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到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600亿!威海“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出炉

到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600亿!威海“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出炉
2022年01月05日 22:34 新浪网 作者 威海日报

  1月5日上午9:00,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邢海文,市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市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倪国良介绍《威海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有关情况。

  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我市牢固树立“科学用海、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五大导向,着力推动海洋强市建设,海洋经济呈现总量提升、结构优化、动力增强、质量提高的快速发展态势。

  面临形势

  我市海洋经济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同时也面临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国内沿海省市海洋经济竞争日趋激烈,我市海洋科技与海洋产业融合程度不够,海洋新兴产业占比较低,上下游产业链不完善,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约束加大等严峻挑战。

  总体要求

  “十四五”时期,将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全域建设威海国际海洋科技城为统领,深度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努力实现海洋经济发展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打造“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的核心引擎和海洋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撑。

  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

  围绕威海国际海洋科技城“一城三核”建设思路,着力构建生态优先、陆海统筹、空间集聚、开放发展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布局,加快海洋产业特色园区、集聚区建设,以北部、东部、南部核心海洋经济区为重点,规划建设一批海洋产业特色园区和集聚区,示范引领海洋产业深度融合拓展,塑造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新增长极。

  提升现代海洋产业竞争力

  持续在海洋优势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海洋现代服务业上发力,培育海洋经济新增长点,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链、供应链,打造特色海洋产业集群,促进海洋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构建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4+6+3”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打造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高标准推进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加快集聚海洋科技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主体,激发创新活力,夯实优势海洋产业创新能力,完善开放、协同、高效的科技创新体制,促进海洋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把威海打造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加大污染综合防治力度,推进海洋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与产业绿色发展,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构建海洋开放合作新格局

  搭建完善以中韩经贸合作为特色的海洋开放合作平台,积极拓展蓝色伙伴关系,深化重点领域国际合作,拓展与国内地区在港口建设、陆海联运、海洋产业、海洋科技等领域合作,着力构建新时代开放合作新格局。

  保障对策和规划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支持政策、创新海洋治理、严格督导落实,确保相关任务工作落实到位。

  

  《规划》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规划》以全域建设威海国际海洋科技城为统领,坚持科学用海、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五个导向”,着力强化海洋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加快海洋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着力推进陆海统筹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升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着力扩大海洋开放合作,深度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努力实现海洋经济发展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打造“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的核心引擎、海洋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撑,为海洋强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规划》坚持了5个基本原则。坚持创新驱动,内涵式增长。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兴海战略,瞄准要素投入、平台建设、成果转让、产业化应用等关键环节集中发力,推动本地特色海洋产业适用技术和海洋领域前沿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破解海洋技术应用瓶颈,占领海洋技术研发新高地。坚持生态优先,可持续利用。严守海洋生态红线,推进海洋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海洋产业循环低碳发展,持续开展海洋生态综合整治与修复,探索市场化、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构建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海洋生态经济体系,提高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水平。坚持开放合作,双循环畅通。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战略,主动对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深化东北亚区域合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拓展海洋发展空间,服务和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坚持陆海统筹,一体化布局。统筹陆海规划布局、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制度供给,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陆海高效协同发展。坚持公平普惠,共享式发展。统筹兼顾用海效率与公平,强化制度设计,推进海洋开发收益的公平分配,激发民众参与海洋经济发展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

  随着规划的实施,威海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将取得重大进展,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环境明显优化,海洋科技创新、人才聚集、成果转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能力大幅提升,海洋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海洋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全国领先,海洋国际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建成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先行区、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东北亚海洋开放合作中心城市、国际“精致海洋”建设示范市。到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6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占全市GDP比重超过40%,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18:40:42;省级以上海洋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00个以上,涉海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00家以上,涉海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400家以上;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和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考核要求;涉海产品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40亿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0万标箱

  

