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2022年5月14日 新华纵横(半成品)

2022年5月14日 新华纵横(半成品)
2022年05月14日 16:02 新浪网 作者 新华社

  

  【小标题】霍尔果斯口岸通行中欧班列运行线路达60条

  【解说】近日,一列由贵阳始发,搭载42个集装箱,满载着热轧非合金圆钢、过滤器、家庭娱乐游戏机等596吨货物的2013次中欧班列从霍尔果斯站开出,驶往格鲁吉亚波季港。据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站统计,此趟班列是经霍尔果斯口岸通行的第60条中欧班列运行线路。

  自2021年以来,从霍尔果斯口岸通行的中欧班列数量、线路,均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从2021年至2022年5月8日,霍尔果斯口岸通行中欧班列线路共新增39条,新增线路通行的中欧班列数量约占口岸通行班列总数的65%。新增班列始发地集中于西安、重庆、成都等中欧班列集结城市。

  据霍尔果斯海关统计,中欧班列搭载的货物中,大宗资源型商品占据半壁江山,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整车等高附加值产品大幅增加。

  【同期】霍尔果斯捷安国际货运有限公司部门主管 彭珍

  相比于几年前,我们如今代理的中欧班列数、货运量以及货值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而且现在中欧班列所有的审批事项都可以在网上办理。比如,通过关企工作交流群,我们可以向海关提请舱单归并申请、查询班列放行信息、咨询业务问题等。同时,对进口班列信息实现了自动转关审核,整列进口班列现在能“秒报秒放”。这些举措让我们少跑了不少路,也加快了班列放行速度,真的是方便太多了。

  【解说】在新增线路中,新疆本地开行班列线路也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

  【小标题】大漠边缘“慢火车” 温暖百姓出行路

  【解说】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和田玉龙号”列车每天会穿越这里。它从和田站出发,行驶1960公里到达乌鲁木齐。与普通火车不同,这是在新疆开行的唯一一趟公益性“慢火车”。

  【记者出镜】新华社记者 邵艺博

  这些年,高铁逐渐成了人们出行的首选,慢悠悠的绿火车逐渐淡出了人们的印象。这种看似与中国高铁发展“背道而驰”的“慢火车”,却仍然被保留了下来。我现在即将搭上从和田开往乌鲁木齐的“慢火车”,这列火车有什么特别之处?来,跟我一探究竟。

  【解说】这趟公益性“慢火车”已经运行11年,与时速300多公里的高铁相比,“慢火车”的速度慢了不少,但在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的地区,“慢火车”的开行实实在在保障了沿线百姓的正常出行。

  过去,受限于恶劣的自然环境,新疆最南端和田地区的居民出行很不方便。2011年6月,首趟“和田玉龙号”旅客列车正式开行,结束了和田地区不通火车的历史,极大地改变了南疆百姓的出行方式。

  列车长坡拉提汗负责这列“小慢车”的乘务工作已有9年,精通汉语、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热情周到的他和沿线少数民族群众相处融洽。他告诉记者,这趟列车从和田到乌鲁木齐需要32小时40分,一共有66个停靠站点,平均每30分钟停一次。

  【同期】“和田玉龙号”列车 列车长 坡拉提汗

  “小慢车”的公益性最主要的是票价便宜,从和田到喀什票价55块钱,最便宜的和田到墨玉之间5块钱的票,别看我们这个“小慢车”,半个小时停一站,你别看比如阿克陶站,上一个人,我们车照样停,所以(为)南疆老百姓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方便。

  【解说】行走在车厢内,一些卧铺上系的艾德莱丝绸带分外显眼。这种绸带并不是用来装饰的,它用来标识需要更多帮助的旅客,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对于行动不便的旅客,“小慢车”就是他们心中的“暖心车”。

  【记者出镜】新华社记者 邵艺博

  亏损开行的“小慢车”虽然不符合市场规律,但却是连接南北疆百姓的便民车,也是沿线百姓的致富车。在这趟列车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很多的老百姓带着自己家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在上面售卖。

