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威风凛凛的吃梦妖怪,却成为了做国宝替身的大冤种

威风凛凛的吃梦妖怪,却成为了做国宝替身的大冤种
2022年04月26日 18:03 新浪网 作者 蝌蚪五线谱

  长得有点儿像猪,又有点儿像大象的动物,你能想起来什么?

  历史上,这种动物居然被当成了大熊猫替身,还被当成吃梦的妖怪?!它是得罪谁了吗?

  

  仙剑4开头动画中的梦貘

  明天是“世界貘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它的谜团吧!

  被当作国宝替身的大冤种?——大熊猫与貘混淆之疑案

  《山海经》的《西山经· 南山》中记载南山中“兽多猛豹”。我们可能下意识地把这句话翻译成“南山中有很多凶猛的豹子”,历史上不少学者如晋代郭弘农也这般理解。

  但另一些学者给出更具说服力的解释:“猛”字并非作为形容词来修饰“豹”,而作为与“豹”并列的兽名,相似的案例还有《汉书注》提及的“蜀中之兽猛氏”,明代《蜀中广记》中也提及“猛氏兽”。

  既然“猛”是一种兽名,那它到底是何种动物呢?根据《尔雅·释兽》的阐述,“猛”是“貘”与“貊”的声转,而“貘”与“貊”是音同形异字。也就是说,《尔雅·释兽》认为:猛=貘=貊

  商晚期金文中的“貘”(左)与秦代篆书中的“貘”(右)

  “貘”又是何种动物呢?《尔雅·释兽》《山海经·中山经》《后汉书·哀牢传》等典籍对“貘”(同“貊”)均有外形的描述,而且大同小异,总结起来有以下特点:

  1、脑袋不算大,一双小短脚

  2、毛是黑白双色的

  3、干饭时就爱吃竹子

  4、像熊似乎又不是熊

  到此不用多说了吧,那憨态可掬的亚子已经跃然纸上——国宝大熊猫。看来,战国时期,就有用“貘”字来指代大熊猫的可能性了。

威廉·库奈特1927年绘制的大熊猫

  让人不解的是,《尔雅·释兽》中对貘的描述虽然很像大熊猫,但晋代的郭璞为其画图时,却画成了这个样子……

  这哪是大熊猫!简直就是迷你版“大象”。这么看,这个“貘”似乎不是大熊猫,而是今天生活在美洲、东南亚等地的,真正的貘类,因为真正的貘类也长着长鼻子。

  再结合《尔雅》原文里说貘有“黑白驳”(黑白两色)的特点,现今唯一生活在亚洲、皮肤是黑白两色的貘类——马来貘,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

  到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把“貘”和“长鼻子”联系起来了。在他的《貘屏赞》提到,貘长着象鼻、牛尾、虎爪,生活在南方的山谷中,人睡觉的时候,把它的皮盖在身上可以防瘟疫,它的图画还可以辟邪。白居易还说,每当自己头痛的时候,都把画着貘的屏风放置在旁边。

  中国千百年来对“貘”的不同理解,给近代西方学者造成了不小的困扰,甚至还闹出过一个特别大的乌龙。

  1816年,马六甲居民 William Farquhar首次记录了一种黑白两色,长着长鼻子的貘类。1819年,法国动物学家Anselme Gaëtan Desmarest将其命名“马来貘”(Tapirus indicus),人类第一次科学认识了马来貘。

 William Farquhar1819-1823间绘制的马来貘水彩画(来源:《自然历史画集》)

  谁想到,5年后的1824年,同在法国汉学家Jean-Pierre Abel-Rémusat在研究中国传统典籍时,把中国有关貘的碎片化描述收集起来:黑白两色、象鼻、牛尾、虎爪……

  诶?这玩意儿?和我们国家前几年命名的新物种“马来貘”有点儿像!哈哈!我也有了新发现:原来神秘的中国也有貘呀!

  于是,他把中国传统典籍中的“貘”称为Chinese tapir。到了19世纪末,Chinese tapir都被西方学者误认为是科学的事实。后来,研究证实中国没有现存的貘类,这个乌龙才得以纠正。

  另一方面,到了20世纪,由于大熊猫的生物学研究日趋成熟,逐渐失去了“貘”的含义,“貘”就成了貘类的专属。

Jean-Pierre Abel-Rémusat的“貘”平版印刷画(来源:《亚洲学报》1924年)

  貘是华夏大地上的“老住户”

  永远别急着嘲笑一个人!

