农村向城市进攻。之前的盗匪主要活动在山泽之中,后来发展到农村地区,再后就是直接攻略州府。而王仙芝起义就是这种升级版本,直接率兵攻打濮州和曹州。这是一种从农村向城市进攻的极端演变。

  第二是引发了盗匪组织的连锁反应。不仅曹州黄巢率众响应王仙芝起义,而且天平镇治所在的郓州的盗匪,也参与了进来。从劫掠农村到攻略州府,后来竟然演变为整个天平藩镇(辖郓、曹、濮三州)的盗匪集体大起义。

  第三是王仙芝自封均平天补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同时发布檄文号召山东盗匪积极参与。不怕流氓会武功就怕流氓有文化,盗匪自拟封号而且大发檄文,这就已经不是军事问题了,而是政治问题。

  02.全是盗匪的逻辑,而不是起义的逻辑。

  公元875年5月份爆发起义,到11月份的时候,王仙芝的军队已经发展到几万人,而且从山东打到淮南。

剽掠十余州,至于淮南,多者千余人,少者数百人。

  关键是史书中的这个细节,“多者千余人,少者数百人”。高仙芝的几万起义军,是不是统一组织或统一号令的起义军团?

  秦末大泽乡起义,900戍卒以陈胜为王、以秦政为敌,打出了张楚政权的旗号。虽然起义军在快速发展后分裂成几股势力,但是在最初阶段,陈胜吴广的起义军是统一组织、统一号令,而且是一致的敌人。

  

  王仙芝起义,是这个逻辑吗?

  王仙芝起义根本就不是什么起义,完全是各个盗匪集团在山东和淮南地区的连锁大反应。

  名义的旗号,当然是王仙芝这个均平天补大将军,因为王仙芝的力量最强。但这个旗号,可能也只是后世为了简单理解做的命名标签。因为盗匪们各行其是,都是各顾各地搞抢劫。

  统一的指挥,也谈不上,你有一千人能攻略州府,那就攻略州府;你有几百人能攻略县府,那就攻略县府;人再少一点儿只能打劫村庄,那就打劫村庄。

  一致的敌人,更谈不上,盗匪之所以是盗匪,就是因为他们的目的是钱,既不是要消灭唐朝政权,也不是要争抢地盘。

  王仙芝的起义军,拒绝接收唐朝政府的投降官兵。官兵是职业化的战斗人员,所以起义军一般会欢迎他们投诚。但王仙芝起义只是号称起义,他们骨子里却是盗匪。盗匪自然不能采用起义军的逻辑。他们没必要接收投诚官兵,因为盗匪和官兵天生对立。同时,投降的官兵也会分割他们的胜利果实,也就是抢来的钱。

  

  同时,王仙芝的起义军,也拒绝接受地方乡绅的支持。公元868年的庞勋起义,立即就得到了地方乡绅的支持。但是,王仙芝起义从来就不接受这伙人的支持。后来的黄巢起义也是这个逻辑。直到攻入长安、打算建立新政权的时候,黄巢才开始重视乡绅豪族。原因就是盗匪的逻辑,他们要抢掠乡绅和豪族,从平民百姓手中只能抢到女人,而从乡绅豪族手中才能抢到钱财。关键是这伙人不建立根据地,打到哪里就抢到哪里,打完抢完然后就走。所以,地方乡绅和豪族是不是支持,一点儿都不重要。这是一伙完全不顾群众基础的流动盗匪。

  03.唐朝政府一直在做正确的决策

  对于王仙芝的山东起义,唐朝政府会做出什么反应?

  起初的反应不可能高明,因为盗匪问题早就稀松平常,所以官僚系统只能传统而程序化地操作。

  盗匪都是地方问题,那就由地方军队来处理。但是,地方的天平军,根本就扛不住王仙芝这伙升级版的盗匪。

  王仙芝的起义做大后,唐朝命令河南、淮南等五镇的军队攻灭盗匪。但是,这根本就没用,王仙芝的起义还在愈演愈烈。

  地方的藩镇军队,可以消灭一支攻略州府的盗匪。但是,他们无法消灭盗匪集团的连锁大起义。所以,这时候就必须组建大兵团,按照平叛战争的逻辑消灭山东和淮南的盗匪起义。

  

  于是,公元875年,僖宗朝廷接受平卢节度使宋威的建议,开始按照平叛战争的逻辑,对抗王仙芝起义。

乃以威为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仍给禁兵三千、甲骑五百。因诏河南方镇所遣讨贼都头并取威处分。

