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片《丰 碑》——云南省决胜脱贫攻坚纪实,今晚21:55云南卫视播出!

电视专题片《丰 碑》——云南省决胜脱贫攻坚纪实,今晚21:55云南卫视播出!
2021年04月30日 17:24 新浪网 作者 云南卫视

"

  总有一些岁月,注定在历史长河里镌刻下光辉的印记。

  总有一些精神,注定在中华大地上矗立起伟岸的丰碑。

"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千年脱贫梦,今朝终得圆。

  云南,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县最多、脱贫难度最大的边疆省,如期兑现了军令状和庄严承诺,交出了高质量全面脱贫的时代答卷,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是一次波澜壮阔的伟大战役!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

  摆脱贫困,是云南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的梦想。然而,云南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贫困类型复杂多样,是全国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云南,是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地方,两次亲赴云南考察,两次给独龙族群众回信,殷殷嘱托犹在耳畔。

  庄严承诺尽锐出战

  省委、省政府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使命感,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挟千钧之势,聚万壑之力,向世代沉积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

  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党政同责促攻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既挂帅、又出征,用身影指挥,用行动发令,遍访88个贫困县。其他省级领导带头挂县、包村、帮户。

  293家省级和驻滇单位,1.5万个州市县单位挂包贫困县、贫困村,75万干部与贫困户结“穷亲”,构建起“党政主责、部门同责、干部主帮、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攻坚格局。

  对标对表中央政策,及时出台349个政策文件,全面打好政策“组合拳”,构成事前、事中、事后全程规范的政策体系。

  坚持规划引领,逐级编制“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制定行业扶贫专项规划、贫困县滚动退出规划和年度脱贫计划,绘出路线图、列出时间表。

  各级带头过苦日子优先保障脱贫攻坚资金需求,创新财政涉农资金省级源头整合机制,省级以上整合资金1841亿元。

  4.85万名第一书记、21.61万名驻村工作队员爬最高的山、走最远的路、涉最深的水,和贫困群众一起斗穷魔、斩穷根,在红土高原的沟沟坎坎里,结下了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

  较真碰硬考,凝心聚力改。在全国率先提出“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实行贫困县退出省级前置评估,一个标准管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张蓝图绘到底。

  精准施策开拓创新

  精准扶贫,对象精准是前提。通过创新“五查、五看、三评、四定”和“七步法”精准识贫,实现扶贫对象的动态管理,扣好脱贫攻坚“第一粒扣子”。

  对象精准之后,措施精准是关键。通过深入开展“户户清、村村清”行动,创新实践贫困对象家底、致贫原因、帮扶措施、投入产出、帮扶责任、脱贫时序“六清”和扶贫资金、计划、审批、公示公告、责任、督查考核定到项目“六定”,村村有施工图,乡乡有路线图,县县有项目库,在基础最薄弱的农村贫困地区建立精准组织、精准指挥、精准落实、精准考核攻坚机制。

  措施精准之后,核心在于落实。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全力打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就业、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农村危房改造、饮水安全等一场场硬仗。

  实施了云南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行动,150万人搬出了“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大山。

  以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为引领,扶贫产业覆盖168万建档立卡户。“观鸟村”、“洋芋村”、“电商村”、“网红村”……遍布全省。

  培训就业两手抓,全省建档立卡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五年间增长了5倍,达到318万人,省外务工人员超过百万。

  88个贫困县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20条底线”全部达标。创新实践依法控辍保学“四步法”,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

  88个贫困县县乡村医疗机构全部达标,实现建档立卡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住院报销比例达90%,不再小病靠拖、大病靠扛。

  130万户农户通过危房改造,从过去的“忧居”变成了“安居”。

  巩固提升280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群众告别苦咸水,喝上了清洁水。

  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

  上下同心合力攻坚

  全面小康,决胜在合力。

  一个个美好愿景成为现实,凝聚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共同意志和干部群众、社会各界的共同行动——