  提升现代海洋产业竞争力举措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持续在海洋优势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海洋现代服务业上发力,培育海洋经济新增长点,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链、供应链,打造特色海洋产业集群,促进海洋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构建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4+6+3”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做强海洋优势产业,重点关注海洋渔业、海洋食品、船舶海工和文化旅游等4个产业。扩规提档海洋渔业,构建现代种业“2+5+N”发展、海水养殖绿色发展、远洋渔业组织化发展等3大体系,到2025年,优质苗种繁育能力提高到1000亿单位,建造140座现代化多功能增养殖平台,远洋渔业产值超过100亿元。提质增效海洋食品产业,加强海洋水产品综合高值化开发利用,完善海珍品精深加工、特色海洋食材开发、海洋休闲食品制造等海洋食品加工链,培育开拓海洋食品消费市场,提升冷链仓储物流水平,打造全国最大的海产品精深加工和物流基地。延伸拓展船舶海工产业,提升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特种船舶修造能力,提高船用配套设备制造水平,构建船舶总装和维修服务体系。推动渔业装备集成制造,推进渔业自动化智能化装备研发制造,加快渔业“机器换人”步伐。集群化发展海洋休闲装备制造业,推动钓具产业智能化升级,培育游艇配套产业,加快“游艇经济”崛起。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业,保护利用海好洋文化遗产资源,促进海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办好海洋节庆展会活动,举办一系列高端海洋会议论坛,建设一批特色小镇和文化旅游精品项目,打造国际游艇码头,加快建设世界滨海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城市。

  做大海洋新兴产业,重点关注海洋电子信息与智能装备、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海洋碳汇等6个产业。海洋电子信息与智能装备产业,发挥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支撑带动作用,围绕海洋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领域,支持企业提升装备自主化水平,实现关键技术产品产业化。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产业,面向健康、医疗和海洋生物新材料等领域重大需求,进一步提升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拉长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产业链,加快海产品加工业向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拓展升级。海洋新能源产业,有序推进海上风电、太阳能光热发电、氢能、海洋生物质能开发,推动风电全产业链条延伸,合理布局风电场,提升海洋能源特种装备制造水平,构建集研发、设计、制造、运营等于一体的海洋清洁能源产业体系。海洋新材料产业,扩大碳纤维在海洋领域应用范围,加快海藻纤维和甲壳素纤维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产业化,提高海洋深水非金属复合材料、海洋超深水柔性材料产能,建设一批海洋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基地,打造海洋新材料产业集群。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产业,推进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威海)中心、中欧水处理及膜技术创新产业园建设,加快海水淡化专用膜及关键装备和成套设备自主研发,加强海水淡化装置场景应用,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海水淡化装备产业集聚。海洋碳汇产业,高标准建设院士工作站、海洋负排放研究中心等平台,提高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碳汇功能,建设蓝碳产业示范园,策划渔业碳汇、海草床碳汇等蓝碳交易项目,探索开展蓝碳市场地方交易试点,积极争取将蓝碳纳入国家碳市场交易。

  做细海洋现代服务业,重点关注海洋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海事海商等3个产业。拓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整合优化港口功能,打造以威海湾港区为龙头,南海、石岛、乳山口等港区联动发展的现代化港口体系。加强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港口+铁路”集疏运枢纽功能,构建陆海多式联运交通运输体系。持续优化近海航线与运力结构,加大航班密度,拓展陆向腹地,增加内外贸中转业务。以“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城市为重点,积极开辟国际远洋运输、海洋旅游运输和集装箱航线。以港口物流为纽带,带动航运、商贸、临港工业和物流园区发展,推动威海港加快从单一货物装卸港向物流贸易港转变,形成港区一体、港城联动、港产融合的发展格局。完善海洋金融保险业,推动开展海域、船舶、涉海企业的股权、知识产权、涉海金融资产权益等交易服务。创新海洋特色金融发展机制,支持设立引进一批专业化、特色化海洋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开发各类涉海金融产品。拓展海洋保险服务市场,鼓励发展渔业商业保险,开展大宗优势品种养殖保险,提高渔业风险保障能力。支持发展海洋产业投资基金、创投基金、天使基金、成果转化基金等海洋投资基金,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培育海事海商服务业,提升“黄金水道”服务保障能力,大力推进新兴海洋商务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海洋会展业,针对渔具、海产品、船舶等优势行业和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会展平台和会展品牌。依托国际海洋商品交易中心、沙窝岛远洋渔业基地等,加强综合性、专业性水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着力打造专业性海产品集散中心,打造东北亚水产品交易中心。

