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听见•博物馆】胶东民俗文化博物馆,传承乡土味儿 留住文化根儿

【​听见•博物馆】胶东民俗文化博物馆,传承乡土味儿 留住文化根儿
2021年01月17日 07:10 新浪网 作者 青岛新闻广播FM1076

  

来啦

  听见•博物馆 节目正式开启探馆之旅!

  岛城首档博物馆类专访节目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与青岛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青岛啤酒博物馆独家赞助青岛思凯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全程支持播出时间:每周日下午15:20—16:00播出平台:FM107.6青岛新闻综合广播、蓝睛视频

  

  本周打卡:胶东民俗文化博物馆

  

  胶东民俗文化博物馆位于莱西市区中心水沟头文化市场内。展陈面积2600平方米,展品8.6万余件,是青岛市首批免费开放博物馆之一,也是山东省第一个民俗博物馆。博物馆所陈列文物主要有古代农耕器具、运载器具、制造器械、各种生活用品、工艺制品、礼乐器具、祭祀服务器以及革命历史文物;露天陈列各种、各类农耕石器工具、加工工具和民用生活类器具上万件。全面展示胶东地方特色,具有重要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子墨手札】

  以农具、农器收藏起家的博物馆

  把住了农耕文化那根脉

  还原了乡土中国的历史

  8.6万余件的民俗文物

  盛装在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博物馆里

  犹如百人挤独木桥

  又犹如叠罗汉

  这是子墨见过的 最特别的一家博物馆。

  

  在莱西城区寸土寸金的中心地带,有一处占地36亩的民俗博物馆。它以独特的民俗风情与喧闹的现代文明相映成趣。走进去的子墨,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啥都稀罕。

  

  你以为这是个凳子?其实翻过来它可以变成这样👇

  

  你以为这只是个梯子?放上镜子,它还可以是个梳妆台:

  

  底下的银盆洗漱用,还有配套小板凳可以拿出来,坐着对镜贴花黄~一凳多用,纯手工打造,小户型必备,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绝了!再来猜猜下面这是啥?现在银行里还在用!

  

  这俩字儿咋读?知道这是干嘛的吗?过去大户人家必备!

  

  不知道?关注今天15:20分《听见•博物馆》直播,节目里告诉您!

  最早的保险柜,硬币从上面孔里塞下去,纸币从后面凹槽处放进去,连接处有锁,上面的木板可以打开;还能当凳子,过去掌柜的往上一坐,人肉大锁,谁敢打主意?

  

  正儿八经的“暖壶”鼻祖:茶壶外面给做个罩子包起来保暖,此为“暖壶”是也~

  

  这两个看起来差不多形状的玻璃制品,其实是早期的“奶瓶儿”和“吸奶器”,可看出区别了?

  

  越看越觉得有意思!过去大伙儿怎么想出来这种设计的呢?

  以上这些,往回倒个百十年,其实也并不是什么稀罕物,都是咱胶东地区寻常人家里物件儿,凝结了过去劳动人民满满的智慧结晶。可是如今,在城市或者乡村,却都已经难觅踪影了~像这样的老物件儿,在胶东民俗文化博物馆里,还有很多。这家博物馆并不是一个人的收藏,而是一家村集体的产业,他们属于莱西市水集二村的全体村民,共同所有。最开始的发起人,是莱西市水集二村党委书记,姜殿平,胶东民俗文化博物馆的创始人。

  

  姜馆长正在展示馆藏: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木质“冰箱”,清代老玩意“先别卖,留一留”

