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青海新闻5月19日电(曹有山 祁绣娟)五月的海南州兴海县绿意盎然、奶茶飘香,蔬菜大棚里生机勃勃,草原上牛羊肥壮,扶贫车间里工人们忙碌着,从黄河岸边的曲什安镇、唐乃亥乡到县城子科滩镇的移民安置区,农牧民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兴海县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结合全县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优势,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全县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做好“评估总结”文章 巩固产业发展成果
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各级党组织的头等大事,从抓班子带队伍到抓牢青稞、油菜、牦牛、藏羊产业项目。
建立县乡村“三位一体”联动工作机制,用好各类资源,选准合适路子,完成增收目标。其中,兴海县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领导小组实行小组成员单位联系制度,2个成员单位联系1个乡镇,做好督促指导和协调推进,并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文件和措施。
另外,全县57个行政村“两委”班子成员357人,让村党组织书记或班子成员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切实增强村党组织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中的主导权。同时,向24个脱贫村、易地搬迁村、乡村振兴重点村选派72名驻村干部,下派26名选调生到村任职,招聘35名大学生到村指导服务,组织50余名专业人才深入乡村做好科技服务。
重点围绕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乡村旅游、集体资产租赁等产业,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户”发展模式,提升村集体经济内生动力。
近年来,为57个行政村先后投入资金7908.5万元,累计收益4641.7万元。目前,全县收益10万元以上的村达83%。

谋好“发展后劲”文章 凝聚产业发展合力
定期深入联系乡镇做好督促检查和协调服务。对一些自然条件差、资源禀赋弱、集体经济发展难的村,按照“一村一策”的思路制定实施方案。
同时,发挥乡镇纪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作用,加强对集体经济项目、资金、资产的监督管理。明确年度目标考核指标。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规章制度。

组织乡村两级干部、第一书记、致富带头人举办村集体经济专题培训班。成立工作专班深入基层调研,研究编制相关实施方案。坚持和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挥“土专家”“田秀才”“新农人”等作用。制作《村集体经济应知应会手册》。大力宣传报道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
目前,兴海县已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生动局面,增收形式愈加多样,村集体经济逐渐形成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的良好格局,整体发展质量实现了“新跨越”。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