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二十四节气 | 今日立夏,这些有趣的习俗要讲给孩子听

二十四节气 | 今日立夏,这些有趣的习俗要讲给孩子听
2021年05月05日 11:33 新浪网 作者 都市女报

  来不及回味

  来不及沉醉

  时光匆匆

  我们将告别春的妩媚

  迎接夏的热情

  今天14时47分,

  我们迎来立夏节气。

  立夏,

  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春生夏长,万物自此走向繁茂。立夏不仅给予我们时间的意义,更让我们学习领悟,懂得成长的道理。人生的繁茂奠基于青年,却不止于年龄。

  夏天到了,把这些有趣的民俗讲给孩子,让孩子在这个火热的、生长向上的夏天继续加油!

  立夏三候

  一候蝼蝈鸣

  蝼蛄开始在田间鸣叫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二候蚯蚓出

  我们能够看到

  蚯蚓掘开湿润的泥土 

  活泼地钻土入地

  像是指挥万物复苏的“提调官”

  三候王瓜生

  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只待迎接收获的季节

  立夏史话

  “立夏”节气,在战国末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立夏习俗

  立夏

  是个美味的节气

  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

  民间还有喝冷饮消暑的习惯

  “吃立夏饭”

  这一天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

  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

  等五色豆

  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

  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

  称为“立夏饭”

  “迎夏尝新”

  江南地区有立夏尝“三新”的俗谚

  传统的“三新”即

  樱桃、青梅、鲥鱼

  “立夏称人”

  立夏还有称人的习俗

  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

  秤钩悬一根凳子

  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

  司秤人一面打秤花

  一面讲着吉利话

  “立夏吃蛋”

  天气渐渐炎热

  人们容易四肢无力、食欲减退

  称之为“疰夏”

  立夏吃蛋

  能预防这些苦夏症状,避免疰夏

  因此,立夏吃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立夏农事

  立夏至,农事忙

  农民们在万物繁茂的夏天

  期盼着一年的好收成

  立夏后

  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

  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

  迟早和雨量的多少

  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

  立夏后

  江南正式进入雨季

  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

  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

  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

  立夏诗词

  立夏的朝气蓬勃

  早被文人墨客写在了诗里

  《立夏前一日有赋》

  明 · 杨基

  渐老绿阴天,无家怯杜鹃。

  东风有今夜,芳草又明年。

  蚕熟新丝后,茶香煮酒前。

  都将南浦恨,聊寄北窗眠。

  《立 夏》

  宋 · 赵友直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读山海经 · 其一》

  东晋 ·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频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 ·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夏日田园杂兴 · 其一》

  宋 ·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客中初夏》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早夏游平泉回》

  唐·白居易

  夏早日初长,南风草木香。

  肩舆颇平稳,涧路甚清凉。 

  紫蕨行看采,青梅旋摘尝。

  疗饥兼解渴,一盏冷云浆。

  在这万物生长的旺季

  告诉孩子去恣意挥洒汗水吧

  只要有昂扬向上的斗志

  人生终会如夏花般灿烂

  愿每一个人的努力终有回报

  所有美好

  都如期而至

  (来源:中国教育报)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立夏前一日有赋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