  故事要从25年前讲起。1996年,莱西当地经济发展薄弱,身为村主要负责人的姜殿平上任的第3年,遇上了村里固定资产重组。 “莱西地势平整,很早以前就实现了农业耕作的机械化。”姜殿平说,在那次村固定资产重组的过程中,村里有几台老化的大型脱粒机和拖拉机,这些集体财产要处理。当时就有村民建议,将已经过时的脱粒机和拖拉机卖掉,也有村民觉得村里的东西哪能说卖就卖。两类意见僵持不下,最终姜殿平决定将这些老玩意“先别卖,留一留”。 1998年,姜殿平跟随企业到法国去学习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他发现法国的一个地方放着磨盘、石碾和古老的瓦缸。他向身边的一个法国人询问,这名法国人称,这是一个华人居住区,这里的华人尽管身在国外,但心系中华,所以才将磨盘、石碾和瓦缸从遥远的中国运到了法国。 自这开始,他就和村里的党员、干部一道开始在莱西的民间搜集起了老物件,之后将半径扩大到了青岛的平度、即墨等地,最终半径扩大到了烟台和威海等胶东半岛。 2000年,他又随一个民间社团到中国的一个临近国家考察了这个国家的民俗博物馆。在这个民俗博物馆里,他惊讶地发现原是中国民间的一些生活器具,竟然被摆在了这个国家的博物馆里。 中国的东西流落到了国外,现在竟然成了人家国家的历史。这让姜殿平皱起了眉头。 回国后,姜殿平下定决心,一定要将流落在中国民间正遭损坏或者不被国民重视的老物件留下来。“民俗文化王国”诞生2003年,在姜殿平的力促下,村委会研究决定,借市政府旧城改造之机,规划出村庄最核心的一块地方建一个民俗馆,陈列过去生产、生活使用过的工具、农具。此举,村里净投入近 2000万元。“若搞房地产开发,不仅不需要投入这2000万元,按当时价格计算,村里至少能赚4600万元。”回忆起当年的决策过程,姜殿平笑着说。从搜集民间的磨盘、耕具、炊具,到搜集民间的家具,从山东省内到河北、山西、陕西等省份,姜殿平带领一个队伍浩浩荡荡在收集民俗文化的道路上前行。“只要是涉及衣食住行用的我们都搜集。”姜殿平说,一开始,他们收集的东西有一些是村民送的,再到后来一些即将消失的东西他们得需要钱买了。他们搜集物件的质料涉及了木、石、丝、竹、铜、铁、陶、瓷、麻、纸等。   市场管理人员一发现具有胶东特色、适合民俗文化馆陈列的,便出钱买下来收入馆藏,每年因此花费的钱往往达百万之多。姜殿平本人更是不遗余力地收集文物。2006年夏天到北京开会,他一次买了马鞭、马灯、马车套、马车刀子、马嚼子、马车油壶等 30多件。大热的天,闲坐着都出汗,何况他 50 岁的人肩背手提,大汗淋漓一直赶到有出租车的地方。他说,这些民俗的东西,再不抢救很快就消失了,出力流汗还怕抢救不完呢。

  

  博物馆里有一个80斤左右罕见的大型紫砂缸,它是在碎裂后又用老手艺锔起来,上面有300多个锔钉,在全国这样的大缸也不多见,非常珍贵。姜殿平说,之前有人要出16万元买走紫砂缸,被他拒绝了,这300多个锔子的背后集合了民间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精细的技艺。“民俗文化不是生意,不可买卖”。如今, 馆里 “文物”丰富,既有明清风格的古木家具、墙画、摆件,又有农业化时期的炕席、衣柜、纺车等。 “三寸金莲”到底有多长?“三寸金莲”的鞋底是如何演变来的?“三寸金莲”鞋底之后中国人的鞋底又是如何演变的?这样的答案都被这个团队以实物搜集到了。

  

  中国清朝的多宝阁做工到底有多精细,皇宫用的一个多宝阁有多少抽屉、多少个隔断?姜殿平引领的团队都在中国民间找到了答案,并将这些流落于民间的珍贵文物带了回来。

  如今,胶东民俗文化博物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道,成为山东民俗学会研究基地、青岛市未成年人教育基地、青岛科技大学等院校的教学基地以及莱西市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少藏品被山东大学、山东美术学院等高校列入研究课题,有的列为青岛文化部门申请文化遗产的名录。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青岛作为协办城市,一次性向这个村办民俗文化博物馆借调展品达48 件之多。

  

  不仅如此,这些反映胶东地区老百姓生活的民俗老物件儿,还走出国门,多次代表山东民俗文化交流团到韩国进行文化交流。2015年,世界体育休闲大会在莱西举办,大会主席德雷克·卡塞到访莱西期间,参观了胶东民俗文化博物馆后,对大放异彩的中国民间历史和姜殿平直竖大拇指。在卡塞离开博物馆前,他给了姜殿平一个紧紧地拥抱。

  

  馆藏部分民俗老物件,8.6万余件的民俗文物盛装在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博物馆里,犹如百人挤独木桥,又犹如叠罗汉。

  用民俗专家的话说,以农具、农器收藏起家的胶东民俗文化博物馆“把住了农耕文化那根脉”,还原了乡土中国的历史。“在青岛看山看崂山,看水看大海,要看民俗历史不来莱西都不成。”姜殿平表示,他们期待未来胶东民俗文化博物馆在现有基础上建得再大一些,打造一个胶东民俗文化产业园,将莱西的地方特产融入到这个产业中,让中国了解莱西,莱西走向世界。

  文中部分图片及资料,由胶东民俗文化博物馆提供

  今天下午15点20分,关注《听见•博物馆》

  邀请 胶东民俗文化博物馆的创始人 姜殿平

  讲述8.6万件老物件收藏背后的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