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纸张会被燃烧,书店不会逃跑”——一位书店人七年“逆势”扩张路

“纸张会被燃烧,书店不会逃跑”——一位书店人七年“逆势”扩张路
2021年04月23日 19:03 新浪网 作者 新华社客户端
姜寻。受访者供图
模范书局。受访者供图
模范书局。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记者桂涛、张漫子、陈钟昊)4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纸张会被燃烧,书店不会逃跑”——一位书店人七年“逆势”扩张路》的报道。

  要找姜寻不难,只需在他的书店里“守株待兔”。每天上午9点起,长发的中年书商就会照例在模范书局北京的六家书店间穿梭巡视。

  姜寻会快步走过一排排书架以及散置四处的版画、拓片、老建筑石构件。各店由店长打理,姜寻只需定期跟他们在线上开会,偶尔还有针对性地给每人推荐些书。比如,“内心不够强大的”,姜寻会推荐《老人与海》,他说那书曾感动过他自己。

  飘着咖啡浓香的书店里,姜寻总能遇到相识的访书客,于是停下来和他们聊上几句。聊书,也聊生意。

  他会告诉他们只印100册、董桥签名钤印的《一纸平安》珍藏本到货了,那些烫金小牛皮封面的宝贝被爱书人竞相收藏。他会记下他们谁想要那难寻的、好品相的富兰克林图书馆1975年版“100部伟大著作系列”,然后想办法联系愿意出手的藏家,从十几万的书价中赚上10%的佣金。

  有时兴起,姜寻还会告诉书友,某企业又和他一起给山区的孩子捐了批书,每本书上都盖着模范书局的小印章,满脸得意。

  连接买家与卖家,让好书在书架间流通、重生——古往今来,这始终是书商的使命与营生。只是在浮躁、网购和电子阅读的冲击下,今天的书商想要坚守,就不得不应变。

  苏格兰最大的二手书店入口处,挂着一个被店主用枪打碎屏幕的电子阅读器,以示愤怒与对抗。“纸书不死!”等口号在西方的书店、书镇里也常见。

  姜寻的书店里找不到愤怒。有人说,书商要生存就要妥协。姜寻说,他选择与这个时代合作。对电子书,他不支持、不反对。他知道,只靠情怀的书商活不下来,只卖书的书商也活不下来。姜寻写过一句诗:“没有开之不败的鲜花,只有不停绽放的美丽。”

  只在圈子里销售的限量版、精装帧高端书,书店里摆放的“心灵鸡汤”(大众书),印着“一生二人三餐四季”和切·格瓦拉头像的十元冰箱贴等文创,几十元一杯的咖啡——它们一同构成了书店三分之二的账面流水。姜寻说,他之前也不卖“东野圭吾”,后来问的人多了,也就上架了这些“因为发烧,所以畅销”的流行书。

  姜寻还“贩卖”书店空间。他把书店租给电影导演和音乐家使用。六家书店中,最受欢迎的是二环里由一座百年老教堂改造而成的书店。15米挑高的空间里,阳光从印花玻璃窗照进来,落在一架架书上。时尚的女孩拿着手机在这个书店里四处拍,然后把这糅杂了信仰、书页和情调的“最美书店”发到朋友圈。

  姜寻说:“是时代造就了‘教堂书店’。”他并不介意书店成为“网红”,他不排斥流量,就像他不排斥“东野圭吾”一样。谁说书店就只能卖书?谁说今天的书店里不能喝咖啡、谈恋爱、上自习?一篇写模范书局的文章题目是《不在书店喝咖啡的青年不是好“咸鱼”》。姜寻说那是“标题党”,不过他喜欢,因为里面“有一种关于书店品格与角色的引领”。

  姜寻本行做设计,也做过出版,他的书店都亲自设计,大到老建筑的空间改造,小到书架颜色样式。他收藏了几万块印书用的老木印板,喜欢四处搜罗各式各样的西洋裁纸刀,还致力于设计出“最美的书”。书店实在周转不开时,他才会把自己早年所藏的宋元善本“割肉”一本,换来几十万的救命钱。

  他自小爱书、藏书,自己的部分藏书也放在书店的架子上,包上书皮,标明不售,有线装本、毛边书、签赠本,很多是关于买书、淘书的“书之书”。

  因为偶尔觅得的一本上世纪前半叶书店的书目底本,姜寻七年前在那家书店旧址旁开了一家怀旧式书局。那是他的第一家书店。之后的几家书店开在金融区、旅游区,每家店的销售策略都针对顾客人群做调整。

  姜寻东北口音重,语速快,肚子微微凸起。谈话间他常提到“B2C”“项目”,谈资本的“合纵”,还把在市场流通的珍本书称为“类似金融产品”。

  姜寻说,新冠疫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曾觉得自己力量很大,靠做设计就能反哺书店,不需要别人入股书店。但当书店存活真的成为问题时,是否和资本合作就不是问题了。

  与姜寻谈话,有时我会恍惚,努力想要在“读书人”和“生意人”两端间将他更精准地定位。他是个读书的生意人,还是个做生意的读书人?他借资本之力拯救“书之爱”的理想,他的理想又是否会被资本反噬与异化?