  Jean-Pierre Abel-Rémusat说“原来神秘的中国也有貘呀!”如果我们以古生物学家、考古学家的角度来看待这句话,把历史追溯得更长一些,那么Jean-Pierre Abel-Rémusat说的这句话完全没问题。

  貘类在中国生活的历史十分悠久。

  早在第三纪时,中国北方就是貘类的主要分布地了,如山西垣曲、甘肃临夏等地均有貘类化石发现,而南方地区较少,只有云南昭通出土过貘类的下颌化石,这种貘后被定名为“云南貘”(Tapirus yunnanensis),其生存年代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属第三纪的上新世晚期。

  到了第四纪,中国貘类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他们持续占领着更新世中国南方的低地和河谷。如果你是一个旧石器时代(约300万年前-1万年前)的南方人,说不定“逗貘”就像今天的逗猫、逗狗一样平常。

昭通出土的云南貘牙齿化石(来源: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发现于安徽繁昌早更新世的山原貘(Tapirus sanyuanensis),距今约240万~200万年前(来源:科学通报)

  不过,一些古生物学家认为,中国第三纪貘类和第四纪貘类在演化上没有直接关系,这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么看,貘可真是中国大地上的“老住户”了,那它是啥时候从中国绝迹的呢?

  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同号文先生为代表观点认为,貘类是中国南方地区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常见类群,距今约1万年左右消失

  可是,河南安阳殷墟商代遗址的发掘,让这个观点遭遇了“社死”。在殷墟出土的动物群遗骸中,居然发现了两块貘类的下颌碎片,根据骨骼研究,确定其种类为马来貘。这个发现的令人震惊之处有两点:

  第一,安阳殷墟商代遗址的年代距今约3000多年,与学界主流观点认为貘类在中国消失的时间(约1万年前)跨度太大。

  第二,第四纪以来,我国貘的分布区域在南方地区,殷墟出土的这两块马来貘的下颌碎片,成为迄今为止在北方发现的唯一一处全新世的貘类化石。(另两处全新世貘化石点在南方,见表1)

  表1:正式报道的全新世貘化石出土点(考古学齑 制)

巨貘复原图(DiBgd 绘)

  由此,我们可以做两点推测:

  1、在中国,一部分貘类躲过了1万年前那场浩劫,苟延残喘到全新世,成为当时的“珍稀物种”。   

  2、如果当时貘类作为珍稀动物在中国残存了下来,那么生活在中国南方的第四纪貘类,是否突破了原有的分布范围,来到了秦岭-淮河线以北呢?

  对于这个疑问,法国古生物学家Teilhard de Chardin、中国古生物家杨钟健先生认为,殷墟商代遗址发现的马来貘化石,是商朝从南方进口货物的证据,它们是“中国人类与貘类接触的最后证据”。

  也就是说,也许商代南方有残存的貘类,但安阳殷墟的马来貘很可能不是当地原产,而是南方的“舶来品”。

  自殷墟以后,就暂无貘类化石出土的记录了,但貘的形象似乎并未被商代以后的人遗忘。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藏有一件流失海外的中国西周时期青铜酒器——尊,其造型被称为“五不像”,它集合了绵羊、猪、象、犀牛、穿山甲等五种动物的特征。

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藏西周青铜貘尊

  无独有偶,早在上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就在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地的2号墓中发掘到类似造型的青铜器,当时被研究人员匆忙地定名为“羊尊”。

  1993年,时任上海博物馆馆长的马承源先生对此物仔细观察、并与动物园中的貘对比后,认为其原型不是羊,应该是貘,就把它改名为“貘尊”

  为何商代以后还有貘形象的存在呢?也许是人类对它的记忆未泯,也许是貘类在商代以后继续残存在中国。

  更何况,后世白居易、袁枚等文人墨客描述的貘与之有一定的相似性。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者Stephanie Studders认为,自唐代至20世纪初,中国南方都有目击貘类的传闻,这或许与唐代中国的世界贸易发达,也许中国人在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中见过或听过貘类的事情。

  鉴于以上争议,还一些关于貘类在中国消失时间的推测,如有人认为貘类在16世纪消失最后消失于岭南。但在更可靠的化石证据出现前,我们只能打个大大的问号。

茹家庄西周墓地2号墓出土的貘尊,简报中称“羊尊”