  【解说】列车刚过喀什地区莎车县,“小慢车”上的“流动巴扎”(巴扎,维吾尔语意为“集市”)便开张了。为了帮助沿线群众销售南疆特产品,“和田玉龙号”除了提供日常客运服务,还为沿线农户搭建了免费的销售平台。仅2021年,沿线农户通过列车“流动巴扎”销售特色农产品及手工艺品收入累计24万多元。

  “和田玉龙号”上的一个厚厚的留言本,记录了旅客们对这辆“小慢车”最真实的情感。“慢火车”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也是一缕慢行的情怀。它既是沿线村民出行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又是乡村振兴的致富助推器。在中国,像这样的“小慢车”共有81对。它们便利着人们的生活,承载着人们的希望,把大漠、山区和城市连在一起,把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小标题】秸秆深耕还田 唤醒土地活力

  【解说】“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河北省泊头市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户增产增收。

  在泊头西辛店乡崔桥村的农田里,大型拖拉机正在进行深耕、平整作业。随着机器的轰鸣,新鲜的深层土壤被翻到表层,而富含秸秆的表层则被深深覆盖。

  【同期】河北省泊头市崔桥村村民 周广辉

  每年都是用旋耕机,旋耕机耕得虽然平,但是它打破不了犁底层,而且下面特别实,对作物生长、渗水性都不太好。现在国家政策好,翻一下,老百姓特别认可。

  【解说】近年来,当地农田多以旋耕播种方式为主,由于旋耕深度只有15厘米左右,造成底层土壤板结,表层土壤含秸秆成分多,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为解决这一问题,泊头市利用上级优惠政策,一亩地补贴40元,引导农民对土地进行合理深耕。

  【同期】河北省泊头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 李铁链

  经过深耕可以打破坚硬的犁底层,加深耕层,增强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还可以有效杀灭害虫虫卵,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产量10%以上。

  【解说】在泊头市四营镇田二村,宇昌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宏图看着600亩长势良好、丰收在望的麦田喜不自胜。

  【同期】河北省泊头市宇昌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张宏图

  去年种小麦之前,600亩地普遍进行了深翻,耕深在30到35厘米之间。现在看麦子长势特别好,而且起到了控草的作用,一遍除草剂也没打,而且一根杂草也没有,今年秋后我要继续深翻,这个模式已经被人们认可。

  【解说】实践证明深耕虽然增加了作业成本,但降低了病虫害防治的费用,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粮食的品质和产量。

  【小标题】点“菜”成金!秦岭深处 科技助推高山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解说】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地处秦岭腹地,由于山地多、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是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和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适生区。近年来,太白县在蔬菜育苗、新品种引进、高效栽培实用新技术推广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和技术创新,使高山绿色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眼下正是太白县高山绿色蔬菜育苗的关键期,作为县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主任的赵志国,每天都要去县上的育苗中心以及几十家育苗专业合作社查看育苗进展情况。赵志国告诉记者,今年,通过漂浮育苗法可培育鲜食玉米、大田玉米壮苗4000多万株。

  【同期】太白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 赵志国

  太白无霜期短,过去种植蔬菜一年一茬,现在通过鲜食玉米和大田玉米漂浮育苗技术的成功,一年种一茬蔬菜再种一茬鲜食玉米,实现了一年两茬的种植,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真正做到了提质增效。

  【解说】为了让蔬菜育苗科技创新成果在全县蔬菜龙头企业和蔬菜专业合作社得到进一步推广,太白县农业、农技部门还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驻农业生产企业和园区,开展“一对一”服务,先后培育出1531名农民技术人员,活跃在全县蔬菜生产一线,指导农民科学种植。

  制片人:李杰

  编导:邓浩然

  记者:周生斌、白志强、邵艺博、关俏俏、骆学峰、都红刚

  报道员:李明、李辉慧、王立芹、张志宇、冯国荣、冯涛、张潇

  配音:杨梦辉

  统筹:王健、张旭东

  片头制作:夏勇

  监制:张平锋

  出品人:孙志平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