  王仙芝5月份起义、11月份成燎原之势,僖宗朝廷在12月份就组建了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这就是一个前敌指挥部。所以,你不能说唐朝腐败透顶和反映迟钝。大唐朝廷在王仙芝起义过程中,几乎就没有犯错,而且很多决策堪称英明,对前线将领的支持也堪称给力。

  同时,僖宗朝廷还在公元876年初,诏令福建、江西以及湖南等地的刺史和观察使召集兵马、训练军队。帝国的整个官僚系统都被动员了起来,这就是准备把王仙芝起义当成汉末黄巾起义来应对。

二月,敕福建、江西、湖南诸道观察、刺史,皆训练士卒。又令天下乡村各置弓刀鼓板以备群盗。赐兖海节度号泰宁军。

  僖宗朝廷还命令天下的乡镇村庄立即武装起来,“各置弓刀鼓板”。官僚要动员起来,百姓也要武装起来。这时候,帝国皇帝和朝堂已经不再顾及什么藩镇做大和百姓造反了。全部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消灭山东的这伙盗匪。

  

  公元876年8月,王仙芝起义军开始向西移动,在9月份的时候已经抵达汝州地区,直逼洛阳。这时候,大唐朝廷立即在洛阳招募军队、训练士卒,同时组建洛阳防线。

  整个王仙芝起义过程中,唐朝政府一直在做正确的决策。如果北宋的徽钦朝廷能够达到僖宗朝廷的决策水准,女真的大金根本不可能发动靖康之难。但是,这根本无济于事,因为大唐除了吴三桂。

  04.袁崇焕被杀就一定会有吴三桂,大唐将军就是如此

  李自成的起义军进兵北京,崇祯皇帝诏令吴三桂入京勤王。但吴三桂的关宁军就是死活走不到北京城,等到北京陷落后就立即返回山海关。

  为什么吴三桂勤王如此不积极?因为袁崇焕勤王后便被冤杀,而且还被传首九边。有功之士不仅无赏而且还要被杀,那么谁还会做力挽狂澜的板荡诚臣?

  如果前敌将军是吴三桂,那么再正确的朝堂决策也无济于事。

  

  公元876年7月,王仙芝进攻沂州,但被唐军击溃。实际上,王仙芝是避实就虚,不碰山东强敌而转战河南。

  然而,招讨草贼使宋威,却向朝廷上报说自己已经歼灭盗匪,而且还杀死了王仙芝。这就是大唐的将军。他们不是无能惧敌而是胆大包天,就是睁眼说瞎话。

  王仙芝转战河南之后,在9月份开始向洛阳方向移动。但是,洛阳危急之时,拥兵自重的招讨草贼使宋威,却按兵不动,就是看着王仙芝的一众盗匪打完山东、打河南。

  于是,朝廷只能诏令忠武军节度使崔安潜、昭义节度使曹翔和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阻击王仙芝的盗匪集团,以拱卫洛阳。

  王仙芝的起义军是升级版的盗匪集团,虽然人多势众、剽掠无度,但是他们打不过正规的唐朝官军。然而,唐朝的官军却始终消灭不了这伙人。一个原因是出工不出力的前敌总指挥宋威;另一个原因则是这伙人打不过就走,在运动中搞抢劫、也在运动中得生存。在876年12月份以后,王仙芝的盗匪集团已经运动到长江中游地区。到这个时候,山东的盗匪问题,也就演变为全国的盗匪问题。

  

  这时候就要问一问:招讨草贼使宋威,到底怎么了?他为什么要做吴三桂?

  公元868年庞勋起义,义成军节度使、徐泗行营都招讨使康承训带兵镇压了此次起义。而康承训的结果呢?战后有功,康承训被封为河东节度使,迁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相当于宰相。但是之后呢?却被弹劾作战不利、冒领战功,一直贬到恩州司马,最后抑郁而终。

  而当时的宋威,也带兵参与了镇压庞勋起义,目睹了康承训这位大唐功臣的人生惨淡。康承训就是明朝的袁崇焕,只不过没有被皇帝杀掉。而宋威就是明朝吴三桂,他有理由不积极平叛,因为康承训的遭遇就是将军们的集体委屈。

