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五十九人的高考违规行为被处理,成功没有捷径,切莫心存侥幸

五十九人的高考违规行为被处理,成功没有捷径,切莫心存侥幸
2020年07月19日 13:39 新浪网 作者 北大云龙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没有哪一场考试能像高考一样,占据如此中心的地位。有人说,高考,是我们人生中唯一一次的公平竞争,这话虽然说得有点偏激,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如今的中国社会,高考是非常公平有效的选拔手段。无论出生于高楼大厦里的孩子,还是成长在田间地头的少年,抵达高考考场都需要花费同等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或许有不同的背景、迥异的经历,但在考试铃声响起的那一刻,他们在沿着一条路径清晰、目标明确的阶梯向上攀爬。

  五十九人的高考违规行为被处理,成功没有捷径,切莫心存侥幸

  对大部分的高考生来说,他们的付出和回报之间,画着一个平直的等号。正因为高考的重要性,所以有人就在考场和试卷上打起了主意,最后成绩计零分,甚至还被处分,真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活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目前已有59人在2020高考的违规行为被处理

  1、7月15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发布高考违规考生处理公告,12人成绩无效

  在2020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20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2020年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和2020年浙江省高校招生职业技能理论考试中被认定为考试违规的考生的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违规事实、拟处理意见和处理依据。其中涉及12名违规考生(其中一人的语数英三门成绩均作零分处理),拟处理意见为成绩无效。

  五十九人的高考违规行为被处理,成功没有捷径,切莫心存侥幸

  2、山东共查处高考违纪作弊考生47人

  7月10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在其官方网站通报,今年山东高考共查处违纪作弊考生47人。

  五十九人的高考违规行为被处理,成功没有捷径,切莫心存侥幸

  据官方消息,山东在这次的高考考试过程中最大缺考场次考生5212人,共查处违纪作弊考生47人(1人携带手机、33人夹带小抄、10人超时答题、1人携带计算器、2人携带手表)。

  其实,真正的高考违规行为还不止被处理的这些,有人在某知名社交平台上爆料说:

  

刚考完高考数学的时候,我接到小姑娘哭着打来的电话,说他后面的男孩子很凶,要看他英语的选择题的答案,还说给钱。小姑娘拒绝了,男孩子说他已经在刚刚的数学考试里看见了一些选择题的答案。(有些人是这样的,考试的时候答题卡放在桌子一边,然后就没看过了)

  二、高考的公平性在于对违规行为打击绝不手软!

  近日,有3名大学生因为高考作弊而被判刑!

  五十九人的高考违规行为被处理,成功没有捷径,切莫心存侥幸

  参与高考作弊的,不仅仅是高考生,现在大学生,比如近日,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何某豪、聂某武、彭某林组织考试作弊一案并当庭宣判。

  五十九人的高考违规行为被处理,成功没有捷径,切莫心存侥幸

  他们在2019年高考前期,在各种社交平台上,以2000元至4000元左右每科的价格,发布“助攻考试”广告并留下联系方式。不久后,广东省、山东省、贵州省等地12名考生向其缴纳“报名费”。

  随后他们建立创建的“助攻考试”群。在群里组织学习如何将手机带入考场,以及破解信号屏蔽的方法。最终这些人都被判有期徒刑二年或以上并处罚金。

  五十九人的高考违规行为被处理,成功没有捷径,切莫心存侥幸

  我们国家打击高考作弊,不仅仅是考试中的违规行为,还有考试前和考试结束后的违规,处理起来都是绝不手软。

  考试前作弊:考试前作弊行为,主要体现在材料作假,比如身份,比如原来自主招生的论文等奖项。最为典型的要数仝卓同学了,他在2020年直播中自曝2013年高考身份作假,时间过去7年之久,依然被处理——高考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的处理决定,同时该高校也依法撤销了其毕业证书。

  五十九人的高考违规行为被处理,成功没有捷径,切莫心存侥幸

  考试后作弊:考试后作弊,主要体现在冒名顶替上学。比如这次山东就查处242起冒名顶替入学,是2018年9月山东省启动的集中清查行动中发现的,这些违法行为实际上发生在2006年。这也许和当年的防作弊技术不够先进有关。

  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现在我国打击高考作弊行为也是越来越先进。7月7日,工信部发文,全国无线电管理机构全力开展2020年全国高考防范和打击利用无线电设备考试作弊工作。

  五十九人的高考违规行为被处理,成功没有捷径,切莫心存侥幸

  2020年高考,辽宁率先引入AI防止作弊系统进考场,对疑似违规考生进行检测判断。

  我国从来没有哪一个考试像高考那样牵涉千家万户,不管你是富二代,还是平民寒子,在高考面前一律是平等的;也从来没有一个考试这样受到万众瞩目,因为对个人来说,这是事关一辈子的大事。正因为如此,高考的公平性一旦被动摇,社会的基本公平底线必然受到触犯。

  对此,教育部明文规定:

  

在考试过程中考生违背考试公平公正原则,有夹带、抄袭、冒名、泄题等行为之一,且被认定为考试作弊的考生,其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并将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

  因此,在这里奉劝2021及以后的高考生,一定要诚信应考!切莫心存侥幸!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