  53家中央定点扶贫单位、上海市、广东省及三峡、华能、大唐、烟草、中烟、招商局等企业集团倾力支持;全省2.5万多个部门单位、驻滇部队全员上阵;企业、商会踊跃加入“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

  云岭大地火热的脱贫攻坚战场上,涌现出了千千万万与贫困奋力搏斗的优秀代表,把汗水挥洒在云岭大地上,把光荣镌刻在脱贫攻坚进程中,书写了感人至深的脱贫故事,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战斗壮歌!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扎根云南贫困山区40多年,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的教育扶贫事业,为1800多名山区女孩照亮了人生前路;

  “既然是扶贫,当然要到最穷的地方去。”“农民院士”朱有勇,让马铃薯变成当地脱贫致富的“金疙瘩”;

  “现代愚公”李华明,悬崖峭壁上执著苦干十二年,

  打通了最后一公里脱贫致富路。

  大理州一对“90后”“准夫妻兵”樊睿和娄煜,两人驻村相隔10公里,一个月见两次面,婚礼一再推迟,蜜月遥遥无期,但两人无怨无悔。

  “博士书记”巩宸宇,最高人民检察院派驻文山西畴县瓦厂村第一书记,考上博士,不顾家人反对毅然休学,主动请缨,来到西畴县驻村扶贫。

  被干部群众亲切称为“景东宋小康”的上海援滇干部宋杰,一家两代人与沪滇扶贫结下不解之缘;

  从珠海到怒江,“背篓医生”管延萍用“医者仁心”的无私大爱,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群众送去了最真诚的援助和关爱……

  从东莞到昭通,陈国志带着长期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80岁老母亲到昭通支教,把爱献给了山区孩子。

  红河县扶贫办干部杨礼贤,任劳任怨、加班加点,“5+2”、“白+黑”,积劳成疾,进村入户开展排查“两不愁三保障”时突发疾病,牺牲在脱贫攻坚战场上;

  昆明市东川区汤丹镇扶贫办原副主任吴国良,决战脱贫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腾冲市猴桥镇胆扎社区第一书记郭彩廷,下乡扶贫路上遭遇泥石流,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同事;

  驻村第一书记吴志宏在动态管理公开评议会上突然昏迷倒下,多方辗转抢救无效不幸去世,捐赠器官无私救助他人;

  昭通市大关县纪委选派大关县天星镇打瓦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王秋婷,工作途中遇车祸丧生,年仅26岁;

  洒热血铸丰碑。468名扶贫干部牺牲在攻坚一线,用生命诠释信仰忠诚,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在云岭大地上立起了脱贫攻坚精神的伟大旗帜。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通过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扶贫对象变为脱贫力量,贫困群众的精神世界在脱贫攻坚中得到充实和升华。

  “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腿,别家能脱贫奔小康,我家照样能。”张顺东、李国秀夫妻俩用“一只手、两条腿”,盖房、种地、驾摩托车,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顺利脱贫。

  香格里拉市脱贫户格茸组建了一支“精准扶贫感恩”宣传队,唱响了“永远感党恩,永远跟党走”的颂歌,把党的好政策唱进了寻常百姓家。

  阿佤人民在新时代再唱新歌,景颇族群众创作了民族小调“九谢共产党”。

  千年梦圆接续奋斗

  千年梦想,百年奋斗,圆梦今朝!

  经过8年的持续努力,云南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书写了光辉灿烂的新时代答卷。

  全省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了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现象,边疆各族群众吃不愁、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和饮水安全有了保障,欢声笑语多了,勤劳致富多了,文明新风多了,自信开放多了。

  全省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极大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边疆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全省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实现了“千年跨越”。一个也不能少的誓言,书写在4800万云南各族人民的生活巨变里。携手奔小康的足迹,印刻在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中。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正大力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带领各族干部群众继续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