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莞城中心小学分校:把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引进学校、引进课堂

莞城中心小学分校:把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引进学校、引进课堂
2021年03月01日 11:28 新浪网 作者 东莞时间网

  2月26日是中华传统节日——元宵节。这天,莞城中心小学的校园里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息。

  上午,《彩云追月》《渔舟唱晚》《绣红旗》等经典节目轮番上演;下午,同学们聚在一起搓汤圆、做花灯、猜灯谜。一系列活动目不暇接、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让同学们在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中汲取成长的营养。

  所有节目自导自演,一切活动自怡自乐。这是莞城中心小学分校把优秀传统文化引进学校、引进课堂的生动实践,更是该校朝着“办一所以传承岭南文化为特色,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优质学校”的办学愿景而努力的铿锵步伐。

  “传统文化”在“传统节日”绽放光彩

  “我从一年级开始学习粤剧,现在发现已经爱上她了。”莞城中心小学分校“岭南童韵”粤剧团的四年级学生何佳欣说。元宵节当天,何佳欣与同学一起为大家表演了优秀粤剧《绣红旗》。

  “我小时候学过唱歌和跳舞,进入小学后,根据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兴趣,最终选择了粤剧这门传统舞台剧。”何佳欣说,当时还以为是冷门,不过随着了解的深入,才发现它所包含的那些优秀的、迷人的文化基因。

  该校元宵节当天的展演节目,主要为传统广东音乐曲目和粤剧节目,这些优秀传统文化遇上元宵节这一传统节日,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除了《渔舟唱晚》《俏花旦》传统节目,今年的元宵节目还加入了《沙家浜》《绣红旗》等红色曲目,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莞城中心小学分校教导主任袁素媚介绍。

  在乐器分类上,不仅有二胡、陶笛、古筝、琵琶、笛子等传统乐器,还包括大提琴等西洋乐器。“二胡是民乐里最难学的乐器之一。所以每当我练习二胡遇到瓶颈时,都会有想放弃的念头。”二胡队的袁睿邦同学说,但每次想到老师的付出、自己的努力以及整个民乐团同学们的团结合作时,就觉得不能放弃了。

  拨动琴弦,优美的旋律便从指尖流出,随之而来的还有对生活的热情,对艺术的向往。到场观看演出的家长卢女士表示,看完孩子淡定且出色的表演,她感到很欣慰。“这是我过得最有意义、最感动的元宵节!”卢女士说。

  陶笛队演绎了一首温情涌动的《阿爸的故乡》,把陶笛音乐的魅力表现得酣畅淋漓。“陶笛比较轻小,容易携带、学习。全校一千两百多名学生人手一个,作为音乐课的乐器。”该校校长黄善厚说,陶笛是一颗重在学生心里的种子,希望在该校毕业的每一位学生,都至少掌握一门乐器。

  科学建构“岭南童韵”传统文化美育课程

  粤剧是我国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著名的“粤剧之乡”,东莞的粤剧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名家辈出,氛围浓厚。

  近年来,莞城中心小学分校将“岭南童韵”传统文化美育课程纳入学校总课程安排,不遗余力保护粤剧曲艺艺术,让学生在学习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2019年9月,该校“岭南童韵”艺术团成立,由“岭南童韵”民乐团和“岭南童韵”粤剧团组成,分为文场表演队、武场男队、舞蹈女队三个梯队,从唱念做打多方面进行专业训练。

  “在学校老师和外聘专家、导师的指导下,学员定期参加训练。即使在疫情防控期间,相关老师依然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对学员进行指导,学员也会坚持练习,不轻言放弃。”黄善厚说,在指导老师、家长的支持下,以及在艺术团学员的刻苦训练下,“岭南童韵”艺术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粤剧作品《沙家浜·智斗》和粤剧作品《红灯记》分别在2020年东莞最“炫”少儿粤剧曲艺新星选拔大赛中获粤剧表演组集体表演银奖;粤剧作品《荔枝颂》在2020年东莞最“炫”少儿粤剧曲艺新星选拔大赛中获表演演唱组银奖。今年,该校获得“东莞市‘戏曲进校园’示范校”和“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等荣誉称号。

  “新学期我们启用的新校区,创设了科创、艺术、岭南中草药、体育等22间有趣好玩的功能室。”黄善厚说,该校将根植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科学建构“岭南童韵”传统文化美育课程,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自选课程,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和文化素质,“办一所以传承岭南文化为特色,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优质学校。”

  文字:刘召

  摄影:李梦颖

  编辑:李世英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表演小学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