  延伸阅读:“十三五”期间海洋经济发展成效

  “十三五”时期,威海市认真贯彻海洋强国、海洋强省战略部署,牢固树立科学用海、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五个导向”,全域建设威海国际海洋科技城,加快推动海洋强市,海洋经济呈现总量提升、结构优化、动力增强、质量提高的快速发展态势,是全国唯一获得海洋领域5个国家级试点示范的城市

  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增幅3.4个百分点。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027亿元,超过生产总值的34%。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4个,桑沟湾多层次综合养殖模式在全球推广,实际经营远洋渔船数量约占全国1/6,沙窝岛获批成为北方唯一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海产品年产量285万吨,长期居全国地级市之首。聚集海洋食品、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企业983家,年加工量363万吨,占全省54%、全国16%,成为全国最大的海产品精深加工物流基地。船舶与海工装备规模以上企业超过40家,客滚船、重吊船市场份额分别占全国70%和80%,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与青岛港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威海港融入国际一流港口群发展大格局,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打造A级景区48处,海洋旅游产品内容、品牌、体验和服务不断完善,“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品牌知名度稳步提高。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建设运行第一个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引进了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海洋无人装备与技术联合创新中心、黄海渔业科技创新研究院等15个高能级创新平台,成立海洋发展院士(专家)顾问团,与60多家涉海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涉海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96家,其中国家级10家,省级137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91家,涉海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63家。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在国内率先制定实施《海岸带保护条例》,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重点入海河流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全省最优,是全国海洋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累计实施“蓝色海湾”“生态岛礁”等海洋生态修复项目50个,修复岸线100多公里。增殖放流渔业苗种112亿单位,形成稳定的海蜇、对虾、梭子蟹等渔汛。建成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7个、省级海洋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以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5个,海草床修复、渔业碳汇等蓝碳探索实践走在全国前列。

  海洋对外开放合作持续拓展。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效应持续放大,推动中韩货物、资金、技术等要素便捷化跨境流动。跨境电商、转口贸易等业务快速发展,2020年跨境电商进出口34.6亿元,增长74.7%,占全省的25%,成为衔接日韩与中亚、欧洲的跨境电商枢纽城市。依托“船队+基地+园区”发展模式,企业加快“走出去”,海产品出口85个国家和地区,40余家企业在20余个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60个,总额超过13亿美元。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海洋与渔业专门委员会落户,与纽约开展海洋垃圾防治国际合作,建立中欧膜技术研究院等国际海洋科技合作平台。世界海洋大会、世界海洋休闲产业博览会、海洋生态经济国际论坛等高端展会,有效促进海洋经济和技术合作。

  海洋综合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成立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加强海洋事务、渔业管理和海洋经济发展统筹协调。严格实施《海洋功能区划》《海域使用规划》《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等区划规划,加快海洋开发由近岸浅海向深海、远海拓展。鼓励海域资源向高水平龙头企业集中,市场化出让海域达到11万公顷。在全省率先公布实施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优化海岛保护、开发和管理。加强海洋环境监测评价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成功处置赤潮、绿潮、浒苔等海洋灾害。落实岸线巡查、首接负责、联合执法等制度,严厉打击海洋违法违规行为,推行渔船包保、以港管船、技术防控等管理措施,开展渔船严管严控取得显著成效,经验在全省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