  也许这些都不重要。理想主义者说:“纸张会被燃烧,书店不会逃跑。”现实主义者说:“但饿肚子的书商会逃跑。”重要的是,姜寻没有逃跑。

  在藏书家韦力眼里,姜寻是个“执于一端者”。也有人说,姜寻精明,懂得借书之名行事。有人说,书只是模范书局的“背景墙”,但姜寻深知没了这“背景墙”,就什么都没了。“无论怎么炫,书店的脸就是书,做书店的不懂书、不读书不行。”

  这时代让爱书人困惑。老书店一家家倒下,新书店一茬茬开业。走进去,又分不清是“卖咖啡的书店”还是“卖书的咖啡店”。资本希望借助书业增添温情,书业也需要资本为自己续命。

  当世界被毁坏时,修复它的方法都在书店里。但是当书店要溃败时,该去哪里寻找修复的方法呢?许多人觉得姜寻找到了。用他朋友的话说,“他把一块铁捂热了”。

  不管怎么说,这些曾经废弃的老房子,如今被救活了,人们走进它,和书共处一室。姜寻探索的“老宅子书店”模式已是许多人心目中赋予老建筑和书业新生命的标杆。

  不断有人邀请姜寻去看看他们的老宅子,去策划与设计书店,姜寻也努力挖掘这些宅子的文化渊源,把书店的故事讲好。

  姜寻说,他不仅是书商,也是书店人。不仅自己做书店,也为别人打造书店。他给东北某大学设计规划了一个1000平方米的文学书店,据说很受年轻人欢迎。

  “未来的书店”与“书店的未来”

  草地:模范书局靠什么实业来维持运营?

  姜寻:我们把书店做成一个“空间复合体”,这个空间基于书店,阅读永远是第一位的,但它又不只是书店。我们还挖掘开发它的附加价值,让读者在这个空间里能真正触摸文化、观看演出。比如,去年在模范书局“诗空间”书店里举行了35场音乐会,让青年艺术家们在这个独特的空间里演出,免费开放,只收听众一杯咖啡钱(79元)。场场爆满,这是我们一个孵化成功的“空间复合体”案例。之后,我们还计划推出青年舞蹈表演,期待能赢得观众和收益。

   草地:除了出租空间,书店还有什么收入?

  姜寻:我们还有一个角色是为藏家找到心仪的产品,为卖家找个“好婆家”。历朝历代的书店其实都有这个功能,以高端书籍产品为主。

  当然还会有一些大众流行的书籍,这两部分业务独立又并行。大众读物和图书衍生品(文创商品)我们也重视,比如模范书局前门店,到访的顾客里游客比较多,虽然一个冰箱贴可能只卖10块钱,但旺季也可以月销1000多个。

  草地:模范书局的各个门店似乎偏重都不同,是针对书店所在的不同位置进行单独设计吗?

  姜寻:是的。我的书店不做“标准化”,而是因地制宜地设计,我觉得这算是我们的一个特质。

  杨梅竹斜街的门店偏向于喜爱胡同文化的群体;天桥大剧院的门店就围绕导演、戏剧界人士来设计……我们的新店面开在大学附近,那里有7万多名学子,所在建筑原本是一个上世纪50年代的外国专家楼,很古雅,但经设计后,很潮、很当代。

  草地:有人称您的书店是“网红书店”,喜欢这样的称呼吗?

   姜寻:我觉得这个“网红”称谓不太准确,不过别人说我们是“网红”书店,我也没有不高兴。2014年我刚开店时,经常有一些高流量“网红”来探店,关注度一下子就上去了,书卖得特别好。后来我就挺愿意接待“网红”,还有一些明星、影星。但我们从来不主动找他们做宣传。

  其实,我们也不完全是“网红”,还是实实在在在做一些事的。比如店内的雕版印刷和书籍装订体验,就是一个传承文化遗产、让读者真正触摸文化的窗口。我们也给贫困地区的孩子捐书,最近就给一个地区的孩子捐了一批诗集,有些孩子可能因此第一次读到诗。

  草地:如今一些“网红书店”的困境是,它们已经与阅读没什么关系了。与其说它们是“卖咖啡的书店”,不如它们是“卖书的咖啡店”,或者只是一个“拍照打卡地”,您怎么看?

  姜寻:作为书店人,我真诚希望每个人哪怕放下手机一分钟来阅读任意一本书,那样心灵会得到安慰。这是我们书店人的一个期盼。但我觉得书店卖咖啡也很好,这也是我们价值的某种体现。

  草地:有人说,未来书店就会是这种老宅子书店特色形态,它提供的是一种“学习场”“阅读域”,而不仅仅是卖书的地方。

   姜寻:时代造就了这样的书店。今天年轻人来书店喝咖啡、上自习、交朋友,有什么不可以呢?这也是引领大家,建立一种品格,也是需要书店扮演的一个角色。

  书是我们不能放弃的业务,必须保持住。但是严格来讲,书店行业这两年就是一个夕阳产业,只是爱书人、爱书的资本依然存在。我相信人有回归的时候,人们总有一天会发现阅读是最廉价的获取知识的途径。

   草地:您怎么看电子化阅读?

   姜寻:我理解那些敌视电子化阅读的书商对传统的恪守。我不排斥数字化阅读,或者说我不反对,但也不支持。为什么不能电子阅读呢?电子阅读也是汲取知识、分享知识。有的读者告诉我,她买回家的纸质书,一翻开,还是习惯于用手在书页上“划屏”,这是技术更迭带来的阅读行为的变化。

  现代人有时太着急忙慌了,少了对美的追求。我认为纸质阅读不会消失,有人非常热爱它。

  草地:如果有人要复制您做书店的模式,应该怎么做?

  姜寻:想成功经营一家书店,要找对空间、找对人、找对客户,三者缺一不可。我就是那个对的人,这是我的独特之处。我是一个对视觉设计非常偏执的人,有艺术家的任性,有执念。我认识许多很聪明的人,他们能够永远踩对风口,赚到快钱。但我还是觉得,能坚持做一件事的人最厉害。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东野圭吾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