  宝可梦“催眠貘”和“引梦貘人”——日本的吃梦妖怪

  “貘”的形象和文化还传入了日本,在日本衍生为一种“吃人梦”的妖怪。如果你是骨灰级Pokemon(宝可梦)玩家,一定记得初代宝可梦里有“素利普”(左图)和“素利柏”(右图)两兄弟,它俩就是以貘为原型的,其官方译名分别是“催眠貘”和“引梦貘人”。

  在游戏设定中,这兄弟俩都会催眠术,而且都喜欢以人类及其他宝可梦的梦境为食,催眠貘进化形态为引梦貘人。比较特别的是,催眠貘只喜欢吃好梦、快乐的梦,讨厌吃噩梦。

  日本的貘文化也是源远流长。

  早在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貘的图画和文字就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在每年的正月之际,一些日本人为了做个好梦,会在枕头底下放宝船的画,然后在画中的船帆上写一个“貘”字,这样即使做了噩梦,也会被貘吃掉。

  到了江户时代(1603-1868)还流行在牌子上画貘,用来寓意吉祥。有的人还在箱枕画上貘,制作成造型如貘的“貘枕”。

日本江户时代《怪奇鸟兽图卷》中的貘
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笔下的貘

  国产游戏《仙剑奇侠传4》中,和昆仑琼华派大战的“幻冥界”梦貘族,其灵感就来自于梦貘,该族族长的女儿,也是主人公之一,柳梦璃曾说:我族虽食梦为生,但在千年以前,也只是灵力十分寻常的妖。自从偶然发现了这处奇地,其间灵力充盈,尤其是这些紫晶石,令族人的修为突飞猛进。

  

  其实,貘是温顺的食草动物,并不像日本文化中吃噩梦那么可怕,现存的貘类中除了马来貘,还有中美貘(Tapirus bairdii)、南美貘(Tapirus terrestris)、山貘(Tapirus pinchaque)等,虽然成年貘颈部的皮可以很好地抵御鳄鱼、蟒蛇、老虎等天敌的攻击,但由于人类的对它们的捕杀、对其森林的砍伐,导致其栖息地丧失、数量锐减,它们均都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让人高兴的是,2013年又在巴西和哥伦比亚发现了新种——卡波马尼貘(Tapirus kabomani),是近100年来人类首次发现新的奇蹄动物。

  在世界貘日的到来之际,让我们好好保护它们,不要让它们的“世界末日”来临。

卡波马尼貘在夜间出来活动(来源:Cozzuol et al)

  参考文献:

  [1]郝懿行,尔雅义疏[M].北京:中华书局,2019

  [2]郝懿行,山海經箋疏[M].北京:中华书局,2019

  [3]Abel-Rémusat,Jean-Pierre(1824),"Sur le tapir de la Chine," Journal asiatique

  [4]Farquhar,William,John Sturgus Bastin, Chong Guan Kwa (2010), Natural History Drawings: The Complete William Farquhar Collection: Malay Peninsula

  [5]Seton,A.(1820),"Account of a new species of Tapir found in the Peninsula of Malacca,by Major Farquhar"

  [6]Watson, William (1962), Ancient Chinese Bronzes, Faber and Faber.

  [7]同号文.新研究显示云南昭通古猿分布区曾是貘类动物演化中心[J].化石,2016(01)

  [8]同号文,刘金毅,韩立刚.安徽繁昌早更新世貘类化石(奇蹄目,哺乳纲)[J].科学通报,2001(21)

  [9]杨钟健,刘东生.安阳殷墟哺乳动物群補遗[J].考古学报,1949(04)

  [10]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西周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6(04)

  [11]笹间良彦.図説・日本未確認生物事典[M].柏书房. 1994

  [12]铃木棠三.日本俗信辞典 動・植物編[M].角川书店. 1982

  [13]村上健司编著.日本妖怪大事典.[M]角川书店. 2005

  [14]同号文,徐繁.中国第四纪貘类的来源与系统演化问题[C]. //第八届中国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1

  [15]邓涛,何文,陈善勤.甘肃临夏盆地晚中新世貘类化石(奇蹄目、貘科)一新种[J].古脊椎动物学报,2008,46(3)

  [16]黄学诗,王景文.垣曲盆地中始新世貘类和犀类新材料[J].古脊椎动物学报,2001,39(3)

  [17]马安成,汤虎良.浙江金华全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J].古脊椎动物学报,1992,30(4)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大熊猫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