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涨价的热干面,我的钱包快养不起了

涨价的热干面,我的钱包快养不起了
2021年02月23日 10:10 新浪网 作者 武汉三镇吃喝玩乐

  最近上班路上,在楼下过早时发现热干面又双叒叕涨价了?

  当下大呼:“尼玛,盒死人,热干面莫昂又涨了啊?”。

  感叹之余又在网上翻了翻评论,发现大家除了纷纷哀叹家门口的热干面涨价5毛1块,又觉得自己吃不起过早。

  那些揣着几个钢镚和分子钱,在巷口角拉就能过早到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每逢过年,过早摊子就蹭蹭蹭往上涨价的境况早已屡见不鲜。以每年匀速提升的过早物价,似乎成为比春晚上《难忘今宵》更意料之中的压轴节目。

  豆皮烧梅的油脂丰腴,热干面牛肉粉的扎实顶饱,糊汤粉带油条一口回味悠长……

  此时我心中突然冒出许多疑问。

  父母辈里最怀念的过早到底有多便宜?和小时候对比,现在的过早翻了多少倍?如今的过早,打工人真的吃不起么?

  一切问题,吃货君带你一探究竟。

  两大勺浓稠到成坨的芝麻酱,再淋上香味醇厚的小麻油。

  汽锅烫过的碱水面配上分量十足的萝卜虾皮,雨棚下的面摊子和几张老木桌子支撑起了一代人关于过早的记忆。

  吃过80年代一碗1毛钱的热干面,1997年身价1块左右的过早似乎无法让现代人大跌眼镜。不过一碗二三两的扎实容量和满满小料,早就把现在一众过早摊子甩到八百里开外。

  当然,边走边吃还是武汉人的天赋异禀。端着极富年代感的大口瓷碗或者搪瓷碗,行走在万物更新的90年代,逐渐与国际接轨的武汉当街嗦面也是放不下的fashion。

  千禧年的钟声敲响,武汉进入了又一个千年。

  琴台大剧院开工,武昌江滩建成,大街小巷里的过早摊子也逐渐多了起来。

  卖热干面的过早摊也开始向其他“过早产业”进军,不捎带卖点烧梅面窝,绝对是不够上档次。

  上学路上遇到好讲话的老板,总会卖5毛钱的小碗热干面给学生伢。在一次性纸碗还没出世的00年代初期,透明塑料大口碗是风靡一时的碗界老大。

  随手撕一张硬纸壳做隔热碗垫的老摊子也成为了当年的时代绝唱。

  00年代末,一次性纸碗正式登上武汉人过早舞台。

  对比上个世纪1元的物价,这时候0.5元的涨幅似乎像是专门为纸碗准备的。相较瓷碗而言,小巧轻便的纸碗随拿随走,无论是糊汤粉还是生煎包都能完美匹配。

  从此所有关于武汉人过早的影像资料里,都必定会出现纸碗的身影。

  此时的2块左右的热干面,虽然对武汉人收入而言不算贵,但也没有让人产生吃不起的错觉。

  10年代的热干面开始随着时代发展,价格开始踩住油门飞速狂飙。

  每到过年涨5毛已经是正常频次,更有甚者用半年就涨一次价的价格策略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在家楼下的小店攻占下沉用户的时候,常青麦香园、蔡明纬、蔡林记等过早连锁品牌开始真正把“集合店”的思路做大做广。

  在老武汉心水三镇民生甜食馆的时候,连锁店也拉住了上班族懒得排队的心。毕竟难吃的过早店在武汉开不过一个月,能被嘴叼武汉人认同的过早多少都和好吃沾点边。

  看着价格不断上涨的热干面,武汉人终于从此刻开始有了“吃不起”的念头。

  20年前后,凡事都有了个“plus豪华版”的概念。

  iPhone有plus,咖啡有plus杯,当然热干面也可以有plus版。

  『周记豆皮大王』为代表的的一顿乱加派,以腰花猪肝为主的配料,可以一路加到50块。

  兰陵街上的『王记生烫』以各类生烫作为点睛之笔。除却牛肉生烫,腰花、猪肝、百叶也是不可错过的精品。在热汤里走一遭,无数肉类都有了弹牙爽滑的新鲜感。

  切片卤牛肉派和鲜虾派也走入街头巷尾,随随便便加上少许就冲破10元,朝向20元区努力冲刺。

  配料与味道几十年如一日,依旧是回忆里的模样。街头巷尾的小店摊贩随着城市更新,无名小破店和街头便利店雨后春笋般探出头来。随处可买的过早完成了从几分几角到10元大关的蜕变。

  一碗热干面加碗蛋酒,一份豆皮配上碗桂花糊。

  现代人吃次过早,即使整顿看不见肉,随随便便也要个7、8块。

  70年代卖出3毛钱一碗的抄手,如今在蒋婆或者小秋买一碗也要15块,好久没到店里的爷爷奶奶也会嘴里念着:“又涨了1块钱。”

  小时候吃到的豆皮。一盘也不过5块。而今想要吃到扎实美味的豆皮,少说也要10元起步。97年买到的一碗满满牛肉的牛肉粉,2021已经翻了23倍。连包子烧梅都从个位数冲到了十位数。

  单单看物价确实早已天翻地覆,“吃不起”想法的诞生似乎也无可厚非。但纵观各个年代过早月占比,得到的结果并非如此。

  从20世纪初到现在,过早占收入比越来越少,理应在过早上越来越随心所欲才对,但人们“吃不起过早”的想法却越来越浓。

  从上世纪到2021,我们生活中的其它支出似乎越来越多。

  房子、车子、孩子、贷款、婚礼、生活开支……当生活中各种开支都在高速增长的时候,当娱乐精神需求开支越来越多的时候,当各种新消费点被挖掘的时候,过早额度自然显得越来越少。

  几十年间,热干面的单价已经上涨10倍,武汉人的平均工资也涨了10倍。

  更多人认为是工资涨幅没有跑过过早涨价,但事实并非如此。

  人不是神仙,一年365天最离不开的就是过早。

  尽管平日人模狗样的大家谦卑有礼,但面对突如其来的涨价,还是会歇斯底里。你可能会花几十块买一杯奶茶,或者吃完一顿下午茶后不心疼地付了账,却难以接受涨了价的过早。

  不值?还是不舍?或者是对熟悉的事物,难以接受翻天覆地的改变?无论答案如何,似乎在2021,大家愿意花在传统过早上的钱越来越少了。

  虽然过早涨价,但嗜过早如命的武汉人还是不改端着热干面边走边吃的习惯。

  虽然嘴上讲着“鬼揍”,但武汉人的血管里早就是芝麻酱味。

  只求过早涨得慢一点,让卑微打工人也能时不时搞一个“极奢”版过早在朋友圈里炫一下,好么?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热干面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