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一面锦旗背后的初心故事

房山:一面锦旗背后的初心故事
2021年12月28日 18:26 新浪网 作者 北京日报

  房山在地理上属于太行山脉北段。山峦连绵,植被茂密,地势险峻,拒马河自西向东穿山而过,其中十渡镇风景区山体是北方少有的喀斯特地貌岩溶峰林大峡谷。

  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马安村的村委会里,静静地陈列着一面特殊的旗子。这面锦旗用玻璃罩精心保护着,红色的缎面,下缀黄色流苏,居中的是两行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这背后是一段横跨几十年的初心故事。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包括房山、昌平、良乡、宛平等12个县的平西地区便成为八路军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前沿阵地。晋察冀军区先后派出邓华支队、宋时轮支队进入平西,以十渡北侧的百花山为中心创建了平西抗日根据地。1939年,萧克按照党中央部署在平西建立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因为地处日军华北统治中心北平、天津、张家口腹地,且矿产资源丰富,平西被日伪视为大患,频繁发动进攻妄图一举消灭。萧克在回忆录中谈道,平西的村庄不仅在敌人“扫荡”的时候被烧毁,还“成了敌人设在南苑空军学校的靶场……比较大的村子,大概只有霞云岭一个村子没有炸。”

  1943年,刚刚加入共产党的曹火星随群众剧社到平西根据地开展抗日宣传。在房山霞云岭堂上村,他目睹了抗日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抗战的情形,一个鲜明的主题,在他脑海中升起。他把自己对党的热爱和对历史实践的亲身感受,结合民歌旋律创作了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无论是坚壁清野,还是拔点设伏,马安村民都坚决响应党的号召。据记载,“扫荡平西之敌,在我军民打击下自16日即开始退却……尤以马安村附近及单翅岭的战斗为最,毙伤敌伪二百五十余……现我平西基本地区已无敌踪。”在马安,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1941年,马安村被房涞涿联合县政府授予“抗日模范村”称号,这是平西根据地的第一个抗日模范村。

  新中国成立后,新生的人民政权对旧的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基层政权范围变化了,老八路下山了、进城了,老区群众的安危冷暖还有没有放在心上呢?1951年7月,中央作出决定,以中央人民政府的名义成立北方和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分赴各个革命老根据地慰问。

  晋察冀访问团团长是程子华同志。访问团对“过去领导机关所在地、模范村庄、军属、烈属和很多曾受敌人摧残很厉害的村庄”进行了重点访问。通过实地走访了解老区实际情况,访问团看到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和困难,也实事求是记录下对老根据地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应当加强的问题。保存在马安村的这面写着“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锦旗,就是这段历史的珍贵见证。

  1951年国庆前夕,周恩来总理接见了随访问团到北京的老区代表。他强调,“革命就是为了使全国人民过上好的生活。应该下山,应该进城。但下了山不应该忘了山,进了城不应该忘了乡。如果忘了,就是忘本。”

  时光飞渡,进入新时代,革命老区在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如今的马安村,不再是古来易守难攻的穷山恶水,而是成为了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先锋。现在走进马安,村庄整洁、环境优美,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安居乐业,日子越来越红火。这就是对那面绣着“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锦旗交上的最好答卷。(作者系房山区纪委副书记、区监委副主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