  05.关系就是政治,盗匪、朝廷与宋威之间的复杂关系

  盗匪集团的目的是什么?头目的最终目的是受招安,从众的最终目的是搞抢劫。但是,如果受招安比搞抢劫更有利可图,大家当然更愿意接受招安。

  僖宗朝廷当然也愿意采取招安这个手段。虽然不正义但是成本低。因为这就不是霹雳正义必行的时候,而是菩萨心肠力保佑苍生。

  但是,招安失败了。

  原因就是朝廷开的价码太低,而且只封了王仙芝为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其他人没有封。最为怒气冲天的就是起义军的另一重要首领——黄巢。黄巢早年参加科举,但死活考不上。好容易有了这么一个能当官的机会,结果还没他。于是,黄巢一怒之下,就把王仙芝暴揍一顿,甚至还用剑砍伤了王仙芝。这就是盗匪集团的权力生态,王仙芝根本就管不住手下的这伙强盗悍匪。

  

  但是,这只是一次招安失败。王仙芝有受招安的图谋、朝廷也有招安的打算,那这笔买卖就还可以做。但是,这时候根本就不是朝廷和王仙芝两厢情愿的问题,中间必须通过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唐军的前敌统帅宋威。据宰相郑畋奏报,王仙芝向朝廷提出了七次投降,但都被宋威给压下不报。

  公元877年11月,僖宗朝廷开出了足够的价码,要招安王仙芝,连同起义军的主要首领都给了封赏。对于这次招安,王仙芝也足够重视,派出心腹尚君长等人前去商讨招安事宜。但是,宋威却在中途把这伙人给截了,而且还报告自己抓了盗匪集团的主要骨干,要求朝廷封赏。朝廷当然不是傻子,即便是傻子也不能允许宋威这么玩,于是立即派遣钦差御史到宋威处审查。但是,宋威肯定不会给朝廷审查的机会,直接把这伙人全杀了。

  因此,盗匪集团被招安这件事,就彻底被宋威封死了。宋威已经不是嚣张跋扈的问题了,而是彻底不要脸,比盗匪还可恶。那么,朝廷为什么不免了宋威或杀了宋威?

  宰相郑畋建议以讨贼有功的忠武军节度使崔安潜取代宋威,但是其他大臣反对。于是,崔安潜虽然有功但是无赏,而宋威虽然有过但是无罚。

  宋城之战,左威上将军张自勉以7000士兵击溃王仙芝的起义军。这时候大唐朝廷竟然要求张自勉把军队交给宋威、将其置于宋威麾下。但是,这件事遭到了郑畋的极力反对。

  僖宗朝廷,是不是只有宰相郑畋一个明白人、一个忠臣?这些人就没发现宋威在出工不出力吗?就没发现宋威就是乐见盗匪问题做大吗?其实,大家都发现了,而且看得比郑畋更清楚。这时候,不仅不能免掉宋威而且还要重用宋威,只能哄着宋威给朝廷干活。因为宋威可以随时造反,而这个结果是朝廷接受不了的。

  06.王仙芝身死但盗匪集团不灭,因为还有后来人

  公元877年底,唐朝政府终于不再搞什么政治招安了,因为有宋威作梗实在搞不成,只能与盗匪集团全面作战。

  猛将张自勉被启用,开始进攻山东的黄巢盗匪集团。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以500沙陀骑兵为先锋击溃王仙芝,并收复江陵。于是,王仙芝开始向山东移动,试图返回山东老家,但是唐军穷追不舍。

  

  宋威的副手曾元裕亲自组织军队追剿王仙芝的起义军,并在淮西申州再一次重创王仙芝所部。此后,僖宗朝廷终于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即由宋威的副手曾元裕取代宋威,担当讨贼总指挥。

  同时,西川节度使高骈也率军一万五千人从四川挺进到长江中游,加入到了对王仙芝的围剿。

  在唐军优势兵力面前,王仙芝在蕲州(今湖北黄梅)被唐军彻底包围。经过数次轮番参战,王仙芝及其所部5万人马全被屠戮殆尽。

  至此,王仙芝掀起的盗匪大起义,以王仙芝的毙命而告终。但是,盗匪集团并不是一支统一号令、统一指挥和统一目标的战斗军团。所以,只要满天下还是会盗匪,那么王仙芝是死是活都不重要,接下来的黄巢起义将会更为猛烈。

  

  因为盗匪集团不会只有一个王仙芝,而大唐的权力系统也不会只有一个宋威。盗匪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肝人之肉,他们不是在替天行道。大唐将军们拥兵自重,乐见乱世山雨、乐见天下大乱,他们也不会忠君为国。

  庞勋起义后,大唐的权力系统就是藩镇问题,而大唐的社会生态就是盗匪问题。这两伙人搅和在一起,则是全无道德。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但是,兴亡之间,百姓更苦。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