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社科成果选粹|实现“病有良医” 打造健康中国的“深圳样板”

社科成果选粹|实现“病有良医” 打造健康中国的“深圳样板”
2023年03月14日 09:02 新浪网 作者 深圳特区报

  提要

  打造健康中国的“深圳样板”,实现“病有良医”目标是深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探索卫生健康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努力,未来必将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内涵。

加大医疗资源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图为深圳市急救血液信息三中心。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少昆 摄

  深圳作为党和国家赋予“民生幸福标杆”战略定位的城市,在实现“病有良医”目标过程中,在资源投入与配置、医疗服务体系、健康深圳建设和医疗高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未来为更好打造健康中国的“深圳样板”,实现“病有良医”目标,需要在坚持协调均衡、完善立法保障、促进融合发展、增强区域合作方面持续发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深圳“民生幸福标杆”的战略地位,提出深圳“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民生“七有”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在民生领域的先行示范将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民生保障体系产生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贯彻中央关于“民生幸福标杆”的决策部署,2020年深圳出台了《关于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的实施意见》,明确实现“病有良医”的阶段目标、具体分工和责任清单。目前,深圳在医疗卫生资源投入与配置、医疗服务体系、健康深圳建设、医疗高地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病有良医”目标取得显著成效

  加大医疗资源投入、优化资源配置。首先是“补短板”,“十三五”期间,深圳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累计投资超过1500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2.5倍,2021年和2022年深圳在卫生健康上的支出分别达到510.9亿元和675.5亿元。“十三五”期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70元提高到134元。其次是“重基层”,深圳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投入,2020年全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总支出72.76亿元,其中医疗支出71.55亿元。最后是“促均衡”,截止到2020年深圳15分钟医疗服务圈基本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正在形成。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整合服务资源。第一,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为主体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目前深圳已经形成“顶天立地”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以区域医疗中心为“技术龙头”,以基层医疗集团为“业务骨干”,以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为“服务网底”,组建15个重大疾病防治联盟,形成“防、治、管”一条龙的闭环。第二,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敏捷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2021年底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95.67%,2022年深圳推出“AED一键查”地图,市民可通过“深圳卫健委”或者“深圳应急”微信公众号查找。

  健全政策保障体系、建设健康深圳。自“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以来,深圳相继出台了《健康深圳行动计划(2017-2020年)》《深圳市卫生与健康“十三五”规划》《关于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的实施意见》《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深圳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健康深圳行动计划(2021-2030年)》等文件,成立健康深圳行动推进委员会,逐步健全健康深圳建设的政策保障体系,健康深圳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出台“一揽子”举措、打造医疗高地。长期以来,深圳的高水平医疗服务机构与深圳经济特区地位并不匹配,高水平医学院较为缺乏、三甲医院分布极不均衡,龙华区、光明区、盐田区等长期以来无三甲医院。深圳通过引进和加强内部建设,建成了高水平医学院、医学科学院、重大平台、医院和中医院。目前已经引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高水平医学院来深办学,成立深圳医学科学院加强深圳在医学科学方面的研发与创新。布局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南方基地、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方分中心、国家区域中医(肝病)诊疗中心等国家级重大平台。加强三甲医院建设,目前深圳三甲医院已经达到32家,打破了长期以来龙华区和光明区没有三甲医院的状态。截至2021年,深圳的高水平医院形成“7+2”格局,即7家本地医院和2家在深圳运营的医院。积极加强中医药传承与建设,修订《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引进20位国医大师,培养150多名本土省市级名优中医。

  二、“病有良医”建设目标的深入推进

  (一)加强“病有良医”的协调均衡

  第一,加强医疗服务资源地区分布的均衡。未来市区两级层面要加大财政支持、人才引进、院校引进和合作办院等方式进一步促进医疗服务资源的相对均衡发展;借鉴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在“病有良医”中增加衡量地区差异指标,以目标考核形式促成医疗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缩小。

