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

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
2021年05月06日 18:10 新浪网 作者 大理日报

  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

  □ 杨蜀艳

  老舍的笔下,曾描述过这样一个地方:“街旁到处流着活水,一出门,便可以洗菜洗衣,而污浊立即随流而逝。街道很整齐,商店很多,有图书馆,馆前立大理石的牌坊,字是贴金的,有警察局,有像一一宫似的深宅大院,都是雕梁画柱。有许多祠堂,也都是金碧辉煌。”他称它为一个奇迹。这个奇迹就是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它伫立于苍山下、洱海边,向外界充分展示了浓浓的大理白族文化。

  喜洲的奇迹在于其独具特色的白族民居建筑群,无论门楼照壁,还是内部装饰,无不丰富多彩、美观实用。喜洲建筑的发展基于当地发达的经济文化。特别是清光绪后期“喜洲商帮”的出现,在强有力的经济支撑下,他们大兴土木,建家宅,办学校,兴厂矿,盖图书馆,立医院,为喜洲民居建筑群的形成挥下了重重的一笔。除了经济搭台外,尚学之风也起了促进作用,反之,这些民居建筑也折射出喜洲的经济文化状况。

  从西面的正义门步入喜洲镇,只见街道两旁都是高墙深院。信步走入一户人家,从纳鞋老人口中得知这个住宅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进入民宅,你必须通过至少两道门,大门和中门,有些人家还设有三道门,左拐右拐才能到大院,它们将主人家的生活很好地隐藏起来。门楼的装饰代表了这户人家的身份和地位,喜洲民居的门楼或富丽堂皇,或简明大方,都不失大气。装饰有翘檐、彩画、泥塑花饰,造型精美,有些大户人家的门前还会坐有一对雄赳赳的石狮。门楼上挂的匾可探出这家人现在或过去有过的荣誉,如“进士第”“大夫第”“科贡第”等,一方面也反映出喜洲长久以来对读书取功名的重视。

  沿着彩云街往东走,便到了喜洲镇的中心,这个由四面店铺围出来的小广场,便是小镇的四方街了,中心竖着的是文明坊。这里是小镇人热闹交易的好去处。有老人三三两两地坐在街心,或聊天或打盹,卖小吃的大妈忙碌着。著名的严家大院就在四方街旁,它充分体现了白族的建筑风格,两院“三坊一照壁”,两院“四合五天井”,四院相通,走马转角楼使楼楼相连。在院落一角还有一幢西洋风格的小别墅。四方街向周围又延伸出新的街道,南部的街道,有聚集了典型白族民居的大界巷、染衣巷等。位于大界巷的赵廷俊大院颇具特色,赵家出过进士和举人,其一进四院的构造意为“进士”,四个院落的壮观犹如宫殿,很有气势,院子侧厢房前的走廊连通了四院,更显幽深。其他诸如七尺书楼和尹家大院为全土木结构,别具时代特色。走在这些深巷中,让人不禁想探询这里曾发生过的故事。这一座座的古老的深院所住的多数为上了年纪的人。自古尚学的喜洲人许多家每一代都有人外出或求学或从商,一些人积累相当的资金后又回到家乡盖房立业,有的就在异乡扎根,远的到了国外,慢慢陈旧的老屋渐渐就只剩一天天老去的老人,他们会向你叙起祖先。同一院落所住的已经分支为几家人,但都能追溯到同一位祖宗。

  在喜洲镇还有两座不得不说的大院,一是位于市坪街的董家大院,是资本家董澄农所建。这座大院地势开阔,建有绿化带、车库、发电厂等,整个设计具有时代感,又极具传统的白族风格,它是由两组建筑群组成,一是“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的两院,楼上是走马转角楼,将两个院落有机地连接起来。而位于喜洲镇城北村西头的杨品相大院则以其丰富多彩的绘画在喜洲建筑中立有一席重要的地位,其院落布局合理,宽敞明亮,彩画装饰从外墙壁到回廊处无处不有,呈现出华美之气。杨宅现在被美国人林登夫妇开发为叫喜林苑的高档会所旅馆,这里仅在下午一点到五点对外开放,并且仅限于大门内的第一个院落。

  白族民居的特色主要在于它的建筑艺术装饰,喜洲人较高的文化素养赋予了民居文化艺术生命,包括书法、绘画、雕刻、泥塑、石刻等,其民居充分展现了白族工匠高超的技艺,精雕细刻的门楼、过梁,围墙和照壁上可找到山水花鸟画,也可发现名诗绝句,也可找到主人家精选的书法大字。没有哪个民族像白族人一样将家居的门窗精雕细琢,复杂多样的图案和形象生动的造型表现出白族民居独有的风采。

  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的波折也呈现在这个小镇。严家大院一度成为旅游热点,购物、表演一度充斥在大院各个角落,现在则回归为一个安静的历史博物馆。杨品相大院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改造为高档会所,没有大动,比较好地保留了老宅的模样。临街店铺大都变身为现代意义的小店,有网红小吃,有禅意十足的服装店,当然当地特色小店也跻身其中。即使有一颗怀旧的心,也挡不住历史的潮流,回不去几年前,十几年前。庆幸的是,那些古老的建筑随着时光的流失,只是失了些许颜色,沉重的大石块、斑驳的石头路、杂草丛生的墙头依然显出其勃勃的生命力。

  编辑:张世玉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