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大美·中国女科学家 | 张弥曼:追寻“从鱼到人”的证据

大美·中国女科学家 | 张弥曼:追寻“从鱼到人”的证据
2019年03月03日 10:00 新浪网 作者 知识就是力量

  大美·中国女科学家 | 张弥曼:追寻“从鱼到人”的证据

  大美·中国女科学家 | 张弥曼:追寻“从鱼到人”的证据

  本文节选自图书:《大美·中国女科学家》第一卷

  大美·中国女科学家

  时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科协成立60周年之际,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出品,中国科协常委会女科技工作者专门委员会和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统筹策划出版了《大美·中国女科学家》系列丛书,以“图书+音频+视频”的方式呈现中国女科学家的风采。

  半个多世纪前,

  年轻的张弥曼为解开四足动物起源的谜团,

  付出了艰苦的劳动。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她,

  仍然在古鱼类研究领域进行着不懈地探索,

  挖掘脊椎动物演化史上属于鱼类家族的故事。

  大美·中国女科学家 | 张弥曼:追寻“从鱼到人”的证据

  张弥曼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教授、英国林奈学会会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从事比较形态学、古鱼类学、中-新生代地层、古地理学、古生态学及生物进化论研究。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60年的科研履历中,

  她与古生物学领域可以说是“先结婚后恋爱”。

  在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应国家号召,

  张弥曼报考了北京地质学院(今天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区),

  又在1955年前往苏联的莫斯科大学学习古生物学。

  虽然她当时对古生物学一无所知,

  却带着一颗求真求实的心走进了古生物学领域,

  而且越来越发现这个领域非常有意思,

  便坚持下来直到今天。

  大美·中国女科学家 | 张弥曼:追寻“从鱼到人”的证据

  野外考察团队中张弥曼(中排右6)是唯一女性

  1965年,张弥曼

  前往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学习。

  为了揭开四足动物祖先的“身世之谜”,

  张弥曼对自己的化石标本进行了连续磨片。

  那段时间,她每天晚上只能睡四五个小时。

  经过持续两年的艰辛劳动,

  这件长度只有大约28毫米的化石,

  被转换成了540多张厚度不到1毫米的蜡模!

  当这些蜡模被叠加起来的时候,

  张弥曼看到了一个震撼古生物学界的事实。

  按照当时的分类方法,

  先驱杨氏鱼被归入总鳍鱼类。

  瑞典的古生物学家们认为,

  它应该有一对内鼻孔,

  那是鱼类“登陆”时学会呼吸的关键构造。

  但张弥曼仔细观察了蜡模,却没有找到内鼻孔。

  大美·中国女科学家 | 张弥曼:追寻“从鱼到人”的证据

  张弥曼(右5)在瑞典进修期间与老师和同学合影

  由于她的工作无可挑剔,

  古生物学界开始重新思考内鼻孔的起源问题。

  可以说,如果先驱杨氏鱼确实属于总鳍鱼类,

  那么她的这项发现就严重动摇了

  总鳍鱼类是四足动物祖先的地位,

  “足以改变古生物学的教科书”。

  此后,全球古生物学界围绕张弥曼的工作,

  对四足动物的起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到1995年,古生物学界普遍认同了她的观点,

  认定肉鳍鱼类起源的中心地区不是欧洲和北美,

  而是中国云南曲靖。

  大美·中国女科学家 | 张弥曼:追寻“从鱼到人”的证据

  张弥曼向记者展示鱼化石(金帆/摄)

  半个世纪过去,

  随着更多的化石证据被发现,

  杨氏鱼的分类位置被调整到肺鱼一支。

  今天的古生物学家普遍认为,

  它属于原始的肺鱼形动物,

  而它在进化史上的位置接近四足动物的起源点。

  张弥曼当年精心制作的模型,

  开启了这个领域持续至今的研究热潮。

  大美·中国女科学家 | 张弥曼:追寻“从鱼到人”的证据

  张弥曼在吉林松原开展野外勘察

  张弥曼认为:“没有我挡在前头,

  年轻人就能得到最好的化石,

  没有顾虑地更快上一线,

  支撑起(古鱼类)学科的发展。”

  于是,在十多年前,

  她将自己做了很长时间的泥盆纪鱼类研究,

  交到了学生朱敏手上,

  自己则转向了新生代(距今 6500 万年前至今)鱼类的研究。

  很快,

  在张弥曼的支持下,年轻人就有了成绩。

  2006 年,在她 70 岁生日之际,

  朱敏将自己的一项重要发现命名为“晨晓弥曼鱼”,以感谢她的传道授业之恩。

  3年之后,朱敏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

  引起全世界轰动的成果,

  即对一种名为“梦幻鬼鱼”的史前鱼类的研究。

  大美·中国女科学家 | 张弥曼:追寻“从鱼到人”的证据

  张弥曼(右)在向学生介绍研究内容(2018年摄)

  在新开辟的新生代,

  张弥曼同样满怀热情,而且继续取得重大发现。

  几年前,张弥曼与合作者研究了

  一种长着异常粗大骨骼的鱼,

  并将它命名为“伍氏献文鱼”,

  以纪念著名鱼类学家伍献文院士。

  张弥曼根据法国古生物学家

  对地中海西西里岛、克里特岛等地

  的古鱼类厚尾秘鳉的研究成果,

  判断出了伍氏献文鱼骨骼异常粗大的原因。

  大美·中国女科学家 | 张弥曼:追寻“从鱼到人”的证据

  张弥曼在显微镜下观察标本(侯欣颖/摄)

  对先驱杨氏鱼和伍氏献文鱼的研究,

  无疑是张弥曼学术生涯中的高光时刻。

  2018年3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授予中国古鱼类学家张弥曼,

  以表彰她对水生脊椎动物向陆生动物演化过程的研究成就。

  大美·中国女科学家 | 张弥曼:追寻“从鱼到人”的证据

  201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现场,张弥曼(右1)与其他4位获奖者合影

  张弥曼常常说:“到了我这个年纪,

  做什么项目都行,都可以试试看。”

  因为,

  她已经不再需要更多的名利来为自己锦上添花,

  而是更应该从事一些开辟新研究领域的工作,

  为新一代研究者奠定更好的起点。

  虽然她在合著论文上很少署名,

  但继承了她研究工作的学者们,

  都深知她以往那些工作的开创性价值。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在颁出“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时,

  给她的颁奖词所言:

  “张弥曼仍在继续她的研究,

  永远坚定地探索着人类的起源,

  勘测那些在地球和时间中旅行的鱼。”

  大美·中国女科学家 | 张弥曼:追寻“从鱼到人”的证据

  今天,张弥曼的故事你都了解了吗?

  听女科学家故事,学科学家精神。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