  第二,促进居民个人医疗急救能力和“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相协调。在大力提倡防治结合和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背景下,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开展全方位常态化培训宣传模式,进一步丰富急救技能知识音视频资源,通过商场屏幕、电梯屏幕、广播等方式进行宣传;进一步利用“健康活动月”平台,加大对公民健康素养的培训;利用深圳“志愿者之城”优势,加强对志愿者的急救知识普及,可从医院和医学院抽调医护和医学生,增强志愿者队伍的急救能力,再通过志愿者进社区宣传,打通急救知识普及的“最后一公里”。

  第三,加强指标任务执行和考核监督协调。目前深圳对实现“病有良医”有明确的责任清单和考核指标,这有助于明确各主体职能,同时启动的“深圳健康活动月”和每年发布的《深圳居民健康白皮书》有助于帮助公众增强自身的健康素养。未来需要在此基础上建成动态有效的考核监督评价体系,在市政府或者健康深圳行动推进委员会的统一部署下建成全市统一的内部平台,各牵头单位以统计周报、月报或者季报形式上传平台,便于动态考核。

  第四,推进科技研发、人才培养与医疗救治协调。目前深圳建设医学科学院,引进了一批知名医学院、重大科研平台和众多医学人才,未来发展需要加大医学科学院、医学院、医院之间的协调,形成“技术研发—人才培养—项目攻关—临床使用”的闭环发展,打造形成研发应用共同体。

  (二)完善“病有良医”的立法保障

  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拥有中央授予的立法权,在实现“病有良医”目标中,需要在以下方面完善立法保障。

  第一,完善医疗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医疗卫生健康带来益处,但是人工智能在医疗应用中道德伦理和应用程度问题尚未清晰。因此深圳可以从市科创委2022年发布的人工智能社会实验项目课题研究成果中进行提炼,进而形成明确的法律规范;同时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相关案例实践和政策法规,从而为国家层面医疗人工智能立法提供参考。

  第二,与时俱进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律法规。按照广东省和深圳市相关文件精神,在《深圳经济特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下制定更为具体明确的规范细则,学习借鉴北京等地经验,出台应急物资储备计划等文件,同时出台有关传染病、动物防疫等条例。

  第三,抓紧出台有关医疗卫生国际合作、粤港澳区域合作的地方性法规,以便在国际合作,在同香港澳门以及广东省内其他地区合作时,有明确的法律规范解决争议。

  (三)促进“病有良医”的融合发展

  第一,厘清“顶天立地”式整合式服务体系中区域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集团的地位作用。当前存在区域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集团功能定位、资源配置、服务供给重合。未来在《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设置标准》《基层医疗集团建设规范》基础上出台区域医疗中心标准和规范,甚至是出台一份完整的整合式服务体系的标准规范,以明确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和社康机构的功能定位,促进融合发展。

  第二,促进防治融合发展。深圳市居民总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0.74%,随之而来的是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大,这表明深圳在预防和治疗慢性病中面临巨大压力。目前深圳组建重大疾病防治联盟形成“防、治、管”一条龙的闭环,未来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提高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重点癌症筛查早诊率、统筹推进健康与健身、进一步均衡医疗服务机构分布、促成各医疗服务机构的平台共建与数据共享,更好实现防治融合。

  (四)增强“病有良医”的区域合作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拥有“双区”区位优势。《深圳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专门将提升医疗服务国际化品质作为重点工作,强调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我国港澳地区的合作以及利用前海蛇口自贸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优势,完善医疗服务跨境衔接机制、推动前海打造国际医疗服务集聚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医疗高地。首先需要加强临深地区医疗卫生方面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人才互认、“一站式”结算等建设;其次就《深圳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的工作,确定相关单位负责和牵头,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更为具体的实施方案;再次在“病有良医”指标中设置区域合作评价指标,例如合作办院、合作办学、人才互认、出台国际认证标准等。

  打造健康中国的“深圳样板”,实现“病有良医”目标是深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探索卫生健康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努力,未来必将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内涵。

  (汤志伟: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方錄: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数字经济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本文是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深圳民生‘七有’研究”(SZ2021A007)的阶段性成果】

  (原标题《社科成果选粹|实现“病有良医” 打造健康中国的“深圳样板”》)

  编辑 高原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刘思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广东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