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体育现代化”学术会议线上举办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体育现代化”学术会议线上举办
2022年12月18日 21:53 新浪网 作者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杜松石 尹文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孟佩佩)12月17日,“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体育现代化:理论、历史与实践”学术会议在线上举办。会议由北京体育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300余位来自国内外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媒体代表参会。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当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部署,擘画了新征程中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美好蓝图。开幕式上,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剑指出,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深入推动体育现代化需要关注三点,“第一,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观念,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体育的现代化;第二,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明确体育现代化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机理;第三,坚持自信自立,坚持胸怀天下,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发展新道路”。

  在主旨报告环节,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丰子义指出,从世界现代化的角度看,中国已经实现了从“现代化在中国”到“中国式现代化”的转变,具体表现在现代化的普遍与特殊、现代化的外源与内生、现代化的自主与依附这三个方面。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志成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与体育现代化的范畴关系”入手,指出体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与体育现代化的共同本质追求是人的现代化。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梁昊光从“时间紧迫、内容复杂、国际环境”这三点分析了中国不走现代化老路的原因,并通过分析“全阶段、全要素和全人口的现代化”这三个突出特征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路径有何不同。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燕连福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我们要着重在“大”“富”“衡”“美”“远”这五个字上下功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方位的复兴,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国家的全面富强、民族的全面振兴和人民的全面幸福;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作用是有理论、有组织、有步骤、有系统的全面推进。

  原中央党校校委委员、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部主任韩庆祥强调,我们不仅要从静态,更要从动态层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关注其动力机制、平衡机制和治理机制,并从政治逻辑、现实逻辑、时代基础、理论逻辑以及哲学基础五个方面具体深入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南开大学副校长王新生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深入探讨了“为什么是现代化”“为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建构”三个重大问题。吉首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白晋湘提出民族传统体育之于“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五个方面的重要意义。成都体育学院原党委书记刘青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体育崇高的历史使命的核心要义和逻辑指向。成都师范学院原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宁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体育强国建设之间的支撑与依赖关系。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海英阐释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何以支撑和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新发展。

  下午的分论坛研讨环节,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体育现代化的理论”“中外体育现代化的历程和经验”“中国体育现代化的现实与未来”3个议题,来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研究员崔乐泉、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鄢一龙、西南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教授邓群刚等53名专家学者分别展开了深入讨论,并在闭幕式上分别汇报了所在论坛的研究成果与共识。

  责任编辑:许革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中国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