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脑血管疾病影像学诊断指南要点汇总指南,建议收藏

脑血管疾病影像学诊断指南要点汇总指南,建议收藏
2019年04月04日 11:08 新浪网 作者 寻医问药

  一般在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很多中老年人都可能会遇到这个心血管疾病,有的人可能会出现脑血管疾病的,但是这种情况在发生的时候也是非常危险的,尤其是到了天气比较冷的时候也会是高发季节的,那么脑血管疾病影像学诊断指南要点汇总指南到底有哪些呢?

  对于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式及要点需要大家特别注意!

  脑成像技术CT诊断推荐要点

  1.CT是脑出血的首选检查。(A级证据,Ⅰ级推荐)

  2.CT为蛛网膜出血的首选诊断检查。(A级证据,Ⅰ级推荐)

  3.CT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首选急诊检查。(A级证据,Ⅰ级推荐)

  4.在静脉rtPA治疗前,应完成NECT排除脑出血,并明确是否存在低密度缺血灶。(A级证据,Ⅰ级推荐)

  5.CT可作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初始常规检查;若发现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区不明原因水肿或脑出血,应考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但此时由于CT低敏感性及假阳性率,不推荐首选。(B级证据,Ⅱ级推荐)

  脑成像技术MRI推荐要点

  1.在脑卒中症状出现的6小时内,弥散加权成像(DWI)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优于CT及其他MRI检查方式,有助于早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断。(A级证据,Ⅰ级推荐)

  2.若患者症状超过3个小时,建议完善MRI-DWI或CTA-SI、血管成像及灌注成像,这点对于动脉溶栓或取栓患者尤为重要。(A级证据,Ⅰ级推荐)

  3.DWI可评估大脑前部卒中严重程度和最终梗死面积(B级证据,Ⅱ级推荐),但不推荐于基底区行此检测(C级证据)。

  4.MRI-DWI有助于预测最终梗死面积的大小(B级证据,Ⅱ级推荐)及临床预后(C级证据,Ⅱ级推荐)

  5.对于脑卒中亚急性期、慢性期及缺血后出血,MRI检查明显优于CT。(B级证据,Ⅱ级推荐)

  6.MRI的GRE序列可于早期诊断脑出血,同时在诊断新发或陈旧微出血灶方面,明显优于CT。(B级证据,Ⅱ级推荐)

  7.对于MRI发现但CT未显示的微出血灶,目前不作为静脉溶栓禁忌症。(B级证据,Ⅱ级推荐)

  脑血管成像技术推荐要点

  1.CTA在动脉瘤诊断方面具有高敏感性及特异性,可作为未接受DSA患者的首选检查。(B级证据,Ⅱ级推荐)

  2.CTA是颅内动脉瘤引起的自发性蛛网膜出血的首选检查,CT灌注成像(CTP)具有迟发性出血诊断价值。(B级证据,Ⅱ级推荐)

  3.对于CTA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建议完善DSA。(B级证据,Ⅱ级推荐)

  4.CE-MRA适合于动脉夹层的无创性筛查。(A级证据,Ⅰ级推荐)

  5.在诊断脑静脉窦血栓方面,MRI及MRV是目前准确、敏感的首要检查方式,也是随访的主要检查方式。但对于单独静脉血栓又无静脉内血栓影像改变的患者,仍需进一步DSA检查。(A级证据,Ⅰ级推荐)

  6.DSA是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金标准,可作为MRI及MRV的补充手段。(A级证据,Ⅰ级推荐)

  7.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是首要的推荐。(A级证据,Ⅰ级推荐)

  8.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金标准。(A级证据,Ⅰ级推荐)

  脑灌注成像技术指南要点

  1.CTP联合CTA检测可评估血管狭窄,根据TTP延迟等数据预测TIA危险分级。(B级证据,Ⅱ级推荐)

  2.CTP可辅助评价周围血肿血流灌注情况。(B级证据,Ⅱ级推荐)

  3.CTP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迟发性出血。(B级证据,Ⅱ级推荐)

  4.CTP可辅助临床区分永久性梗死和可逆性缺血半暗带存在,有助于溶栓和预后判断。(B级证据,Ⅱ级推荐)

  5.MRP识别灌注区域及缺血半暗带区域略优于CTP,有助于扩大溶栓时间窗。(B级证据,Ⅱ级推荐)

  6.MRP可辅助鉴别诊断TIA及小卒中。(B级证据,Ⅱ级推荐)

  其他技术推荐要点

  1.扩散张量成像(DTI)有助于神经变性程度判断,预测患者运动功能转归。(B级证据,Ⅱ级推荐)

  2.BOLD序列可评估神经血管活动,以及脑梗死病灶的活性。(B级证据,Ⅱ级推荐)

  3.磁共振弹性成像(MRE)可鉴别诊断卒中与脑肿瘤。(C级证据,Ⅲ级推荐)

  4.磁共振波谱(MRS)可早期评价缺血脑组织代谢改变、缺血组织损伤严重度,判断患者预后及疗效。(C级证据)

  5.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可早期诊断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出血转化、微出血及静脉血栓形成,从而提供缺血性脑卒中血流动力学信息。(B级证据,Ⅱ级推荐)

  其实我们都知道在出现这个疾病的情况下,也是非常危险的,一定要记得可以通过一些正确的方式去改善我们的身体,尤其是对这个影像学诊断之类的,都是非常不错的,而且也是非常的安全非常可靠的,可以更快的去检查出来,我们的身体到底有没有一个这样的疾病的发生。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